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传播媒介的变化,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微电影更是成为了当今时代影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不仅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一篇影视文艺职称论文范文,文章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微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化视域,微电影,发展策略,影视文艺职称论文范文
21世纪以来,高新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文化传播的终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网络媒介设备的不断更新,微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联系密切的一种文化现象。2010年,美国卡迪拉克公司和中影合作拍摄的《一触即发》被认为是我国的首部微电影,近几年,微电影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在受到当今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一、文化的发展与微电影的勃兴
微电影是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电影与网络的衍生品,自产生开始,因其丰富的娱乐性、独特的创新性以及巨大的广告价值和迎合大众的文化需求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从文化形态上来讲,微电影本身就属于当今时代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共同造就的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是跟随时展和市场经济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主要以新兴媒体为主要载体、以草根阶层和都市精英为主要对象,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以及尖端的数字艺术和技术的文化。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当今社会文化更加多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审美趣味和选择,同时呈现出了娱乐性、流行性、快餐化、碎片化和表层性等特点。一方面这就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另一方面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所需的条件,也为这种“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与此同时,微电影具有高度的融合和传播性,对我国文化发展尤其影视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微电影已经成为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播出平台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满足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文化需求,刺激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其次,随着微电影的迅速崛起,微电影也成为了广告行业的新宠,很多城市、高校、企业、产品等纷纷来采用微电影的形式对自身进行宣传,很好的推动了城市文化和各行各业文化的传播和进步。再次,微电影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影视行业的推进器。微电影具有成本低、制作小的特点,所以有更多的人乐于参与制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有利于挖掘新的影视行业的人才,另一方面推进了影视行业创作水平和制作水准的提高,大大拓展了影视文化的空间和外延,促进了我国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一)挖掘优秀的地域文化服务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影响微电影作品品质非常重要的因素。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长片电影,由于其自身时长较短、容量有限决定了创意才是微电影的主题,这种创意主要体现在内容创新上。微电影作为一门大众的艺术,做到内容创新却又能够让自身迅速的脱颖而出就必须根植于创作者本身所处的地域文化,并且结合实际做出具有特色的作品。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文化追求,创作微电影的时候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作出一些能够贴近人们生活、体现人们情感、能够让本地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各地文化中往往包含着独特深厚的文学艺术底蕴,这些都可以成为微电影内容创新不竭地源泉。
(二)传播积极的文化理念力争雅俗共赏
微电影不仅仅可以以新媒介为载体的孕育更多的文化产品,还可以通过传播体现和弘扬先进的社会文化理念,做到艺术和商业雅俗共赏。现在很多微电影的创作一直在试图寻找这种平衡,追求艺术的同时积极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文化引导。北京大学电影系主任陈旭光在诠释微电影的社会意义时说,“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微电影正在开拓一种非主流的艺术创作形态,不仅会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更会对我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所以,传播优秀的、积极地文化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另外,主流文化可以通过微电影大赛等方法来对创作者进行引导,推广符合时代主题的优质微电影,使各级各类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拍摄向着正确的方向和先进的文化理念靠拢;同时针对目前网络上充斥着一些品味不高、内容低俗的作品,国家文化部门应对此加强监管,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网络微电影的创作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电影的创作做到雅俗共赏,让大众喜闻乐见。
(三)探索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行业进步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凭借自身特点和时代需求在近几年迅速占领各个新媒体平台,对我国文化市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在这种蓬勃发展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行业缺失。整个微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各自为战,更多的呈现出来的是作坊式的文化生产模式,整个行业并没有形成有机的产业链,亦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就使微电影的创作流于碎片化的生产,不利于文化传播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微电影的发展必须根据这种“亚文化”的特点,规范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平台对微电影制作公司、宣发公司以及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积极扶持微电影创作的同时加强“衍生品”的开发,实现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微电影产业的健康规范和文化的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王一川等.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J].当代电影,2012(6).
[2]宋宵.微电影商业运营模式分析[J].经济论坛,2014(2).
[3]何建平,张薇.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综述[J].当代电影,2013(3).
《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