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自信是个体、政党、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要从多维度出发,包括繁荣校园文化,打造文化自信主阵地;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实效性; 加强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掌握文化自信话语主导权; 培养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落实文化自信行为。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生; 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1 繁荣校园文化,打造文化自信主阵地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要使大学成为主阵地,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既是社会选择、传承文化的专门场所,又是创新、辐射文化的重要基地[1]。高校通过繁荣校园文化,增长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教育实效性
人的思想和意识受文化的影响,如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文化素养,这就需要多种文化育人的方式共同发生作用[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 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 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4]。因此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对内容的发掘、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外实践的拓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效性。
3 加强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掌握文化自信话语主导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虚拟交互的传播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个性心理、交往方式。但是网络中外来文化的渗透、主流文化的弱化、不良文化的遗存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负面的影响。正如居延安所言: “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已经被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7]因此,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争夺前沿阵地的高校,应通过加强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掌握文化自信话语主导权。
4 培养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落实文化自信行为
文化自信需要大学生有文化主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在细微之处落实文化自信的行为。文化自信的关键是主体能够在文化理性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这建立在个体对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正确认知之上[10]。因此,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大学生要自觉担当文化传承责任,积极参与文化交流,进而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创造。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 和谐大学文化的特征与建构[J].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2008,29( 1) : 16 - 21.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 - 10 - 19.
[3] 王吉莉.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探析相关论文你还可以了解大学英语教育培养“文化自信”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