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我们中学时期学习的一个作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播放雷雨的话剧给同学们看。雷雨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同,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雷雨》中繁漪悲剧人生的原因,文章是一篇青海湖文学杂志投稿的范文。
摘 要:曹禺的《雷雨》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其中最独特、最个性鲜明的人物就是繁漪。《雷雨》中的繁漪是受“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式女性,她在追求个性解放和情感自由的过程中,努力挣扎,燃烧自己也毁灭别人,使《雷雨》成为一幕人生悲剧。本文笔者将从繁漪自身与社会两方面来分析她悲剧人生的原因。
关键词:《雷雨》,繁漪,悲剧
繁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也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人物。 她身上具有 “五四”以来女性反封建�p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 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她聪明美丽且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可同时,她对现实又无力改变。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有所醒悟却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一、自身原因
(一)繁漪的婚姻与爱情
繁漪原天生丽质,并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对婚姻和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然而在17岁时她却被大她整整20岁的周朴园骗婚,从此被牢牢关闭在封建家庭的罗网中,与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繁漪的丈夫周朴园是一个集资产阶级共性和封建主义特性于一身的人,他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他要繁漪服从他的命令,从而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作为夫妻,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有的只是权威和命令。原本“门当户对”的婚姻并没有让繁漪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反而成为她不幸人生的开始。作为周朴园的太太,她徒有其名,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爱和体贴,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的枷锁。在周朴园的屈辱欺凌下,美丽青春的繁漪被“磨成一个石头样的人”,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变成了乖戾甚至阴鹜的人。
是周萍――她丈夫前妻的儿子,使她看到了幸福的希望,从而重燃起了窒息的热情。于是,她决定要跳出这个“残酷的井”,她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交给了周萍。然而周萍这个纨绔子弟,却不敢为她违背父命,也不愿为她葬送自己的前途。他不仅很快就熄灭了对她的情爱之火,另寻新欢,而且想一走了之,把她扔回周朴园的牢笼。这使得这个想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的追求中又一次陷入绝望,爱情梦想也随之破灭。最后,所有的真相大白,在一失三命后,繁漪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终于,彻底地疯了。
(二)繁漪的性格
她抑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又孤芳自赏,不是爱就是恨,不是恨就是爱,一切都来自极端。繁漪不能忍受周家让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那种“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生活了,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这种现实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的人物。
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和同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为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根本没打算与周朴园彻底决裂,到更广阔的世界寻找自己的幸福。她贪恋周家优裕的生活,只好用一种反常而畸形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要求。所以在传统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尤其是她所爱的周萍不可能带她离开周家远走高飞,这就使得她的反抗显得微不足道,也最终使她的梦想破灭。
二、社会原因
繁漪的人生悲剧令人嘘唏,但这并不是她自身所能决定的,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代表的阶级决定了她悲剧发生的必然性。
(一)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她嫁给周朴园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可见繁漪悲剧人生的源头是包办婚姻。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高度男权制,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在爱情里,女人就是弱者,需要依附男人生存。命运弄人,他的丈夫周朴园凶狠而强权,容不得一点反抗。在周公馆里,繁漪失去自由,没有爱情,并且饱受周朴园的压抑和折磨。她精神上受到了折磨,在无爱的婚姻里,她渐渐地被磨成了石头样的人,“安安静静地等死”。
其次,繁漪的悲剧还与她的经济不独立密切相关。由于经济不独立间接导致了她的人格的不独立。尽管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并且不遗余力地反抗,却从没想过与共同生活了18年的周朴园彻底决裂,也没想过以独立的意志一个人逃离这令人窒息的牢笼,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在经济上依附于男人何尝不是封建制度下女人的悲哀。
(二)资本主义的不成熟
繁漪生活在20世纪的旧中国,当时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年轻时的周朴园也曾追求新思潮。戏剧中曾写到,他与鲁侍萍公开同居三年,并生育了两个儿子,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然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只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由于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封建恶势力,它无时不刻地在侵蚀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和意识,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周朴园虽然背叛过封建阶级,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封建阶级的大本营。因此,即便是周朴园,也只是个畸变了的资产阶级者,而他的家庭更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过程中的畸形产物,繁漪的悲剧正是在这个畸形产物下所产生的。
结语:
繁漪的人生悲剧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不仅与她自身的性格、家庭,更与她所在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繁漪,在周公馆的舞台上,用生命描写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
[2]曹禺:《雷雨・序》文化生活出版社
[3]田本相,胡叔和:《曹禺研究资料》(上、下).北京戏剧出版社,1991.1
[4]蔡雪岚:《繁漪悲剧命运简析》鸡西大学学报,2005.10第五卷第五期
相关期刊介绍:《青海湖文学月刊》是一本文学刊物。旨在繁荣青海文学创作和培养各族作者,提携文学新人。写时代风貌,抒开拓者情怀,歌创业者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