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论文范文游地坛小记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27 14:15 热度:

   昨天,我和朋友来到了和我阔别已久的地坛,回想起在地坛旁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禁唏嘘,连当年的痛苦都早已化为珍惜的回忆,那时的心境一辈子也不会再有,散落天涯的同窗也许再也聚不齐了,就算能聚齐,怕也再难找回那么多青涩的心境,甘醇的情谊了。

  我们是从西门进入的,苍翠的树影掩映着片片朱红的古迹,淅淅沥沥的小雨改善了连日酷热的天气,我的同伴是原同事兼现网友,素有金城第一文笔之称的病虎马朝永。虽然他自号病虎,但我觉得甚不相配,其人实在是个谦谦君子,就算时来运转,那心底的病消散了,能一展雄风估计也还是个君子,绝没有王威甚重的虎风。

  我以前是常来地坛的,马朝永却是头一次来, 我们向南漫步,先去祭地的方泽坛,方泽坛上下两层,上层放着一个大鼎,坛南的皇祗室殿里放着山神海神和努尔哈赤,康熙,乾隆的神牌位,以及编钟等展示品,出了方泽坛我们我们向北来到钟楼,钟楼用的是重檐歇山顶和绿色的琉璃瓦,神马殿和斋宫都大门紧闭。我向知常年如此,但估计马朝永未免扫兴。

  之后我们有关于中医五脏五行的牡丹园,从馨丹小门步曲径来到长廊,时值小雨渐大,便在廊内聊天避雨,马朝永本满腹才学但不知是真不善谈论还是放不开,到一直是我在宣讲一般。这牡丹园似今已易名,牡丹未曾多见,但只见得一些别的花草,我多次来地坛,这里倒是去的不多。出园时看见了一篇四字一句的短序,回想起牡丹园内见到的两副对联,一副尚可,窃以为这文章之事当精益求精,勉强为之有时未免有附庸风雅之嫌,倒是煞风景了。

  中午我们在附近的地坛串吧用餐,用完餐用回到了地坛,走走停停,一直想找一个干净的长椅,但这雨已把长椅抢先占了大半,我们只得在亭子内稍歇,开始聊些家常之事,后亭内人渐多声渐嘈杂,我们离亭而去,伴着咕咕鸟鸣,我们终于寻得一把干净的长椅,似是刚才有人坐过。我们的对面是一颗银杏古树,足有两人合抱粗,老得树皮都有所脱落,但依旧挺拔,不知他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也许他见证了明清两百多年数十代帝王的脚步,见证了史铁生的车辙,也见证了两百多年中国的兴衰和文化的变迁,我想他也许还能看见很多,可能那时早就没有了我,不经想起一篇文章《我愿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

  在这里我们相聊甚欢,讲起自身的际遇,宗教,历史人物,文学大家等等虽然我一向主张莫谈国事,但禁不住也听他说了一些密闻。历史兴衰向来如此,不乱不治,但我总觉得,现在还很好。谈起顾城海子,又不禁感叹天妒英才。我们直聊到下午快五点的时候,才原路返回,送我到上车后他才离去。

  我很少在不开书市的时候来地坛,这是我头一次领略地坛得幽静,鸟语花香的和谐,在北京这个高楼林立的都市这样的地方已经不多。略微遗憾的是就算这静谧地坛也没能逸出世外,站在方泽坛上,那仿佛与天地相接的感觉就在向那树影掩不住的高楼中的一瞥间消散,绿树红墙的美景中传来的电钻声似乎在提醒着这座屹立几百年的古迹,谁才是这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地坛,我为你祈祷,但愿不会有那么一天,人们只能在博物馆的照片中再次流连我心中这片文化净土。

  作者简介

  卢硕(1991.04——),女 ,汉族,北京人,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大专。自幼热爱文学,有兴致时常写些诗词和散文。

文章标题:地域文化论文范文游地坛小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64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