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关于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出发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从而揭示了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之相反,形而上学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吧世界看成是互不相干的即成事物的偶然堆积,对客观世界作扭曲的反映。因此,要研究唯物辩证法,就得从研究事物的联系入手。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正确把握联系及其内涵,必须认清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和可变性。
1、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包括两层含义:2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出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从内部构成看,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从横向看,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从纵向看,任何事物都处于前后相继的联系之中。二是从整体上讲,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联系不只是各班或局部的事物所具有,也不只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存在,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普遍性质。从自然界的内部到人类社会的内部,人的意识内部,都联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总之,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2、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的虚构和抽象;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的结果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的产物。唯心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也就否认联系的客观性,它不是从客观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找联系的原因,而是从思维中或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中去寻找联系原因,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因而是十分荒谬。总之,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凭空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人吧8视为接力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喜鹊叫喜,乌鸦报丧,这些所谓的联系,都是根本不存在的,都是虚假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3、多样性。联系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因此,具体事物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按照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部联系不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但它往往是内部联系的必要条件,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按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一般来说,直接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直接主要作用,间接联系起间接的次要作用。
(3)、按联系的性质可以把联系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非本质联系不起主要作用。
(4)、按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以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必然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偶然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不起支配作用,不决定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
此外,还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多种多样的联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系之网,在联系之网中,又有根本联系和非根本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之分。
4、条件性。条件这一范畴,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才能产生,再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离开了条件,一切事物都无法存在。总之,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论同时也是条件论。
5、可变性。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条件的变化,事物的联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客观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来创设实现预定目标所必须的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方式,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就必须从以上五个方面去把握,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联系的这五大属性,,才能真正地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才能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