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范文社会团结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新时期解读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3-23 16:45 热度:

   流氓无产者指旧社会中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失去土地和职业的一部分人。大都是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常常以不正当的活动(如偷盗、欺骗、恐吓等)谋生。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社会团结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新时期解读。

  摘 要:“流氓无产阶级”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存在的一类群体,他们一度被认为是置于社会正常秩序之外的人并且具有极强的流动性。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历史的进程。在结合具体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对“流氓无产阶级”进行了界定和分析、评价,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解读。在“社会团结”为主旋律的当今社会,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一群体,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全面分析和把握这类群体,有助于我们了解并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最终致力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流氓无产阶级,界定,表现,社会团结,社会学解读

  从西方到中国,从古至今,都存在着这样一类群体。他们拥有独特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政治态度、意识形态,他们是社会中最难以定性和最具流动性的群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历史的进程。他们是由流氓无产者构成的“流氓无产阶级”,成为不同领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流氓无产阶级”的界定

  “流氓无产阶级”原本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并且是马克思无产阶级学说中使用的较多。其中对它描述的最为精辟、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定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做的:“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1]

  在西方这类人可以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路易・波拿巴,中国历史上可以是草根皇帝――刘邦,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广为人知的一些形象:鲁迅先生刻画的阿Q、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其他还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张裕民、《芙蓉镇》中的王秋赦等也属于这类群体。他们拥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就是“两面性”:一面“流氓”,一面“无产”。他们具有“流氓性”但和“流氓”不同;他们“无产”但不是“无产阶级”。总之,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没有固定的资产和稳定的职业,是社会横向和纵向结构中流动性最大的一类人。

  这类人身上具有显著的两面性,他同时拥有人类最优性和最劣性的特点,以至于对他们最难以定性。他们属于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也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群体。主要归结为以下特点:

  (一)他们的思想意识主要集中了平民意识中的糟粕部分,无羞耻感、无信仰、无道德、无操守。

  (二)他们渴望获得财富,但又反对资本垄断;他们反对权威和秩序,但又渴望由自己指挥一切、支配一切。

  (三)他们的需求层次比较低,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追求眼前最切实的利益,没有承担社会和历史责任的胸襟。

  (四)在社会发生动乱时,他们通常会趁机大显身手,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反抗性、集团暴力性和盲目狂热性。

  (五)由于他们自身的两面性和投机性,致使他们在对待革命的态度上也呈现出两面性、革命性、反动性、破坏性、动摇性、软弱性、腐蚀性等。

  (六)他们脱离主流社会,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失去了社会角色和定位。

  (七)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拥有群体内部亚文化和意识形态。例如:忠义、仁义、讲究江湖义气、拉帮结派、游戏人生、及时享乐等。

  二、流氓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社会表现

  这一群体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这样的人物并且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社会历史进程。中国的历代改朝换代,很多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的。推翻旧王朝的领导者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包括穷书生、落魄秀才,亦或是市井泼皮、地痞流氓等。另外,文学作品中也真实展现了这一类人的形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流氓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刘邦,曾经是一个出身布衣、家境贫寒的市井无赖,但最终开启了历史上最辉煌一个朝代――汉朝;起自布衣的赵匡胤,也同样依靠的是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夺去了皇权;明朝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但最终也是通过农民起义一统天下。他们是“流氓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方面他们自身有很多“流氓”之气,另一方面他们身上具有“无产阶级”的优良特征。他们一无所有,因此他们拥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斗争性,一旦机会出现,他们会展现出强大的动员和领导的才能。他们可能会带来一个王朝的繁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除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之外,他们更多出现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当时的社会。他们虽不是真实存在,但由于艺术来源于现实,在社会中他们也能找到原型,是当时生存背景的真实写照。鲁迅笔下的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没落农民的一个典型,他能吃苦、能干农活,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他人看不起,受尽剥削和侮辱。他在寻找生计的道路上遭遇波折,曾经因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进城偷盗,也曾经对“革命”的错误神往而参与革命。

  这类群体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是迷失的,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定位是流动的。由于他们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所以他们对未来没有太大的顾虑。他们是“中性”的一类群体,被何种类型的集团利用就会为何种集团效力,一旦合适的机会出现他们便会崭露头角。他们最初行动的开始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因此也最卖力。但是这类人群的力量一旦强大起来,有可能影响到历史发展的方向。

  三、流氓无产阶级在当今的社会表现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传统的按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划分阶级的方法,已经不能够解释当前的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完全替代了“阶级”的说法。一方面,公有制社会与私有制社会不同,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十分复杂。2002年,陆学艺划分的“中国十大阶层”获得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其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主要指的是生活贫困,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半就业人员等。这个阶层从其性质来说就包括了一定数量的“流氓无产者”。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基本没有任何组织、文化、经济资源,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无业游民”、“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没有固定职业和工作,甚至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游手好闲、自由分散于社会各处。这些人靠在社会上混日子过活,好像无所事事且行踪无定。这样的人稍有不慎,很容易流入流氓打手,甚至被发展为帮派组织成员,从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分子。   对这种人群进行准确界定是困难的,虽然他们和其他类型的成员同属于社会最底层群体中的一员,基本特征都很相似。他们没有确定的身份和明显、固定的社会关系,具有潜在的危险和攻击性,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地对他们产生提防和仇视,并尽量与他们划清界限。在社会学中这一类人往往被称为的“边缘群体”、“亚社会群体”、“特殊群体”,容易受到社会的忽视。在当今社会这些人群主要表现为“三无人员”,例如城市乞讨和流浪人员,是社会救助的对象。他们理论上属于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和支持,社会不能置之不顾,更不能歧视,应该加以团结和改造,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

  四、对“流氓无产阶级”的社会学解读

  由于流氓无产阶级自身的许多特性导致他们最难以被定性,也颇受争议,很多人对他们的态度也褒贬不一。从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实属马克思和毛泽东。

  “是专靠社会餐桌上的残羹剩饭生活的分子、无固定职业的人、游民……能够作出轰轰烈烈的英雄业绩和狂热的自我牺牲,也能干出最卑鄙的强盗行径和最龌龊的卖身勾当。”[2]这是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对“流氓无产阶级”犀利、尖锐的描述。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很多场合都论及到这类人的描述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他虽然分析出这一群体的正、负两面性和动摇性,但总体的态度是对他们的批判、痛恨和鄙视,认为他们是“无产者”中的糟粕。诚然,马克思的所有论述在当时都是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把他们与无产阶级从本质上区分开,把这些看似“无产”的一群人从“无产阶级”中剔除出去。

社会学论文范文

  与马克思相反,东方伟人毛泽东作为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领导人,深谙中国传统政治学和历史变动。对于这类群体,毛泽东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全面的分析,最终认为他们应该作为我们的朋友,应该利用、团结和改造,引导他们成为一种革命力量。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参加革命以后,就又成为革命队伍中流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来源。因此,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3]

  总的来说,针对这一群体的品质和特点,应该客观地分析好与坏,理性地看待这一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积极的一面,团结起来为社会发展和正义事业贡献力量。虽然他们自身的确存在着很多糟粕与劣性,对于其他人群和社会秩序可能有危害性,严重者有的甚至造成社会的动乱与倒退。也应该看到其中有很多积极分子,只要利用好了这一部分人,对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发展在也会产生正功能。此外,他们之所以进入流氓无产者这一阶层,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无奈之举,更多受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个人选择。但凡是他们能够选择其他方式生存下去,他们也不会去选择流氓手段。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某些负面的外显行为也仅仅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抑或是他们完全无力反抗社会的压制和黑暗,走投无路做出的无奈之举。

  和谐发展的社会倡导各类、各阶层人群的团结,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分层体系,社会才呈现出正常的分化,从而满足正常、稳定的社会流动。另外,从社会分层中成员所占的比例来看,下层、底层的群体比例和数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团结好并合理安置好这一人群,他们必定会为社会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这个群体,忽视这个群体的利益,必然使社会矛盾激增,引发社会动乱,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王庆.流氓无产者的书写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社会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宿州学院学报》是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学术研究,坚持高学术品位,保证高质量编排,为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文章标题:社会学论文范文社会团结视域下“流氓无产阶级”的新时期解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3064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