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都是学术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学术道德,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入学人数的增加,导致了研究生的整体学术道德水平的降低。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对我国整体的科学研究事业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学术道德实际遵守情况让人担忧。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所发生真实的违背学术道德之案例,分析了学术道德失范的几种情况;对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同时高度重视的视角着手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不端,科研学术环境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事件频出,例如《西安晚报》曾经报道的暨南大学女研究生甘某因连续两次向校方提交学术论文均被认定为抄袭之作而被校方做开除学籍处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校方评审的过程当中被认定为抄袭而被开除学籍。另外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不断爆出学术造假事件,2008年,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在其学习期间有8篇学术论文涉嫌伪造实验数据,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受到了校方的严肃处理。对学术道德的违反具体表现在具体来讲大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伪造或者篡改实验数据。(2)抄袭与剽窃。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抄袭他人的论文、实验报告或者学术思想而不注明出处的行为。(3)不当署名。有些研究生为了能够在读研期间能够拥有自己发表的论文,将自己本没有参加的科研成果当中署名,或者随意改变作者的顺序。(4)重复发表。有些研究生为了能够使自己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将同一篇文章略加改动甚至全文丝毫未改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者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在国外期刊发表,这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二、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及原因
(一)违反学术道德现象的危害
违反学术道德直接影响的则是研究生个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使得有限的科研资源,没有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形成了虚假的泡沫的学术氛围,这对其它科研人来说不公平,长久以往必然会败坏学术界的声誉。另一方面,借助于传统的科研队伍传帮带的制度,学术造假之风也将不断的传承下去,阻碍了强有力的科研队伍的形成。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要追求真理、求真务实,每一项学术成果的出现均离不开朴实无华的科研学术氛围,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势在必行,关乎我国科研工作的大计。
(二)我国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深层次分析我国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原因,自上而下大约分为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层面,随着我国在1978年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国家的发展由此全面聚焦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一直在倡导发展的“量”。要求GDP的持续增加,要求各行各业的总产值也要不断的翻番。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来讲各级组织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主体思想大都停留于“快”,而不考虑发展的“好”,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人便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求“快”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或者以更多的论文发表量决定了一名学者是否能够在评职称时以及社会地位方面有着更高的进步,看到同时代的别人纷纷跑在了自己的前面,很多人动摇了自己一直坚持的学术道德,转而走向了一条看似捷径实则深渊的道路。
其次是社会背景方面,自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很多人都抱着“向钱看,向厚赚”的思想。在拜金主义的冲击之下,浮躁之风盛行。学术科研的集体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冲击的影响,怎么快速的出成果就怎么来,看到大把的科研经费会想办法将其装到个人口袋中,并且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互相效仿起到了上行下效的结果。
最后是学校层面,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授位率以及文章发表数量和完成科研经费数量等指标,对教师或者学生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听之任之,不管不问。甚至有媒体已经曝出某高校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学校不但不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反而以遮遮掩掩的态度进行淡化。学校的种种不作为直接导致了学校科研中坚力量即研究生导师不断的放松自己心中那条紧绷的学术道德之线,对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不以为然。导师纷纷如此,学生必然会产生上行下效的做法,对于任何一个研究生来讲,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一定是从不要抄袭别人作业、不要让别人替写作业等,但是为什么从事了科研工作之后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听之任之甚至主动参与呢。主要是心理因素在作怪,首先是侥幸的心理,通过学术道德违反,可以轻松地获得学位、轻松的发表文章、轻松地完成科研项目等。使得自己以及自己的科研团队获得了利益,因此,虽然内心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依然我行我素。其次,是感情道德层面的因素,他们认为写文章难免要拼拼凑凑,难免要用到别人的东西,并且一直这么做也没有收到过任何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家都在这么做,因此,违反学术道德之风愈演愈烈。这样会使得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养成上行下效的后果,最终败坏的是我国整体的科研风气。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解决对策
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人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道德失衡的问题,研究生良好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良好的反馈机制作指导。良好学术氛围的养成需要每个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以下则按照各个方面的不同进行分别阐述。
(一)国家在研究生养成良好学术道德规范当中的职能:国家的作用在于能够使用某些强制力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其权威性。在国家统筹管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制定出不同的规定条例,并且严格确定当事人违反条例之后应当受到哪些方面的惩罚,从而能够为自上而下的优良学术道德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认为,学术不端与学术造假行为从根本上来讲是诚信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讲,可以将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的学术诚信水平纳入社会诚信体系中来,学生若发生学术不端等事件,将会对当事人的诚信等级带来负面的影响,个人今后的贷款、就业等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师若发生此类事件,则会影响其今后科研项目的获得以及职称的评审等。加大违规成本不失为一条有效地减少学术不端的道路。同时,由于目前实验数据造假的甄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国家层面上来讲,还需要不断组织和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增强从技术方面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同时国家还需要加强关于学术道德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社会在研究生养成优良学术道德当中起到的作用:由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决定了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着不可避免的趋利性,因此在学术领域同样有趋利性因素的存在。当代的很多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对科学事业做出贡献,而是考虑是否获得了经济利益,在这样极端浮躁的氛围之下,必然会导致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学术道德问题油然而生,因此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端正的科研氛围教育,使得科研人员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将经济利益个人利益暂时放在一边,以为科学事业做贡献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讲,社会在促使研究生养成优良学术道德当中首先应该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通过已有的社会资源,例如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方式大力倡导和宣传学术道德的作用以及违反学术道德的危害同时应当弘扬正能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断的宣传中央的新思路新精神,特别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诚信观的教育,让研究生充分认识到坚守学术道德是作为一个公民最起码的准则。其次,社会相关机构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学术诚信评价体系,一旦研究生发生了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诚信评价体系对其不当行为加以记录,其结果将对该研究生今后的信用评级产生影响,通过加大其犯错误的成本来从另一方面杜绝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存在。最后,社会应该在各行各业中倡导勤劳朴实的社会风气,通过耳濡目染的作用,逐步净化在学术领域当中的科研学术氛围。
(三)学校在研究生养成优良学术道德当中起到的作用:学校的职能在于加强对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的学术道德教育。不断告知各类违背学术道德的案例,对发生的违背学术道德的事件应当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应该逐步改变现有的以发表文章数量为评定职称以及或者学位的要求,应当注重文章的质量,对违背学术道德事件的当事人采取一票否决制,不得授予学位或者评定相关职称。同时应该要求研究生导师从自身做起,恪守职业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导师不仅仅需要对研究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还要引导研究生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对于研究生本人来讲,由于该群体作为高校中最大数量群体的主体科研人员,应该有着严格的自律意识,不断的加强监督和引导,同时将诚信思想运用到实际科研工作当中,严于律己,从用制度规范自己的科研行为过渡到将遵守学术道德内化于心的自觉行为。从而通过不同年级研究生传帮带的作用,达到净化科研环境的目的,同时应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科研成果的审核力度,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绝不姑息。
四、总结
本文首先对学术道德以及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做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通过提出国家、社会、学校谋求合力的设想来解决科研活动中学术不端的问题,为切实净化科研环境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相信通过国家、学校、导师以及一批又一批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得我国的科研环境更上一个新的层次。
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文艺争鸣》(月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表文艺界众家之谈,讨论当今文艺创作、文艺思想、文艺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