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发展方式以及对于文学制度上的各项要求政策都是文学工作研究者重视的方面。这篇文章就是有关文学发展研究方面的一些介绍。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提升,是文化发展的革新原因。新媒体技术使文学作品的传播由传统的纸质、口口相传等媒介转化为数字化、全球化技术。具有实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的基本特点,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机遇。但凡事皆有两面性,新媒体环境也为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影响,网络上参差不齐的信息易导致受众在接受文学知识时受到误导。因此,新媒体视域下,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文学类论文
一、新媒体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大多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仅在图书馆有所保存,从而鲜为人知。而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受众在网络上便可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但由于新媒体环境基于互联网而言,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受众可自行在网络上发布、转载不同文学作品。在多次的传播后,易导致所传播的作品真实性有待考量,网友所评论的消极话语也会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各类传播媒介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被改变。例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形象在网络上被恶搞,这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价值的体现,亟待消除这样的不良风气,从而促使文学的正确传播。此外,传承古代文学的方式应是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改编经典也是文学传播的一种展现。通常经典的改变会由影视传播媒介展现,一旦缺乏优秀的剧本或导演,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尽人意,受众在接受此类文学的传播时,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把握好互联网信息的优劣,用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审视古代文学的新媒体媒介传播,主动摒除消极、负面的信息[1]。
推荐期刊:《文化月刊》杂志于1980年创刊,是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文化生活综合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新锐综合文化刊物。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大型文化生活综合月刊。期刊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不断传播高雅文化的同时,融入实际,贴近生活,服务读者,努力提升大众的文化审美取向,文字通俗流畅,装帧设计时尚,既是大众文化传媒的载体,更是文化出版物中的精品,让文化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和健康。
二、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的革新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声音媒介传播
1.戏曲。戏曲的传播其实是一种最原始的传播形式,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戏曲的呈现形式得到了创新,古代文学的戏曲传播也有很大的革新优势。新媒体环境使戏曲出现很多新型元素,即使在舞台上表演,也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丰富多彩的演出背景、舞美等,将古代文学与戏曲进行融合,观众更易被带入文学意境中。例如,京剧作品《天下归心》中融入了《左转》中的故事,新媒体技术将古代战争的场面呈现于舞台之上,相比于传统的戏曲而言,观众更易接受此类传播形式,通过视觉与听觉两大感官感受戏曲的内容,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播。2.音乐。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将其转化为音乐进行传播的却十分稀少。因此,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音乐与古代文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合成多种乐器的声音,形成美妙的音乐。例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加入作曲与音乐混编技术,最终由邓丽君演唱,随后广为流传。听众也在听歌的同时记诵了一首满腹情感的词,更能了解词人苏轼的思想感情[2]。3.数字音频技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小说、诗词等原是声音传播后形成的文本记录形态,因此,利用数字音频技术进行传播,在古代文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皆可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合成评书、电子乐等,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入手,为古代文学的传播赋予生命。此外,文学的传播离不开其特定的艺术媒介,仅用声音进行艺术传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若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年轻人的接受程度较高。因此,在数字制作时,需要联系文学背景,加强逻辑感受,利用深刻的理解促进古代文学的数字传播。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视频媒介传播
针对古代文学的传播,大部分受众应是学生群体,据统计学生群体占总受众的70%以上,而接受古代文学的途径主要是影视节目,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等载体。在视频传播中,文化脱离了原有的理性主义形态,不仅将语言作为传播中心,还包括形象与影像的感性主义形态。同时,利用影像表达生活、传递情感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利用视频媒介将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传播,可有效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例如,《红楼梦》的电影传播,使受众既获得了娱乐的消遣,也获得了视觉的快感。因此,可将古代文学作品利用影像分批放映,也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影像,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文学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扩大古代文学的传播范围。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会有很多影视作品出现问题,仅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其文学性。这便需要受众具有新媒体意识,自觉甄别传播内容的优劣,从而使古代文学得到正确传播[3]。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网络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通常以口口相传为辅,以手写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打字机、计算机的不断出现,成功取代了手写的传播渠道,其快速、好修改的特征为受众所接受。写作方式的转变是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学传播的最直观改变。同时,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学作品传播的实效性。优秀的作品自转载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多人阅读,并继续传播,完成了传统几十年才能积累的传播量。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删除或禁止不良评论,防止其将文学作品的传播带到错误的方向。同时,也可在文学作品传播过程中发表正确的观点,使文学逐步平民化,利用文学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加深入身心。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自媒体传播
自媒体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依赖手机,对古代文学的传播有重要影响。自媒体使全民阅读、全民感受成为可能。通常情况下,自媒体在小范围内传播,最后由于网络的力量以爆发式趋势进行传播。准确来说,自媒体来源于博客,很多网络作者会结合自身感受,将古代文学作品写入博客,读者与原作者的身份发生互换,博客也成为传播文学作品的一大途径。文学的价值走向也逐步向平民化靠拢,最终实现全民参与,以繁荣古代文学。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环境出现,博客逐步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微时代背景下的微博与微信,微博相较于博客来说具有更多功能,不仅可以传播文字,还可以将上述视频媒介、声音媒介与其融合,使其成为古代文学的传播途径。可选取微博上影响力较大的用户,定时发布与古代文学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并及时纠正当前电视剧、电影中出现的错误观点,从而及时将文学走向引入正规,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有效传播。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
1.搭建传播平台。学校可创新古代文学的产品出版传播策略,将传播的重心从传播者逐步倾向于受众。并将传统的“意义传播”逐步转变为“意义”与“形象”并重的传播模式。因此,为了有效突出受众对文化的主导特点,可在校园内搭建传播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古代文学的现代化教育传播提供机会与平台。例如,在传播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文化内涵时,可在校园的名著传播中或网络平台上开辟“名著专栏”,并设置网页介绍,同时上传专家对《西游记》的讲解视频,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西游记》。2.创新思维,运用新媒体产品丰富教学内容。除了搭建平台外,还需利用新媒体产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中国古代文学适应当代新媒体环境,将网络资源、媒体资源等充分融入课堂,发挥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需进行创新性发展,将网络内容与教材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产品,改善教学方法,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师生的交流,打破文学传播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并增强其主动传播文学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文学的传播打破了原有的方式,将古代文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实现文学的电子化传播。但要注意网络信息的优劣甄别,防止大数据背景下,负面信息对文学传播带来消极的影响。总体来说,古代文学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古代文学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