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和休闲等主要类型。 受到养老观念落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双低”等因素影响,当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 应对老龄化首先要建设好国内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人文环境;其次要加大政府的养老服务公共支出;最后要统筹政府和市场作用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关键词: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截至 2019 年年底,中国 60 岁、65 岁及以上人口分别有 2.54 亿和 1.76 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 18.1%和 12.6%,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 2 亿的国家。全球范围内总人口超过 2 亿的国家除了中国也仅有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5 个国家。 全国老龄办等单位编印的 《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2019 年) 数据显示, 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在 2035 年前后超过 1/4, 这意味着每 4 个人 中 就 有 1 个老 年人;在 2050 年前后将超过 1/3,这意味着每 3 个人就有 1 个老年人,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二、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主要供需矛盾
当前中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养老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几个方面。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中国老年人需求情况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群体养老需求的明显特征。 老年人通常有退休工资(或者来自子女的赡养)的基本保障,也不再需要承担养育子女大的家庭费用支出。 这些老年人的生活已经基本是“衣食无忧”,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老年人开始追求第二层次安全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等。从这个角度就更能够了解到老年人对养老护理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有迫切需求。 部分老年人当第二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们渴望被社会尊重、接纳,渴望有更多的精神生活,渴望能够“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1.建设好国内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人文环境。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 要发展孝亲敬老的文化传统,引导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 要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机会,摸清中国人口老龄化具体情况,以确定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同时以人口普查为契机,加强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和政策法规教育。 要引导和帮助老年人构建科学的养老观念,帮助其摆脱“养儿防老”的守旧思想,树立独立不依赖子女的养老观念。 老年人要积极追求晚年生活乐趣,提升晚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
2.加大政府的养老服务公共支出。 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受到城乡二元制影响,中国农村居民能享有的养老公共服务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 城乡二元制也造成中国城乡居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差异。 2019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732.85 元,其中城镇居民 42358.80 元,农村居民 16020.67 元,二者差额达 26338.13 元。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558.85 元, 其中城镇居民 28063.35 元, 农村居民 13327.67 元,差额达 15735.68 元。 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省份之间的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差距明显。 如北京市的居民人均收入是 67755.91 元, 而西藏的居民人均收入仅为 19501.30 元,差额达 48254.61 元;两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 43038.29 元和 13029.21 元, 差额达 30009.08 元。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短缺,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双低,极大地抑制了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休闲服务的消费。 因此,政府要增加养老公共服务的支出,并向农村倾斜,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1)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引导更多生产要素进入养老服务业。 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借助政策杠杆作用使生产要素向养老服务业倾斜。 一是整合现有老年人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标准,重视补贴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二是对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服务的企业予以不同程度的补贴; 三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与健康老龄化相关的研发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四是搭建平台加强中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2)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所谓智慧养老就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探索新模式、新业态。 上海在智慧养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该市已经在 2019 年搭建了线上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 该平台可谓是对上海养老服务业的全景行业 呈 现,养 老 服 务 信 息、行 业 资 源、养老服务管理等内容皆 “一网打尽”。 上海为国内其他省市提供了智慧养老建设宝贵经验。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已经公布了四个批次的示范企业、示范街道(乡镇)和示范基地。 这些示范单位的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经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鼓励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大互联网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在医疗、健康、养老、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智慧型养老服务产品。
(3)鼓励国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养老产业发展也较为成熟。 中国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引起了国外养老企业的重视, 一些国际上的知名养老企业纷纷来华投资。给予这些外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保险公司国民待遇,使其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运营补贴、税收等优惠政策。 这些外资的进入可以弥补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吸纳更多人在养老服务业的就业。 此外,这些外资的进入必然会引发国内养老服务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规则倒逼国内养老服务企业提高生产率,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 总体上来说,外资的进入会加速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十四五”期间中国养老事业将迎来多项变化[N]. 公益时报,2020-11-10.
[2]宋新明,周勇义,郭平,等.中国老年人慢性病的致残作用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6(03):79-83.
[3]张敏芬,汪静.基层医院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的重要性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02):216-217.
《需求视角下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来源:《河北企业》,作者:王 梅 赵经华 任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