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下的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方法探究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9-12-09 10:13 热度:

   摘 要:本文首先对高低文化语境与地方特色文化词汇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简要阐述,以高低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结合广东省特色建筑及艺术品文化词汇的翻译实例,最终对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及策略进行探究及总结,为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关键词:高低语境;地方特色文化词汇;意译;直译加注

高低语境下的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方法探究

  1 高低语境文化及其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的相关性

  高低语境文化概念由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 他在书中提出:“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 高语境的交际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有形的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被编码的、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而低语境是“大量的信息蕴含在清晰的编码中(Hall·Edward,1976)。可见,低语境编码信息主要体现在言语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低,一切需要通过精确无误的言语表达;而高语境编码对语境的依赖程度高,许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无需一一点明(吴泽琼,2006)。中西方如此大的文化差异势必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中国一些地方的特色文化极赋传统文化色彩,许多文化词汇更是高深莫测,难以令西方读者理解。因此,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就必须在了解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对该类词汇的翻译方法进行清晰的归类总结,使西方读者更易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 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实例及翻译方法探究

  地方文化特色词属于民俗文化词,指的是表达物质文化、社会习惯和风尚事物的词语。(李宁等, 2016)。多指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美食,工艺品或服饰方面的词汇。笔者以广东省的一些地方特色词汇为例,对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进行探究。

  2.1 “姑婆”房在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些少女为了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往往通过“梳起”仪式,立志独身,终身不嫁,民间称这些妇女为自梳女,又称为“姑婆”。由此可见,“姑婆”房这个词汇极富地方文化色彩,且仅从表面想象不出其真正的含义,当地人如此命名,也体现出中国的高语境文化,词语表面并未清晰地传达其真实的含义,需要读者靠语境及文化习俗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处在低语境文化的西方读者来说,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并不能使其对该词汇有正确的理解,“姑婆”的字面意思为爷爷的姐妹,这与其真实含义相差甚远。针对文化背景不同的译文读者,兼顾传递文化信息和读者接受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地方(张宁静,2015)。故笔者认为,该词的翻译只能采用意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故译为“self-combed Woman’s chamber(These women determine to remain unmarried all their life)”为佳。

  2.2 趟栊门脚门、趟栊、大门是广州西关大屋的标志之一。趟栊是由数条圆木棍架成的沿水平方向走动的栅栏式拉门。该词汇极具中国地方文化色彩,也形象地体现出中国所处的高语境文化,仅用三个字便把该特色建筑的含义表达出来,足以体现出中国人重语境而非言语。故在翻译时,就要考虑到西方读者所处的低语境文化,其对一种事物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笔者认为该词的翻译较宜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具体的外观详细地描述出来,故应翻译为“half-height screen door and sliding door with horizontal bars”.

  2.3 偏厅偏厅是款待日常宾客或密友的地方。该词汇从字面上看似较易理解,但若只采用直译的手法将其译出,其与原词的含义还有所不同,西方读者也只能了解其一部分含义,故笔者认为采取直译加注法最宜,因此翻译为“the side hall for reception”,这样既把该建筑所处的大致位置描述了出来,同时又将该建筑的用途表达了出来,这样才能使处在低语境文化的西方读者准确理解该词的含义。

  2.4 座屏座屏为旧广州人居住的偏厅里长桥台上摆设的饰品,常用它作为主要座位后的屏障,以使整个偏厅显得高贵雅致。 若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也无法令西方读者对该词汇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采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较为合适,故翻译为“a table screen which is in the back of a seat to show the dignity of the house-owner”.

  2.5 烤花炉烤花炉为彩瓷工艺厂为了烧制彩瓷或其他类似工艺品而建成的电热装置,单一地采用直译法并不能使西方读者对该装置有清晰的了解,这就需要采取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将其主要特性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故笔者认为可翻译为“a kiln mainly used for making porcelains”.

  2.6 广州木雕·刻龙纹大神亭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在节庆日把神像请进神轿或神亭内安坐,然后抬出庙沿街巡游,并举行祭会,以求消灾赐福的旧俗。此神亭为楼阁式建筑结构,由须弥座和上层的牌楼、楼阁组成。由此可见,该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仅靠直译不能使处在低语境文化的西方读者准确理解其真实的含义,因此,在翻译之前,必须首先了解该工艺品的文化背景,即语境,再通过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其译出,故可翻译为 “Guangzhou carved wooden professional sacred pavilion”.

  2.7 通花瓶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对于处在高语境文化的中国来说,其多依赖语境来理解言语的含义,较少采用清晰易懂的具体词汇来表达事物的真实含义,这就要求此类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词语不能仅仅采用直译手法进行翻译,故笔者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更为合适,因此可翻译为“openwork vases”.

  3 高低语境下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方法总结

  根据上文的研究,笔者发现文化词的翻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文化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毛洪翠,2012)而地方特色文化词汇大多颇具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真正含义。对于该类词汇中通过字面意思仍旧完全不懂其含义的词汇,此时译者不得不舍弃形式上的对等,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传达原词的内涵,以求得译词和原词在交际功能上实现等效(倪铭晖,2012),即采取意译的翻译手法进行翻译;而对于该类词汇中通过字面意思可以了解其表层含义,但无法理解其深层含义的词汇,翻译的主要方法即为直译加注,首先通过直译方法将其表层含义译出,再通过注释的方法将其深层含义译出,这样才能使处在低语境文化中的西方读者清晰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地方特色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地方文化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该区域以外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因此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词语的翻译注定是件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张秀娟,2015)。本文针对这一翻译难题,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列举并分析广东地区的一些特色文化词汇,最后提出了作者认为翻译该类词汇较适宜的翻译方法,为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Hall, Edward. T. Beyond Culture [M], New York: Doubleday, 1976.

  [2] 李宁,崔洁,李小华. 地方文化特色词汇翻译探究——以徐州为例[J]. 文化艺术研究, 2016,(22).

  高低语境下的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方法探究相关推荐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标题:高低语境下的地方特色文化词汇翻译方法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aiwen/414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