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11-20 09:37 热度:

   由于我国在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上的优势,在茶的生产上保持着世界领先,而依托茶产品的茶文化更是有着独特魅力和价值,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文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茶文化的传播推广,不但可使大众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促进茶叶制品的销售,使相关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也为我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保障。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

  1传统茶文化传播和推广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日趋富足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养生与保健,使得茶文化价值功能被发掘,传播与推广工作面临较大的机遇。然而,由于现实条件和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茶文化传播推广中还表现出较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传统茶文化传播和推广的方式,借助茶叶这一重要的载体,而在大范围传播中很容易混淆茶文化和茶产品的概念,使得受众群体理解茶文化为简单的茶叶品类,将其局限在商品属性上,缺少对茶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重视。二是传统媒体环境下,部分商家为快速获取经济效益,忽视对茶产品质量的把控,使市场中流通的茶叶制品质量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阻碍茶文化广泛的传播。三是茶文化中存在的养生保健功能,是大众最为关注的内容。部分人将饮茶品茶作为生活习惯,而对于背后的茶文化,却只是简单的理解成为产品的附属,而使得茶文化变得庸俗普通,难以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茶文化传播和推广带来的变化

  2.1优化茶文化所处环境,扩大茶文化传播范围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文化推广的环境下,茶文化受众群体和信息传播者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并扩大传播范围。普通大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新的媒体环境中,面对繁杂的信息内容,自身的传播意识不断增强,并逐步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围绕茶文化来表达自身的看法和建议,使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繁。传统意义上受众者的角色发生变化,可扮演多种角色,改变着整体的传播推广环境,使表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征。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使得茶文化信息接收的群体越来越多,传播推广的范围日趋扩大。这种信息传播的优势,不但使网络技术参与的茶文化推广工作不再受到广告份额的影响,而更加自由的进行推广。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做到全天的直播和推送,使得受众群体对茶文化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茶文化的宣传推广效果也随之提升。

  2.2增加文化间的互动,提升茶文化推广的层次

  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较,网络技术参与的茶文化传播推广工作,表现出显著的互动性特征。不但优化受众者接收信息的体验,还能够深化人们对茶文化内涵的理解,获得更优质的推广效果。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茶文化信息接收者和发布者之间的互动有着多重渠道,传播者可对大众消费信息和需求信息作出分析,掌握和了解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传播和推广方式内容的设计,提升茶文化相关信息的传递效果。而消费者也可对茶文化做出详细的了解,掌握茶文化物质和精神层面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沟通中形成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茶文化传播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可借助网络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及时作出调整,掌控市场中的舆论导向,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的优势,完成茶文化的宣传推广。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路径探讨

  3.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网络主阵地,开拓茶文化传播与推广渠道

  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构建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茶文化网络主阵地,对于促进茶文化学术交流、营造跨地域茶文化交流氛围、构建强有力的茶文化传播与推广氛围等具有重要意义。茶文化网络主阵地既包括茶文化论坛,也包括茶文化网站,二者区别在于茶文化论坛具有更强的互动性,能够有效带动浏览者在论坛中就茶文化内容积极展开互动、讨论和交流,进行思想与文化上的辩论,有效增强茶文化传播的互动性。茶文化网站则能够让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自主选择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与传播途径,有效避免外界信息的干扰与污染,保证传播信息的准确度与高质量。因此,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网络主阵地时,应搭建好茶文化论坛与网站两大阵地,通过做好茶文化论坛管理工作与茶文化网站影响力提升,将茶文化信息更为全面、生动、多元的呈现给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达到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目的。另外,为保证茶文化网络主阵地建设的有效性,还需要强化自身茶文化传播意识与原创意识,通过网络主阵地做好茶文化“营销”,重视引入“营销”理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入调查受众需求、信息接收习惯等。对一些茶文化内容与传播方式开展精准传播推广活动,进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茶文化品牌。

  3.2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网络资源库,丰富茶文化传播与推广内容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播与推广茶文化,能够有效将我国悠久的文化思想、礼仪风俗、人生理念、文化内涵及价值观念等弘扬与传承。并借助网络传播途径,将我国优秀文化弘扬至海内外,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首先,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积极探索茶文化与互联网共同发展的路径,增强茶文化网络基础建设力度,逐步构建基于茶文化传播推广的数据发布、分析、采集等服务机制,进一步实现茶文化数据资源网络共享模式。然后,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广泛搜索网络平台中海量的茶文化资源,积极搭建茶文化网络资源库,开发实名认证、搜索引擎、资源板块、意见反馈、客服中心等功能。方便用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资源库中的茶文化同时,为平台开发者提出意见反馈,指出茶文化内容空缺,可有效规避茶文化流失及资源与实际文化不符等现象发生。其次,为了进一步丰富茶文化传播推广内容,从心理层面充分调动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应当将茶礼、茶艺、茶精神等作为主要推广内容,充分展示茶礼与茶艺的实施过程,促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我国茶文化内容。此外,在茶文化网络资源库的搜索引擎设计上,还应注重优化搜索关键词功能,将茶文化资源的关键词设置的更加广泛、多层次、多元化,以提升茶文化宣传率,达到良好的传播推广效果。

  3.3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新媒体矩阵,提升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质量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新媒体矩阵,需要以“适应理论”为引领,促使茶文化传播、推广主体与先进文化传播技术、传播平台、媒介主体等保持良好互动,注重彼此间的合作交流,从而适应文化传播环境。并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受众传播与推广更丰富、更有趣、更高质量的茶文化信息,进而确保茶文化传播与推广成效的不断提升。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茶文化新媒体矩阵,需要充分体现出“一个核心,两个侧翼,多平台开发”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核心指的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平台,积极开发富含丰富茶文化历史、发展与内涵等茶文化传播推广APP,建筑该平台扩大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范围,推动茶文化传播向互联网用户的移动终端拓展,从而确保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能够适应社会大众信息接受习惯。两个侧翼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通基于茶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账号,充分发挥微博与微信等App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优势明显等特征,为茶文化传播与推广成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多平台开发指的是通过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探索能够被茶文化传播与推广利用到的其他媒体平台,比如短视频App、在线视频平台、视频网站等等。在平台中开发自己的宣传网页与链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真实的茶文化虚拟空间,传播与推广茶文化的同时,形成多样化的媒体矩阵,以相互呼应、交叉传播的方式,有效提升茶文化传播与推广质量。总而言之,传统茶文化信息传播与推广,虽然经历长久的发展有着完善的工作体系,但是缺少网络技术的支撑,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传播范围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开展茶文化传播和推广工作,借助海量资源进行网络营销,在重视受众者的文化需求下,依据相关信息来打造完善的推广营销活动,对茶文化做出立体的展示,加深人们的认知和理解,并在网络的引导下,形成一定的传播模式,构建具有影响力的茶文化品牌,促进茶文化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郭涛,张鑫,侯雨桐,乔晶卉.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的认同和传播的新路径探索——以“茶花间”为例[J].长江丛刊,2020(32):15-16.

  [2]阳琼芳,朱海燕.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92-94+98.

  [3]黄华东,陈政,任长安,朱凌志.地方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茶文化资源开发项目教学模式与运行机理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172-173.

  [4]刘建伟.传播茶文化,讲中国故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文化传播[C].浙江中华文化学院课题组、杭州师范大学国别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浙江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中华文化学院课题组、杭州师范大学国别研究中心: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2019:30-34.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来源:《福建茶叶》,作者:肖敏

文章标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茶文化传播与推广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4720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