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因其全球通用性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强势地位的语种,英语文化也居于强势地位,这种语言文化的强势性也对英国的国民心态、文化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会促使英国人形成自信向上的品格,并确保英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传承、流播,也能有效扩大英国文化和理念在全球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会使英国人不愿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造成对外部世界欠缺了解,无视其他族群、国家的优点和先进之处,产生自大傲慢心态。对于我国而言,要一方面提升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地位,同时又要抱有开放共荣的心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来发展自己。
关键词:英语;强势;国民心态;文化
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及美洲、亚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这也使得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使用、传播开来,其全球通用语的强势地位也逐渐确立。尤其伴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英语语系国家的崛起与壮大,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言的强势地位更为稳固。而语言的强势也使得英国人的心态、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具备了两面性。一方面,会促使英国人形成自信向上的品格,并确保英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传承、流播,也能有效扩大英国文化和理念在全球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会使英国人不愿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造成对外部世界欠缺了解[1](P21),无视其他族群、国家的优点和先进之处,产生自大傲慢心态。此外,也会导致自我中心的理念开始扩散,对其他国家与族群指手画脚。对于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其的我国而言,科学解析英语强势地位的两面性,对比汉语、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现状,不仅有助于认知世界主流的语言文化、调整对外学习策略,而且也有利于获取英语系国家的社会信息、吸纳先进文化理念,同时也可加以借鉴、参照,借以改良汉语文化的发展途径,增强软性竞争实力[2](P106)。
一、把握英语的强势地位是改进我国对外交流的合理选择
(一) 有助于认知世界主流的语言文化,改善对外交流
英语的强势地位确立了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首选语言的优势,无论是国际会议、政府磋商,抑或是商贸洽谈、协议签订,英语作为标识语出现的频率都远高于其他主要语种。由此也形成了以英语为中心的文化群落,如欧美国家发达的影视、歌唱、传媒、新闻、计算机、互联网等行业,都以英语为核心表述语言,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英语文化,都会有助于认知欧美地区的各种行业特色与社会现象。而在亚洲、拉丁美洲,由于大量引入西方社会的科学技术、尖端设备以及意识理念,其产业也有很大一部分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如计算机中的纯英文操作界面,西式餐厅中店门、墙壁以及菜单上的英文提示标语,竞技比赛中得胜欢呼的英语庆祝语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势的英语文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并运用这一强势语言,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当今社会。对于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我国而言,理性看待英语的强势性,有助于国人科学认知世界主流的语言文化乃至社会文明,也能据此调整我国对外学习的方略,从而更加顺畅地融入全球社会。
(二) 有利于获取英语系国家的社会信息,吸纳先进科学和人文成果
近代、现代的科技文明是以西方自然科学文明为基础和主体的,如电能产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计算机产业等重要技术行业,都源起于西方社会,并经由其发展壮大并推广至全球范围。而以上科技文明又绝大多数以英语作为表述语言,只有掌握英语,才能获取其相应的数据、技术、说明等信息。就当前全球社会发展的态势而言,英语语系国家依旧属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第一阵营,对于世界趋势的影响、潮流的引导,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多最为前沿的科技成果,也都产生并首先应用于英语语系国家、地区之中。所以,对于正处于全面追赶发达国家阶段的我国而言,积极利用英语这一强势语言,通过语言指向来观察英语语系国家、地区的社会动态,尤其是西方社会在科学、人文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发现与最新成果等高价值信息,适时引入一部分先进的科技、设备等等,无论是剖析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抑或是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 可参照改良语言文化的发展途径,增强软性竞争力
语言是一种极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软性资源,开发成本较小,回收周期较短,收益速率较快。通过将语言进行商业化包装、运作,形成以其为中心的产业链,无疑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捷径。英语系国家大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运作理念先进、经营模式多样,在语言文化产业上,其整体起步较早,开发深度较广,已经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收益的转化。例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三国就联合建立了语言文化产业合作机制,集中开发了以英语为核心表述语言的图书、新闻、传媒等文化产业链,并催生了一大批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语言文化企业,如培生综合出版社、兰登书屋、联合图书公司以及朗曼文化传媒等等。以上语言文化产品巨头经营的产品、服务,都以英语为语言标示语,并围绕这一语种进行了其他产业的渗透、拓展,如创意、影视、娱乐等等,继而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于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的中国而言,语言文化也是可以发力、开发的新型产业,参照、解析英语的强势特征,就可改良汉语文化的发展 ,扩大汉语的全球影响力,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间的转化,从而增强我国的软性竞争力。
二、英语的强势对英国人心态及文化影响的两面性
(一) 英语的强势对英国人心态及文化的积极效应
第一,可促使英国人形成自信向上的品格。社会成员的思想面貌是社会物质发展状况的精神表现形式,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居民就会呈现出自信、昂扬的积极品格,从而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得益于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通行,以英国为主的英语语系国家的国民也显得更为自信、洒脱,往往会积极参与到群体性的社会活动中去,并乐于将热情、得体的精神面貌展示在公众面前。据国际数据调查巨头 GartNer 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本世纪以来,英语语系国家或者地区的民众是社会集体性活动的主力,历年都维持在 40%以上的占比。而这一群体在接受采访、进行表演以及发表意见等之时,都表现得比其他语系族群更为从容、自然,活泼、自信,其中英国本土民众不仅是愿意接受调查访问的最多族群,而且其使用英语敬语的次数与频度也最高,整个互动过程的时间长度也名列前茅。强势语言地位的形成与维持,显然促成了英国乃至英语语系国家居民自信向上品格的形成。
第二,可确保本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传承、流播。语言是本族群、本国家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与传续载体,保持母体语言的持续传播,才能保障族群与国家文化的持续传承和不断提高 [4](P79)。英语源起于公元前十世纪左右,是广泛分布于中、北、西欧地区的日耳曼人的主要语言分支之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及至公元九世纪晚期,统一的英格兰政权建立,古代英语开始形成。到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殖民帝国,英语在海外殖民地地区广泛传播、使用,并吸收了外来族群的诸多语言文化特征。进入十九世纪,伴随着占据全球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全球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英语语系国家——英联邦的形成,同当地的语言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的也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英语,由此确立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强势地位,并推动了以英语为标示语的英式文化的全球扩展。尽管在一战、二战之后,英国退出了一流国家的阵列,然而凭借其强势的母体语言优势,英国本土文化依旧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本族群、国家的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播,如哈利·波特效应、福尔摩斯影视、憨豆先生现象等包含的英国文化,都依靠英语得到了充分传播,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化追捧潮流。
第三,可扩大英国文化和理念在全球的影响力。一个族群、国家的文化、理念是社会经济与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革性。谦逊礼貌、公正理性是英国人文化理念的标签,这也为英国人赢得了“欧洲绅士”的美誉。而英国人的“绅士”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语的全球流通,并在与其他族群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变得更为自信得体、幽默优雅。英国人通过在全球各地传播基督教、兴办教育、投资产业,将英国人所秉持的文化、理念进行了有力传播,从而也深刻影响了当地社会的族群文化。例如在十八世纪的印度地区,其法律带有鲜明的宗教指向性,法律公正、权益保障的理念并不为官方、民众所接纳。而伴随着英语在印度广泛使用,并成为其官方指定语言,无论是政府机构,抑或是普通公民,都将公正独立、理性开放奉为法律准则。又如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其国民整体素质较高,对于英式文化也极为推崇,在日常社交之中,都会依照英式的“绅士礼节”拜访长辈、接待友人。此外,在北非的埃及、摩洛哥,中东的叙利亚、伊朗,南美的圭亚那等国家地区,英式族群文化也表现得颇为突出。英语语系族群文化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呈现,对其他族群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效力,也由此强化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强势地位。
(二) 英语的强势对英国人心态及文化的消极效应
第一,不愿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造成对外部世界欠缺了解。一个族群文化的强势性往往会导致本族群成员的封闭性,心理上的优势使得其固步自封,一味沉迷于本族群文化既有的辉煌之中,从而不愿主动接触、学习其他族群的文化。英语的强势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伴随着汉语、阿拉伯语等其他族群语种的崛起,英语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正视这一现状,积极学习其他族群的可取之处,才能使英语及其文化持续更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例如英国科技史研究巨匠李约瑟博士在其 《不列颠文化史》 中就指出,自十九世纪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之后,英语成为“最有话语权的语种”,英国人也不再拥有其“好学、谦逊”的“绅士风度”,对于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则以“傲慢、无知的眼去斜视”,依旧认为英语和英式文化才是“上帝独一无二的馈赠”。而结果则是,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没有生命力的孤独语种”,“不列颠文化也变得沉闷、乏味,没有时代气息”。无法合理定位英语语种的强势地位,不愿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也无疑造成英国人对外部世界了解的缺乏。
第二,无视其他族群、国家的优点和先进之处,产生自大傲慢心态。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使用英语的族群普遍拥有一种微妙的优势心理,坚持认为英语是完美无缺的最佳语种,拒绝其他外来族群文化的“侵染”,以保障英语语种的“纯粹性”。这就会容易导致其无视其他族群、国家的优点与先进之处,并产生自大傲慢的不良心态 。例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就批评英语语系族群“带有飘忽的殖民主义情结”,对逐渐追赶西方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族群持有“不该有的歧视感”,“就像一个固执自大的农场主,在看到独立的奴隶,采用了机械来提高产量、获取回报,心生妒忌,却又不愿用同样的机械来改变自身的窘境,而是嚷着自己曾是拥有万亩沃土的大奴隶主,以此来满足其单薄的虚荣心、维持其可怜的所谓的贵族的自尊”。受制于这种自大傲慢而又不思革新的消极心态,英语语系文化的改良也陷入了后续乏力的困境。
第三,导致固守以己为中心的理念,易对其他国家与族群指手画脚。英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其史学扛鼎巨制 《帝国的年代》 中曾指出,英语是一种“具备双向作用力的语种”,在 “蛮荒的早期殖民时期”,其充当了“与火枪、利炮具有同等破坏力的先锋作用”,而在“焦躁的后殖民时代与狂热的帝国时代”,其又“变成了帝国意志的指挥棒”,“吸引其子民去崇拜它、赞美它、拥抱它”,并骄傲地认为“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有批判所有人和事物的与生俱来的权力”。诚如斯言,过度迷信英语的强势,抱残守缺地固守以己为中心的理念,容易导致本族群对其他国家与族群指手画脚,从而严重干扰彼此之间的良性交流。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与阿根廷发生了海岛主权争夺的“马岛战争”,在英国夺取该岛之后,英国部分政府官员与媒体大肆宣扬这是“欧洲先进文明对南美落后文明的巨大胜利”,认为“落后的南美应当接受帝国的现代化改造”,这一不当言论使得南美地区的国家纷纷表示暂停与英国的一系列经济文化往来,最终以英国官方的致歉才得以和解。
三、对外交流中应对英语的强势及其对英国人心态及文化影响的策略
(一) 主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建立以英语为中心的语言、文化学习制度,加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鉴于语言强势地位可能导致不愿主动学习外来族群的语言、文化,缺乏对世界新兴事物的了解与接纳,对于我国而言,鉴于汉语在东亚也较强势,应继续主动学习外国语言、族群文化,适时建立以英语语种为中心的对外交流学习的基本制度,通过派遣专家学者出国调研、邀请外国人士来华授课、组织开展社会宣传普及活动等形式,深入剖析英语的特色,加深对于英式文化的了解,同时扩大多种语言学习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将世界其他族群的优秀语言文化纳入到对外交流学习体系中来,对比汉语的特征,总结出在全世界推广汉语、中国文化的妥善策略,据此调整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推广途径,从而为汉语、中国文化在多元世界格局中的崛起奠定坚实基础[5](P63)。
(二) 吸纳外国语言、文化优点,完善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机制,培育谦逊、好学的社会氛围过度沉溺于本族语言、文化的强势地位之中,容易导致妄自尊大的偏狭心态,这对于创新本国语言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都有弊无利。应避免因盲目崇拜本族群优势语种而轻视其他族群优秀语言、文化,同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力求实现汉语的全球推广与中国文化的顺利复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合理吸纳外国族群的语言、文化的个中优点,进一步完善与世界其他语系国家的文化交流机制,如加大留学生、交换生以及文化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宣传中华文化。同时,也要明确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现状,依旧要以学习先进、改良不足为文化复兴的基本策略,以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的理念去更新汉语与中国文化,形成全民谦逊、好学的社会氛围,继而也持续推动汉语与中国文化的良性发展。
国家语言、文化的发展动态,以磋商互动谋求包容共进在族群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一味地以己为尊、不求鼎新,最终只会令本族群文化陷入固步自封、发展乏力的被动困境。我国历来讲求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谋求参与各方的协作共赢,对于正处于复兴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言,更应抱有协作共赢的理念,密切关注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动态发展,通过磋商交流、分享互动的机制来处理文化事宜。这就要求政府官方、民间社团以及民众三方进行协作,通过官方政策支持、第三方文化企业经营、社会民众参与响应,积极学习其他外来族群的先进文化理念,应用于产业运作、职场竞争以及人际交往等中,并以官方、民间双重合作的形式,获取其他族群最新的社会文化信息,吸纳其中可取成份,相应调整自身认知,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
(四) 着眼本国语言、文化交融,增扩国民心态健康调理模式,通过疏导、激励来引导社会群体协调发展本国语言、文化是保障本族群持续发展的基体动力,对于本族群成员发挥着至深的影响。我国国民素有家国情怀,注重人情关系,淡化理性思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我国国民的心态也发生了显著分化,一部分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等消极心理也开始集中出现,对于本国语言、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降低,必须进行合理调整。为此,要着眼于本国语言、文化的交融,着力增扩国民心态健康调理模式,以此来疏导、激励、引导国人的心态和行为,如基于中外语言与文化的宣讲会、互动会、品鉴会等交流活动,使其重新认识到汉语、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从而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去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并吸纳外来族群有益之处,进而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
(五) 参照英语文化资源的运营,尝试在海外运营汉语文化产业,以谋求中华文化价值的效益倍增英语的强势也造就了英语语系族群的社会繁荣,尤其是其成熟、发达的文化产业,一直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转化的重要纽带[6](P106)。我国语言、文化资源丰富,且具备高度的独特性,应参照英语系国家文化资源的运营,尝试在海外运营汉语的文化产业,通过推广汉语、中华文化,力求实现我国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进、效益倍增。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官方政策优惠、合资运营的协作形式,建立与外国文化产业的磋商、经营的全新机制,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招商,与外国文化企业合作,共同探讨推广中国与外国的族群语言、社会文化等的运营模式,通过新闻传媒、图书、影视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软性资源的商业运作[7](P187),继而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充分推动汉语、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 赵彩红.英语强势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177-181.
[2] 杨英法,张骥.借力汉语国际化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98-102.
[3] 邱晓岚.在英语强势教育下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56,153,4.
英语的强势对英国人心态及文化的影响研究 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浅议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