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相适应,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今后,不仅要在物质生产上有平衡充分的发展,而且要在文化艺术领域有更高水平的供给,只有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这就对文艺工作者的能力有了更深一层的要求,艺术类专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影视作品是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质量直接影响了文艺风向。影视类专业学生作为文艺界的坚实储备力量,担负着文化繁荣的重任,因此,影视类专业教学管理成为了许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完善目前影视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方法是实践的重要方向。
一、影视类专业教学管理目标
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学校艺术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培养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的,通过课内外的艺术实践,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地进行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遵循此规定,当前我国高校针对影视类专业学生所展开的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便是:其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其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其三,具备健全人格、良好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社会服务意识与公民责任感;其四,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功底和文艺鉴赏能力;其五,系统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熟练的视听表达能力。
二、影视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
影视类专业归属于艺术类教育体系,众所周知,艺术类教育体系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教育体系的独特性。一切教学模式都以最终培养目的为基础条件,艺术类专业因培养目的与其他专业不同,其教学管理也显现出更加“艺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注重思维与创意、把握实践活动、追求个性发展、明确系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内容、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拓展思维与创意
思维与创意是影视类专业的重要培养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日后就业方向是从事文艺工作,而文艺作品是创作者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所以影视类专业在教学安排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更为严谨,它不同于其他普通文史或理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单一讲授输出,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及创作理念,时刻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创作出富于创新、形式多彩的作品。影视类专业的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为避免说教填鸭式教学,大多采取小班授课和分组作业的模式,减少课堂人数,再将学生分为一个个更为小型的团体,这使得老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和需求。同时,小组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讨论能力。影视类专业课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提升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享受中创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为核心要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打破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创作环节中自然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技术手法。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方式的启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视类专业老师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创意采用“鼓励代替打击”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其特有的创作思路。在学生为主导的影视类专业课堂上,学生取代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课堂采用“学生说,老师听”的答辩模式,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老师在适时监管和指导的前提下任其自由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一定要摆脱旧有的学徒式教学模式,始终坚持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及思维能力作为高校教学的首要目标。
(二)确立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模式
实践是影视类专业的第一教学模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所有学科门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相较于普通专业以理论基础学习为主要的课程内容,艺术类专业更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实践课时在大多数影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都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加强对影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至关重要。缺乏必要的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当前影视类专业教学安排的通病。由于课时有限、经费不足和学校支持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大多数高校都选择将教学场地放在了校内教室中,忽视了校外实践对学生的驱动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了明显的局限和束缚,这种现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造成不利影响,学生对影视创作的流程和细节的把握停留在校内小组作业甚至是书本内容上,以致无法保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衔接过渡。因此,高校对影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除了校内基础教学外,还应积极联系校外社会资源,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或参加线下展览等,如与企业方签订实践基地与实习合约,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选择到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进而增强其行业竞争力。企业为高校学子提供实践场地和机会,不仅能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行业的了解也得以进一步加深,为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影视类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更加注重实践的教学管理。
(三)追求个性发展
追求个性发展是影视类专业的特色教学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艺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方针。由此可见,文艺工作者应该保留自己的个性,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影视作品创作上既要有普遍共性,又要有鲜明的个性,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影视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具有个性鲜明、思想开放、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并善于将个性思维与领悟转换为艺术创作,即“有感而发”,这种感性主义的存在极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影响情绪,造成波动。普通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讲述式、谈论式、指导式等常规教学方法,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面对枯燥雷同理论知识的单纯输出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容乐观,长此以往,甚至会对学生的思维和格局有所禁锢,影响其艺术创作时的广度和深度。因为艺术往往需要灵感来支撑,所以为保证艺术的生命力和创作力,高校在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呵护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创作教学中以鼓励创新为主,倡导学生打破常规界限,突破寻常框架,避免打击学生的另类,增强学生的作品自信,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融合,以保证作品活力和学生能力的长足发展。此外,在文化市场文本高度雷同和抄袭风气盛行的当下,“千人千色”的个性化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率,让学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而促使文艺产业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三、结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不断增强对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特点的认识,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思维与创意为重要培养目的,以实践为第一教学模式,以追求个性发展为特色教学理念,确立明确系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探索出一套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就一定能推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申婷.普通高校非艺术类学生音乐教学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
[2]陈宇晖.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
[3]付梅.我国地方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0.
《浅析当前影视类专业教学管理方法》来源:《戏剧之家》,作者:赵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