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娱乐中,很少会关注到形体语言的重要性。其实,在众多表演形式中,形体语言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表演升华至“此处无声胜有声”境界的有效手段。在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能赋予角色人物更加丰富的艺术色彩,给观众带来栩栩如生的观感体验。形体语言相较于传统的肢体语言有所不同,如若用在戏剧表演中,便能对戏剧赋予全新的含义[1]。但是,形体语言真正实施起来仍有一定困难。在戏剧表演中,应将戏剧语言与形体语言紧密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为戏剧表演打造舞台美感。
一、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体语言是加强人们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通过形体语言的表达,能将人们的内心想法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提高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表达流畅性,完善人们在表达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人们增加亲密感、提升交流性。而在戏剧表演中运用形体语言,不仅能促进戏剧演员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还能完美诠释戏剧的思想主题。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主要体现了三个意义。首先是空间意义,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舞台空间、表演空间等将内心的情感利用无声的语言进行抒发。戏剧演员可以通过舞台占位、无声语言的表演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引导观众对戏剧主题产生共鸣。其次是姿势意义,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就是人们日常理解的肢体动作。戏剧演员在表达内心世界与思想情感时,可充分利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演绎,例如在表达羞涩时可以双手捂脸,而表达心情愉悦时可以双脚交换跳跃等等[2]。最后是情感意义,在形体语言中,情感语言是比较难以充分表达的语言元素。戏剧演员可以通过面部神情、眼神等,向观众传达戏剧角色的情感波动。
二、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实施对策
(一)通过形体语言塑造戏剧角色的性格特征
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体差异,都具备自身鲜明、独特的个性,尤其在形体语言表达方面。性格特征的差异导致在表达形体语言时会产生极为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通过观察对方的形体语言,探究分析对方的性格特征[3]。而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戏剧演员在塑造戏剧角色形象时,相较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往往会为舞台形体语言添加更多的张力与表现力,并将形体语言的优势充分发挥与运用,通过形体语言塑造戏剧角色的性格特征,促使观众感受到戏剧角色鲜明的性格。如果整台戏剧表演中,只有角色间的对话独白,会形成舞台“苍白感”,抑制角色的表演力与感染力。只有充分利用形体语言,才能使角色性格更加突出。
例如,在话本《水浒传》这一戏剧表演中,扮演武松的戏剧演员就将形体语言发挥到了极致。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运用了大量的形体语言来塑造武松的角色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武松打虎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展现了武松勇武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戏剧演员通过锤头、顿足等形体动作,向观众展现了武松打虎过后极为复杂的内心活动。观众通过戏剧演员形体语言的展示,对武松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此一来,不仅赋予戏剧丰富的主题思想,还引导观众理解了戏剧中的语言艺术,将戏剧中形体语言的魅力展露无遗[4]。
(二)利用形体语言刻画戏剧角色的内心情感
一场舞台戏剧表演是否成功,不仅要靠演员对角色成功的塑造,还需要向观众传递戏剧角色的内心情感,引导观众对戏剧主题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一般来讲,人们的思想在充满波动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戏剧演员在舞台表演之前,应深入分析戏剧角色的心理,有效捕捉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将形体语言进行细微的刻画,以此来表达戏剧角色的心境,将原本抽象的角色心理变化成具体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为原本存活在书面话本上的戏剧角色赋予生动、鲜活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通过形体语言对戏剧角色内心情感的有效刻画,还能引导观众深刻感知与了解角色形象的心理波动,并与戏剧角色共同悲、共同喜,促进戏剧表演的成功与完美[5]。
例如,戏剧演员在表演愤怒的情绪变化时,可以将肢体动作大幅度展示出来,向观众传达戏剧角色内心已经暴跳如雷的感受。在表演过程中,应处理好肢体语言与台词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二者进行艺术化处理,引导观众对戏剧角色的内心情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次,在演绎角色性格内向、内心情感充满不安与焦躁时,可以利用一些细微的小动作进行刻画,如低头搓衣角、捏手指等。而在演绎性格外向的角色时,可以通过寻求倾诉的形体语言进行展现。在话本《赵氏孤儿》这一戏剧表演开幕中,通过对孤儿在黑暗的舞台中默默徘徊这一形体动作,来演绎孤儿内心的迷离与彷徨,促使观众在黑暗的孤儿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压迫感。而在演绎屠岸贾杀戮过程时,戏剧演员们在红色幕布中不断奔走,并将杀戮的形体语言大幅度展示,充分彰显了士兵残忍的内心世界,带领观众体会杀戮的无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整个戏剧演出带来了舞台高潮[6]。
(三)借助形体语言强化戏剧角色的感染力
形体语言是整个戏剧表演中,强化戏剧角色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能将戏剧角色的感染力充分体现,还能强化戏剧台词的诠释。同时,戏剧演员借助形体语言中眼神、神情的表达,还能强化整个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推动戏剧表演升华到舞台演出的最高境界,从而引导观众对戏剧主题内容产生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观众评价一个演员“眼神会说话”,往往是对演员最大的认可,观众通过演员面部神情或眼神的传递便能获悉戏剧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戏剧表演中,要想将角色形象灵活演绎,通过“目光呆滞”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戏剧演员应利用面部的一颦一笑,抓住观众的眼球,使观众感受角色的情绪情感。
例如,戏剧演员在表达沮丧时,可以紧锁眉头、眼神暗淡,而在表演喜悦过程中,可以嘴角上扬、眼神发光,最大程度上强化戏剧角色的感染力,以此带给观众最直接的震撼。在话本《窦娥冤》这一戏剧表演中,扮演窦娥的戏剧演员在面对自己父亲时,没有过多的对话与旁白,而是通过细微的面部神情与肢体动作刻画窦娥当时的情感。窦娥当时双眼含泪、双手颤抖、嘴角抖动,演员通过对这些面部神情的刻画,将窦娥当时的激动与悲情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观众通过演员带来的舞台感染力,充分体会了当时社会的不公。通过对形体语言的强化,提升了整场戏剧表演的艺术效果[7]。
三、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原则标准
形体语言作为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元素,要求戏剧演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自身的综合艺术素养。戏剧演员在利用形体语言进行表演过程中,应将肢体语言作为基础元素,充分发挥肢体动作的功能优势,正确运用身体四肢,这也是戏剧表演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首要问题。其次,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时,不能随意滥用形体语言,有效运用形体语言的这一过程需要演员表演经验的不断累积,并对较为常见的形体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从而在戏剧表演中加以发挥,推动舞台升华到更高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
除此之外,戏剧演员还应重点关注面部神情的运用,但不能时时刻刻利用神情进行表达。神情是向观众传达戏剧角色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但如果一直运用,便会为观众带来视觉疲倦,难免会使观众形成演员“戏多”的感受[8]。因此,戏剧演员在表演时,应深入角色内心与观众内心,将形体语言有限度地表达,以此获得观众的充分肯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剧表演是集合了各种表演元素的综合表演形式,戏剧演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台词功底,还要通过舞台的表演将形体语言灵活运用,深入掌握形体语言的优势与作用。基于此,这就要求喜剧演员将自身的艺术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不断推敲形体语言的具体运用。通过形体语言的塑造,为舞台戏剧表演中的角色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充分凸显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各种视角出发,强化表演效果,以此推动我国戏剧表演释放出更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辛晓鹏.浅论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01):41.
[2] 鲁珉.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文艺家,2019,000(006):55.
[3] 杨静薇,万纬韬.试论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J].参花:上半月,2019,000(004):88.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实施对策》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作者:李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