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以物的形式呈现,即为礼物,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彼此表达祝福、友好和尊重而互相赠送的物品。所谓国礼,是指在国际交往中,以一国的国家领导人、国家和政府以及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的名 义 馈 赠 或 受 赠 的 礼 品。在当代外交活动中,国家之间相互馈赠礼品是一项国际惯例,也是外交礼宾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礼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载体,蕴含着超越自身物质价值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意义,在当代中国外交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并产生着积极影响。
1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新中 国 成 立 至 今,我 国 先 后 收 到 来 自 世 界17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赠送的可馆藏的重要外交 礼 品 三 万 多 件,涉 及 木 雕、牙 雕、玉 石、水晶、金银器、瓷器、丝绸、绘画、植物标本等上百个品种。目前,这些外交礼品全部集中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此外,一些电子和仪器设备礼品交由相关学校和科研单位管理,植物和动物类国礼则归入相应的专业部门接收。尊崇“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外交活动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早 在 距 今2000多年以前的《礼记》这部儒家经典中就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1]17有礼仪之邦称誉的中国,十分注重当代对外交往礼仪的相互性和对等性。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时至今日中国在外交活动中馈赠的国礼数目尚无权威的确切统计数字,但至少不会低于受赠礼品的数量。
2 在国际舞台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
国礼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外交名片,不仅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立场的了解,也向世界有效地展现了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为服务国家外交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国礼是一种能够主动塑造国家形象的艺术视觉符号,而很多当代中国国礼恰恰是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和70周年华诞之时,中国政府和人民为表达对联合国的重视、支持以及美好祝福,先后赠送了青铜器“世纪宝鼎”和景泰蓝“和平尊”。“鼎”和“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隆重的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由于全人类普遍具备对艺术的接受和感知能力,所以艺术作品中存储着的颇有意义的象征与政治隐喻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解读。1995 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接受 “世纪宝鼎”时表示:“鼎在中国历史上象征着稳定、安宁与和平,联合国正是为了这些目标而创立的。这尊巨鼎在我们这里将会有宾至如归之感。”[2]1920年后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为接受“和平尊”发表致辞:“‘和平尊’代表了中国同联合国的共同价值观和密切合作关系。感谢中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所作的贡献。”[3]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和最大的国际组织,成为处理国际关系中各种重大事务的中心舞台。中国向联合国赠送的这些承载中国文化符号的艺术礼物,彰显了中国坚持和平自主外交方针的一贯性,表达了中国谋求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真诚心愿,代表了真实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
3 增进中外国民感情良性发展
国礼是国家和平友谊的使者和结晶,传 递 情感,寄托祝福,对促进中外国民感情良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 家。1949年12月,毛泽 东 主 席 首次访问苏联,送出的第一份国礼极具特殊性。既有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湘绣、福建漆器、杭州丝绸纺织品和刺绣屏风灯工艺品,还有上万公斤的山东大白菜、莱阳梨、萝卜、大葱和北京鸭梨等苏联紧缺的蔬菜与水果。这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背景 下 赠 送 的 国 礼,饱含中国人民真切的情意,使斯大林和苏联人民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有益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建交,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巴基斯坦在不同年代赠送中国领导人的象牙镂雕花鸟台灯、银錾花掐丝嵌珠宝烟盒和精雕玉石花瓶这些具有祥瑞寓意的民族代表性工艺品国 礼,是 中 巴 两 国 人 民 之 间 最 真 诚 友 谊 的 象 征。1955年,芬兰赠送中国政府的“铜雕托鸽少年”,蕴含和平与友好的寓意,既是中芬建交5周年的珍贵纪 念,也 表 达 了 世 界 人 民 爱 好 和 平 的 共 同 心 声。2011年,时任美国 总 统 奥 巴 马 将 一 幅“8位 美 国 总统与中国长城”油画 作 为 国 礼,赠 与 到 访 的 胡 锦 涛主席。画中8位自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的历任美国总统,都为发展中美关系做出过贡献,万里长城则代表着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油画寓意中美友谊将不断发展并永续传承下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收藏的3万多件各国馈赠的珍贵国礼,瑰丽多姿、流光溢彩,件件都表达着对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长存的期许、对长期友好交往与合作的美好祝愿。
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国宝级珍稀动物,其以自身温和 友 善、憨 态 可 掬、坚强乐观的魅力呈现出和谐、友好、和平的人文之韵,深受海内外大众喜爱。1972年,中国 赠 送 给 美 国 的 熊 猫“玲 玲”和“兴 兴” 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8000名观 众 冒雨迎接。开馆第一个月,观众达100余万。[4]这一年被 美 国 民 众 称 为 “熊 猫 年”。新 中 国 成 立 后,从1957年至1982年,有23只熊猫作为特殊的国礼,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问候,走入苏联、朝鲜、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等国家。[5]尽管自1982年以来为保护濒危动物,中国将熊猫由对外赠送改为国际租借、巡展及合作研究,但时至今日熊猫在全球受关注的热度依然未减。很多国家的民众是由熊猫热而引发中国热,由喜欢熊猫进而认知中国,并将熊猫形象同中国的国家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熊猫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吃苦耐劳、进取图强的良好寓意。被称为“汗血宝马”的土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早在2000多年前就通过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享 有“天 马”盛 誉。1992年,中土建交以来,中国先后收到土库曼斯坦赠予的三匹汗血宝 马,这生动体现了中土两国人民相亲相近、民心相通、源远流长的传统友情。
4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
国礼是一种国家文化符号和传播文明的重要媒介,架起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意义非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这里心相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互通和文化互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挥国礼对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图书、展览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平台,使国礼与普罗大众对接,落地生辉。外交活动中的图书国礼是开展跨文化传播的一 种有效方式。中国图书蕴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兴盛和图书业的发展,国家领导人常常以图书作为外交场合的国礼。很 具 代 表 性 的 有:1997 年,江 泽 民 访 问 美 国时,将一套 850 册的 线 装 本《毛 泽 东 评 点〈二 十 四史〉》赠送于哈佛大学;1998年,江泽民出访俄罗斯期时,将一套2300余万字的四卷本双语工具书《俄汉详解大词典》赠送叶 于 利 钦 总 统;2006年,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布什一套真丝织锦《孙子兵法》,还向耶鲁大学赠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论语》《礼记》等历史典 籍1346册;2009年,温家 宝 访 问 英国时,将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 化 等 各 个领域的20万种电子书库“中华数字书苑”馈赠剑桥大学。[6]之后,“中华数字书苑”又先后10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予国外首脑及机构。依 托 书籍,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的电子图书来传播中华思想,更贴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读书需求,为推动世界在阅读中国文化中了解中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5 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国礼是对外交往中展示民族工业和科技产品的重要窗口,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起到了有力的推介作用。国礼是推广国家工业和科技优秀产品的一种有效载体。无论是对于传统民族工业产品,还是现代科技成果而言,以国礼身份走出国门,不仅是对品牌品质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会因其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特地位,从而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代言”、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来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迅速催热国际市场。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很多民族品牌和科技产品都曾以“国礼”为媒,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索尼公司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款晶体管收音机,由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纳入国礼,赠予出访的欧洲和中南美洲各国政要,顿时使这款当时在国际上尚无名气的收音机声 誉 鹊 起,为 成 功 拓 展 国 外 市 场 打 下 基 础。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杭州 G20峰会时,将俄罗斯冰淇淋作为国礼,使冰淇淋一夜之间在中国成为“网红”,随后大批中国订单飞向俄罗斯。
中国的许多民族工业产品也同样诠释了国礼效应。从蝴蝶缝纫机到飞鸽自行车、从华为手机到创维电视,正是因为在外交事务中由国家领导人当作国礼送给海外国家,从而起到传播学意义上的巨大效用,成为“中国制造”的最佳“广告”,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推崇,带动相关产品热销世界。以飞鸽自行车为例,20世纪80年代 末,中 国 赠 送 来 华 访问的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夫妇“飞鸽”自行车。布什夫妇返美后于白宫草坪上骑行的场面,经过世界众多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一时间“布什”“芭芭拉”型飞鸽牌 自 行 车 在 美 国 形 成 热 卖,此 外,还 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不少商户,短短数天之内就有数十家外国公司订货,其中 法 国 一 位 客 商 一 次 下 单“飞鸽”3万辆。为此,新华社专稿写道:“‘飞鸽’不仅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9]208-210
6 结 语
国礼形成于国际交往中,当代中国外交活动为中外国礼互赠提供了平台,而馈赠或受赠国礼的实施又对中国的外交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外交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对国礼产品及国礼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交中的国务礼品是政治,是文化,也是智慧。无论是国礼的选择和制作,还是国礼的馈赠,立意独到和寓意深远将成为国礼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文明因 多 样 而 交 流,因 交 流 而 互 鉴,因 互 鉴而发展。”[10]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历史关键时刻,作为立于世界东方的一个发展大国,中国需要读懂世界,世界也需要读懂中国。外交与国礼相伴而行,相得益彰,国礼文化必将在中国外交舞台上越来越突显其作用,助力中国更好地融入和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梅运才.联合国受赠国礼探秘[M].上 海:上 海 大 学出版社,2009.
[3]杜尚泽,殷 淼.习近平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 平尊”仪式[N].人民日报,2015-09-29(1).
[4]刘晓晨.从东方到西 方:冷战背景下中国的熊猫外交[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4(2):192-212.
[5]浮澜.熊猫“外交官”[J].新湘评论,2019(4):61.
《国礼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分析》来源:《中北大学学报》,作者:陈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