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想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正魅力与其核心文化,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需要切实完善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并且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等的记忆,使学生可以巩固对文学知识以及文学理论的整体记忆,但对于审美教育的培养却没能贯彻落实。鉴于此,通过对课堂上采取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
引言
当今时代不断发展,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人文素质需要不断加强,而文化多元化是目前主要的发展趋势,其中汉语言文学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各大高校是极为广泛与普及的专业。而作为审美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加强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理论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研究通过对汉语言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的整体审美教育较为薄弱,这说明了传统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且传统教学工作中没有将语言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进行融合,未能满足学生人文修养培养的条件,并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此外,有研究调查表明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较为随意,目前大部分教学工作者所采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形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目的、计划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进行汉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时有着诸多的弊端,忽视了审美能力对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整体课程缺乏系统性以及趣味性[1]。审美教育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素质以及人文修养的提升,并且对开发学生思维、了解汉语言文学魅力有显著作用,在审美教育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专业素养可得到明显提升。
1 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审美教育的培养,这源于教学工作者与高校管理者均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但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其教学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并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没有符合当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要求,没有切实转变汉语言教学模式,教学工作者以及高校设置的课程使得汉语言文学脱节,学生偶尔涉及审美相关文化知识但没有加深深度,课时安排少且汉语言文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加之工作压力大、高校课程混杂等问题,使得教学工作者不愿花费过多精力进行审美教育模式的相关思考[2]。没有将必要的实践课程纳入自身的教学计划中,对汉语言文学的个中魅力缺乏严肃态度。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趣味性下降,对学生人文修养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没有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传统教学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另外,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问题在我国存在很大差异,高校在建立综合大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资源过于平均分配使得汉语言教学环境缺乏有力支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教学措施缺乏,或者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平均使得部分学生上课条件落后,并且部分对审美教育感兴趣的教学工作者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引导,最终导致本专业的重视程度下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以及学习兴趣丧失,这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发展均造成了不利影响。
此外,重理论轻实践对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过分重视理论素质的培养,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却没有重视利用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使得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以及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由于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缺乏实践就缺乏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新的感悟,其对理论的掌握水平上升不到新的高度,这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学生的日后工作以及生活均会有一定的阻碍,并且对学生的专业发展造成了难以言喻的影响。
2 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审美教育在文化学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并且审美在社会学中与文化学习中的内涵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学将审美教育概括为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包括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加强,通过更好地感知文化魅力,进而促进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关键作用,同样由于汉语言文学也是高校的重点课程之一,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可更有效地塑造学生对文化的感知力,并培养学生的积极客观心态,使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社会学是基于外在事物对人们行为与观念的影响,并且审美能力是使人对美的事物进行发现、感知以及解释,其同样具有特殊含义,并与文化学中的审美教育有着潜在的共通性。当代学者对审美教学感知文化意识有着清晰的认知,并对审美教学课程有着诸多客观的解释。审美教学作为一种可深入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学,使人在社会学发现美以及感知美的过程中更好地领略人文修养内涵,感知汉语言文学的潜在魅力。有学者表明,审美教学会潜移默化地对人造成影响,其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美的事物的不断发展,对文化中的美拥有自觉能动认知的良好内在与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社会实践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接受汉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最终内化成为追求汉语言文化中美的情感。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其涉及的关于美的感知能力、文化中良好的意识形态需要借助审美教学为介导,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使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与了解,更好地塑造精神状态。汉语言文化教学与审美教育相融合具有积极意义,艺术是汉语言文化教学中的真正意识形态,其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媒介,对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汉语言文学包括了我国特有的文化知识与内涵,需要不断加强语言学习能力等,而通过审美教学可加强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能力。审美教育其包含了对艺术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汉语言文化中人们的观念、行为加以引导,而审美教育即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审美教育的落实对于学生而言可有效增强汉语言文化学习能力,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3]。
3 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实施措施
一是汉语言教学中学习者的审美教育可不断发展以及完善,首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兴趣,关注学生特性化发展[4]。在利用审美教育的教学同化过程中将学习者接受的汉语言文学等知识与自身特性结合在一起,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作者凝聚自身心血创造的艺术品,同样也是思想以及情感的极致体现。为此,教师在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需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设置教学目标,通过严谨地剖析作者的文学作品,透彻深入地了解作者感情,并可借助多媒体设施或者讲解自身感受使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通过领略作者的自身情感,可引起共鸣,更好地认知文学作品,感受到作品中美的存在。并且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作者的创造情感表达结合文章的实质内容,使学生领略到其独一无二的风格以及主要思想,让学生可以不断领略到作用的魅力,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度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情感,为自身的修养增强奠定基础,加强自身的审美思想建设以及文学鉴赏能力[5]。
二是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兴趣对学生而言是求知的动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具备强烈学习兴趣,应通过借助多媒体设施或者利用相关手段实施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好地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待文学作品,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优势展开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抓住高校学生热情洋溢、感情色彩充沛等特点,使学生通过诸多灵活的方式学习,更好地感悟作品意境,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较好的学习审美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提升审美能力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6]。
三是通过发掘学生的审美因素,使学生感受艺术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审美因素同样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掘的。学生的艺术境界等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的悉心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以及领路人的角色,使学生在文章的鉴赏过程中不断领略到美的因素,感知美的境界,提升高校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情感以及走进文章内部,领略文章的独特魅力。教学工作者应使学生将情感以及美的感知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美的不同境界。在汉语言文学作品鉴赏以及教学过程中不断使学生感受到美,并帮助学生发掘美,提高审美因素以及艺术境界,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的充沛情感以及独特魅力,继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7]。
四是教学工作者应该准备好适当的文学鉴赏作品,完善课前工作的准备以及课程的制定,设计良好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案,结合现有的文学作品以及教学资源,使学生可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课堂上的文学鉴赏作品需要与学生的特点密切关联,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作者的情感,筛选文学鉴赏作品并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8]。教学工作者站在高校学生的视角思考文学鉴赏作品与审美能力培养方式,以此提供审美因素以及艺术境界恰当的文学鉴赏作品,继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的不足之处为偏重于理论等内容讲解,且教学方案缺乏个性化以及主体性,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往往由于对文学鉴赏作品的主观随意性讲解,使学生不能对其中的感情进行领悟,相应的内涵知识也不能有效掌握,为了更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实际教学时应该秉承因教施材原则、实用原则以及适当原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需要深度钻研的历史悠久的课程。其在当前高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应该落实审美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专业素养[10]。通过了解当前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当前教学工作者还未充分认识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高校教学工作者应通过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更深度地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审美因素的发掘,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继而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正确的审美思想,通过培养审美情感并加强社会实践,使学生拥有更高的文学素养以及人文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骏,杨洋,骆巧倩. 四川评书书目的搜集整理与调查研究———以李伯清、罗世忠、袁国虎为例[J]. 四川戏剧, 2017( 4) : 92—98.
[2]张奕,鲁盛. 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研究——— 全真教学校内代理记账公司的运行模式[J]. 教育财会研究,2016,27( 6) : 87—92.
[3]张兆金,廖绮霞,黄东健,等. 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中运用的尝试[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29( 6) : 1069—1072.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研究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刍议文化身份在当代法国流散文学中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