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义差别与文化差异的内在联系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5 热度: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由于中英两国文化间的差异,一对字面对应的英汉语言的表达却往往在意义上不对应。根据对文化构成的分析,本文拟从几个主要方面逐一对中英文化差异与英汉语义差别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分析,以期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翻译及跨文化言语交际有所裨益。
  关键词:语义差别;文化差异;内在联系;
  
  一、 引言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等的不同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一对字面对应的文字往往在语义上却不对应。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它是如何附载在语言上,造成语义差别的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概括地说,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文化人类学家们在分析文化构成时,一般把文化划分成至少三个大系统,即技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这三大系统包含有各自的文化成分,而这些成分会附载在语言上,使语言产生特殊的意义。本文就将分别从这三个系统的角度,探究中英文化差异与英汉语义差别的内在联系。
  二、 生产方式的差异
  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物质文明决定了精神文明的内容与形式。中英不同的生产方式所携带的文化成分也附载在语言上,产生了英汉语义的差别。具体地说,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人们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附在土地上,反映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以有关陆地、农业的人、事物作比喻的多。相反,英国是个海洋国家,它的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特殊的地位,所以在语言表达他们所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和生产经济活动。
  三、 社会文化的差异
  社会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的绚丽多姿的社会文化形态。由于社会结构及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言差异。例如,等级制度方面,民族严格区分亲属关系源于汉民族的封建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非常重视亲属特征,无论哪一方面的社会交际,都须按亲属称谓的规定;无论是丧礼,婚礼,承继遗产,均要按亲属系树的等级办理。这种严格的区分导致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复杂化,而西方人趋向于跨越年龄界限的平等。他们认为,能力、知识及权威才是衡量人的重要标志,年龄大小并不能说明什么。汉语中父辈方面的名称有叔父、伯父、姑父、姨父、舅父等,这些称谓复杂到小孩们往往混淆不清的地步。而英国人就没有这么麻烦,一律以uncle统之。由于uncle一词只在家族内部使用,因此没有必要与姓氏连用,与之连用的是名。如TomKing在家族中可称作UncleTom,外人却不能以uncle相称。若以头衔相称,则要与姓连用。如Mr.King,Dr.King等。英美人还有一个习俗,在非正式场合,希望对方以名字相称,甚至小孩对长辈也是如此。中国人认为这是失礼的,而西方人则感到随和、亲切.
  
  四、 观念习俗的差异
  如前所述,中英两国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诸多的不同,两个民族的观念、习俗也大不相同。这些差异作用在语言上,自然就形成了英汉语义的差别。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以此为基础的民族性格迥异。中国人提倡反躬修己,惯于自谦;而英国人等西方人崇尚表现个人价值。受此观念支配,中国人在取得某种成绩受到赞扬时总爱把成绩的取得说成与他人分不开的,或者说成“没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受之有愧”作学术报告时总爱说:这个问题我研究不透,只讲一点粗浅的意见,“可能不完全对,请大家多多指正”文章的标题总爱用浅谈,略论,拾零,试论等。中国人在谈论有关自己的事情时,通常表现出这种自尊或自贬,力图达到“无我”、“超我”的境界。中国人这种贬低自己的做法使英、美人感到十分费解,照英、美人的习惯,报告人应当说:这个报告的内容,我研究了三年,“费了我全部精力,我以为是发前人所未有,大家如有不同的意见,请指出来商讨。
  五、 结语
  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生产方式,社会文化及观念习俗三个大的方面做了粗略的分析,试图找出这三方面的文化信息如何负载于语言之上,从而发现英汉语义差别与文化差异的内在联系。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认清了英汉语义差别与文化差异的内在联系,我们对于英汉语言的转换将会从自发转换为自觉,更高效地促进第二语言教学、翻译及跨文化言语交际的研究与践行。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3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

文章标题:论英汉语义差别与文化差异的内在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aiwen/1043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