摘要:进入新时代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理论指导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有一些不适应之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习科学的有关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心理课堂,形成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项目式教学新模式。经过为期15周的教学研究实验,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程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课程评价
0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之后,心理健康教育课表现出一些不太适应的地方。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提质升级。贾威指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1]。张卫平提出健康的道德认知为心理秩序框定了边界,为个体的社会化指明方向。健康的道德情感又是心理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2]。章少哨在宏观层面指出两者结合的方法,即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3]总之,之前的研究在宏观层面上指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宏观方向,但在具体应用层面还没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案。在学生层面,高职学生的心理异常发生率在20%左右[4]。引导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显性任务。根据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5]他们常常被手机中的娱乐所吸引,真正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学生的适应方式是消极的,他们被动地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深层隐性任务是引导学生从消极适应转变为积极适应。在课堂教学层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偏低。在这种形势下,合理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应有之责。
1实验
1.1研究对象
在相同专业随机选择一个班的全部学生作为实验组,共59人;选取另一个班的全部学生作为对照组,共55人。为了排除来自主试人员的误差,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教师在实验组采用新模式上课,在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实验时间为一个教学周期,共15周。
1.2研究准备
1.2.1概念的界定。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分解为五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二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三是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四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五是学生的课业成绩。1.2.2理论准备。新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理论指导、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使课程体系提质升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大教育观,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方式铲除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获得健康而幸福的一生。学习科学为教学理论提供了依据。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学习者主动的态度是关键。教学要做的就是促使变化发生。[6]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心理课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新的课程体系应以学习科学的成果为指导,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助成长。新的教学目标将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主动学习,从消极适应转变为积极适应,健全人格,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能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新的教学目标中包含一个立体的自我结构。如图1所示,这个自我结构是一个以身体、感性和理性为底面,以观察者(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为顶点的四面体。[7]学习这门课,就是学习以一定的理论视角观察自己,试着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调整自己,学做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图1自我结构示意图
1.3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1.3.1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为引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高职院校新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为线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重新构建为四个心理成长项目:一是心理健康与人生;二是我们和校园;三是我的成长之路;四是我与他人。每个项目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如见表1。1.3.2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写自我分析报告,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学生尝试自助在线学习。学生们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校园里打卡拍照、拍摄心理情景剧微视频等团队任务。团队成员彼此友善,真实而真诚反馈意见。这种团队互助的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成长。教师吸收往届优秀学生组成助教团。助教进入班级QQ群,与学生建立联系。如果学生在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助教会积极予以帮助。这一过程也提高了助教们的交往能力和领导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营造安全、友善、真诚的氛围,对学生的团队展示做积极点评,真诚而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觉察,推动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在线上互助批改作业,通过看到别人的学习状态找到自己改进的方向。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真诚给出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反思。至此,一个以学生自助为主、团队互助和教师协助为辅的“学生自助+团队互助+助教教师协助”的“三助交织”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初步形成。1.3.3突出成果导向。学生学习成果包括两项,一是每位学生的自助学习成果,即《自我分析报告》;二是学生团队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写《自我分析报告》,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中的优缺点,分析自己的学习模式,分析自己处理情绪的模式等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调整,真正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学生团队的学习成果有六个。一是团队标识画;二是每个团队展示自己的队名、口号和团队塑像;三是每个团队针对某一个主题拍摄的心理情景剧微视频;四是针对某一个主题的团队演讲,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参加;五是为了适应学校生活而进行的团队校园打卡拍照活动;六是在学期最后进行的团队心理剧汇报演出。这些团队学习成果是团队成员互助的结果,团队成绩由团队成员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的交往,激励学生为团队做出贡献,培养了团队协助的能力。1.3.4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观察法测量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在实验结束后运用调查问卷测量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自主性、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的评价。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堂参与度分析
课题组成员在第2周(期初)、第8周(期中第14周(期末)统计上课20分钟时关注课堂的学生人数并计算出百分比。实验组参与课堂的人数分别为56%、87%和88%;对照组参与课堂的人数分别为35%、32%和36%。两者差异显著。
2.2课程评价方面
实验结束后,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测量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10分为最高分,9分及以上计为9分,7分至8分计7.5分,6分计为6分,6分以下计5分。由此将调查问卷的类别变量数据转变成连续变量,继而采用SPSS.26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4<0.05,实验组对课程的评价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实验组对课程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2.3课程效果调查
实验结束后,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测量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自主性、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的评价,提高了的计1分,没有提高计0分。若5项内容都提高了累加为5分,只有3项提高了计3分,由此统计每个学生的课程效果得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0分。由此将调查问卷的类别变量数据转变成连续变量,继而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12<0.05,实验组的课程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实验组的课程效果好于对照组。
2.4课业成绩分析
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总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团队成绩、作业成绩和线上自助学习成绩五部分构成,每部分20分。部分学生自愿参加心理情景剧微视频大赛,获奖学生有加分。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00<0.05,实验组的课业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实验组的课业成绩好于对照组。
3讨论
3.1新时代项目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升课程效果的有效性
根据数据分析,项目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自主性、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感觉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趣、有效、有收获。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能够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做到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学生渐渐摆脱入学时的迷茫,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人生意义,制定了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开始能够自我约束,开始了塑造健全人格的自我修炼之旅。很多学生在期末演讲时说:“开始接触心理课时没有感觉,随着课程的进行,越来越被心理课所吸引,这是一周中最想上的课程。印象最深的事是拍摄心理情景剧和团队展示,看着自己团队用心拍摄的微视频被全班同学认真观看真是太自豪了。我突然感觉自己其实也很能干。今后再遇到挫折我会用自己在演讲中说的那样去调整。‘天使和小主人’活动教会我如何共情他人,我开始关注周围的人,愿意与他人交往,也学会了交朋友。一学期的心理课教会了我很多。”
3.2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数据及其解释
本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分数据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643>0.05,可能的原因是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受情境的影响较大。课程结束时临近期末,学生们存在考试焦虑、人际冲突等,后测数据中不仅存在课程影响,还存在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p=0.392>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总分对比都没有显著差异。
3.3本研究的不足
课程效果评估是一件复杂的科学工作。本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分解为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课业成绩五部分;以观察法、测量法和调查问卷法来评估教学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显粗糙。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提升研究》来源:《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作者:张月 胡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