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杂志投稿《西藏通览》整理与研究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12-22 17:19 热度:

   目前已知的《西藏通览》的有两个版本“华文本”和“陆军本”。从目录对比来看其体例基本是一致的,全书分为两编,共二十二章,但具体到每一个章节,其表述内容虽然相同,但在措辞用语上有些许差异。本文主要针对《西藏通览》整理与研究进行了一些论述,文章是一篇山花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 要】《西藏通览》是日本陆军大佐山县初男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撰写的一部全面反映清代西藏本土概况的方志性著作。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西藏的地理、风俗、政教以及经济、历史等,为西藏地理、历史、民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对此书的整理,试从语言学方面研究其文献价值。

  【关键词】《西藏通览》,整理,研究,文献,价值

  一、版本及语言研究价值

  (一)版本校勘方面

  1.标点。《西藏通览》一书,因前人较少涉及,故依然保存着其刻本的原来模样,未被标点和注释,本书中有许多疑难词汇,所以给标点带来了些许的麻烦。以下试举几例:

  a.其教化皆夙已布着一世然后可践达赖之位乃时移物易弊害渐生宗喀巴之豫言遂如响应声洞中肯要。(“华文本”第118页)

  标点:其教化皆夙已布着一世,然后可践达赖之位。乃时移物易,弊害渐生,宗喀巴之豫言遂如响应声,洞中肯要。

  b.喜马拉山巅之白雪深锁六百五十万方哩之高原千古富源委弃于地(《西藏通览・序》)

  标点:喜马拉山巅之白雪深锁六百五十万方哩之高原,千古富源,委弃于地。

  c.伴世界之进步而交通四达搏搏地球,何处无文明国人调查探考之足迹所谓秘密国者故不许其存在(《西藏通览・自序》)

  标点:伴世界之进步而交通四达,搏搏地球,何处无文明。国人调查探考之足迹,所谓秘密国者故不许其存在。

  以上列举的三例断句较难,其对阅读造成了许多的麻烦,如果不将其断句搞清楚,便无法把握章节的大意,这就为后续词语的切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上例中的词语。当然,标点断句和切分词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才不至于使句读产生错误,句意不通顺而产生歧义或错解。

  2.脱文。“陆军本”相较于“华文本”,其叙述采用了从简原则,只将事情的大致情况说明清楚,而省去许多看似可有可无的成分。如下面两组:

  a1. 惟博士身体既极强健,且始终系骑马旅行,尚未过受苦痛。然乘马必须整顿姿势,不料凭伏马上,身体亦不能稍动,且有时心脏痛而欲裂,殊觉难堪。(“华文本”第402页)

  a2. 博士幸身体强健,始终无恙,然伏于马上,身体难动,心脏时觉破裂。(“陆军本”第二编第35页)

  b1. 率行之马及骆驼罹害甚多,马计四十五匹,除博士所乘一匹外,悉毙,骆驼则全部俱失。痛定思痛,人情之常,回忆当时苦况,博士尚有感慨,唏嘘弗能自己者。大抵冒险旅行约有十次,以高原横断之一次为特困难云。(“华文本”第二编第402页)

  b2. 率行之马并骆驼蒙害亦多,马四十五疋之中除博士所跨之一疋外,悉倒毙,骆驼至失其全部。回忆当时之情景,博士感慨不自禁云。(“陆军本”第二编第35页)

  以上四例a1与a2、b1与b2为同一句话在“华文本”与“陆军本”中的叙述。从直观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华文本”的记述要比“陆军本”详细,似此种论述的差异在两个版本中还有许多,我们认为后者是陆军部为使本国军士更迅速地了解西藏的情况,展开对西藏的侵略活动而从作者原版中浓缩而来的。

  (二)语言方面

  1.用字

  (1)异体字

  在对《西藏通览》的阅读梳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异体字,其中的一些在历代古籍中较为常见。

  ①义符相异

  木�D/木��/木碗

  a.箱内容薄�D一、木�D二、铜皿二及洋食所需之小刀、小叉、勺子各一。(“华文本”第408页)

  b.腰用皮或毛褐为带,附着小刀、顺刀、皮袋、火镰等物并各怀木�狄桓觥#ā盎�文本”第60页)

  c.箱内仅置二个之薄碗与一二木碗、铜皿、小刀及匙子等。(“陆军本”第37页)

  以上所列的“�D、�怠苯晕�“碗”的异体字,许

  慎《说文解字・皿部》(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了“�D”,“小盂也。从皿�砩�”。其余字形皆未被收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小�D也。方言曰,�D谓之盂,或谓之铫锐。又曰,�D谓之��。又曰,�滴街�。从皿,�砩�。于�斫咱昵�意,皆以形声包会意也。乌管切。十四部。”从皿,古代将盛物品的容器称为皿,此时的“碗”往往为大口小腹的盛水、食的容器,以供祭祀所用。

  �担�《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广韵》、《集韵》、《正韵》并与�D同。《玉篇》:‘小盂也。’《世说》:‘晋王导举琉璃�翟唬�此�蹈箍眨�何谓宝器?’《北史・卢叔彪传》:‘魏收访卢叔彪,食但有粟食葵菜,木�凳⒅�。’”据此可以看出“�怠弊钤绯鱿钟谀媳背�时期。在《抱朴子》:“非其才而妄授,非所堪而虚任,犹冰碗之盛沸汤,葭莩之包烈火,缀万钧于腐索,加倍载于扁舟”中,“碗”亦在同时使用。

  ②声符相异

  异体字中有些表声符的部分相异。

  �V

  a.则令其父母携至德庆,距前藏站地不远,如此者或一二人,或三四人,驻藏大臣覆�V之。(“华文本”第379页)

  b.则使其父母携至德庆,如此者若有一二人或三四人时,则驻藏大臣覆验之。(“陆军本”第27页)

  ③结构发生变化

  某些异体字其字形结构发生变化。

  (火+敖)、熬

  a.其健全源因,人以为不食肉所致。(“华文本”第99页)

  b.凡土人健全者,不食熬肉,职是故也(“陆军本”第一编28页)

  ④造字法不同

  有些异体字,其构字部件完全不同,这是在造字之初便产生的。   �b、斤

  a.于是太祖命工部在盛京城之西三重外建寺供之,名��胜寺,铸钟悬之,重千�b。(“华文本”第341页)

  b.于是太宗命工部在盛京城之西三重外建寺供之,名��胜寺,铸钟悬之,重千斤。(“陆军本”第二编13页)

  2.用词

  因“华文本”较早,加之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由于措辞时主观性较强,运用了一些自创词加之刊刻问题,出现了疑难词语。以下将分而述之。

  (1)版本间词语的互释

  a.藏怒二江间,险隘之地皆有兵驻防,其地广阔无垠,不能悉记。怒江源远难稽,江面宽约数里,两岸壁立,流势迅急,人不能渡江。(“华文本” 第33页)

  b. 自藏江之交亘于怒江皆有险隘,又各因隘设防,按其地疆址广阔无垠,悉不能载,而怒江之水不知其源,江宽数里,两岸壁削,中流急湍,人不能渡。(“陆军本” 第2页)

  从以上两个版本摘取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两句话中加点词语可以两版本间互相解释。

  ①“悉不能载”与“不能悉记”

  从上句可以看出后者凝练了两个双音节词语,使其更加简洁,但含义较难把握。又如:

  “怒江之水不知其源”与“怒江源远难稽”

  将“不知其源”缩略为“源远难稽”。

  ②“两岸壁削”与“两岸壁立”

  虽然“削”有“形容陡峭如经刀削一般”的含义,但没有“立”给人一种形象之感, 像是人站立于河两岸。

  以上从两个版本的行文的简练方面着眼的,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进行两版本对比释义,以理解词释意义不明确的词。

  a. 西藏以此豫言者为国家经济上必不可少之人物。若有一事件求其判断,须以金十唐佳乃至一万唐佳谢之,并书其请赖于纸,始行呈上。(“华文本”第75页)

  b. 西藏人以此预言者为国家经济上必不可缺者,其思想如此,凡人若请于预言者,依托其判断一件事,必以谢金。其谢金自十乃至一万不等,并将其依赖之意不可不表示于纸。(“陆军本”第18页)

  以上两例的第二例中的“请赖、依赖”二词分别出现在两个版本的同一句话中,由此我们得知这两个此为同义词,我们知道“依赖”为“倚靠,不能自立或自给”,故“请赖”亦为此意。

  (2)刊刻错误导致的疑难词语

  a. 似此一英一俄对于西藏,其政策之伸缩,随互有消长,将来之解决西藏问题者,或不外此。俄英两雄,吾人当此诚不可不凝神活目以注意彼方也。(“华文本”第491页)

  b. 如此英俄两国其政策虽时有消长、差等,然将来解释西藏问题者,其为英俄两国乎?吾人不可不括目注意之。(“陆军本”第55页)

  上举二例中,上例“凝神活目”与下例“括目”相比,明显感觉“括目”比“活目”在用词上更加符合作者的原意。

  括,《说文解字・手部》:“�e也。从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e也。�e者,麻一�Z也。引申���e束之�e。凡物围度之曰�e。贾子度长�e大是也。束之亦曰�e。从手�。古活切。十五部。”

  从段玉裁的注中我们可以发现,“括”有束、扎的含义,即聚集、汇集、包含,我们现在常说“包括、囊括”等词语。回到原书中,可见文中应为“凝神括目”即作者要求本国的人民以及军人要集中精力关注英俄在西藏的侵略活动,而用“活目”便成为了要时常分散自己的眼光,这与前面的“凝神”产生了矛盾之处。

  又如上两例中的“解决”与“解释”,此二词都比较好理解,放在原文中也同样可以解释,但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取其在西藏的最大利益,故应该释为“解决”较为妥当。

  (3)词义不确定造成句意不定

  “华文本”中有许多句式读起来让人无法准确把握其意思,而“陆军本”的描述更加直白。如:

  a. 其教化皆夙已布着一世,然后可践达赖之位,乃时移物易,弊害渐生。宗喀巴之豫言遂如响应声,洞中肯要(洞中肯綮)。(“华文本”第118页)

  b. 其时,教化偏于诸人,达赖之立,不能以贿赂、胁迫左右之,然时移物变,弊害渐生,结果遂有如宗喀巴豫言之事。(“陆军本”第35页)

  从其上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陆军本”相较于“华文本”更加直白易懂。而“华文本”所用的叙述,由于加入了某些不太常用的词汇,如成语(其中包括作者将成语中的某个字替换为其同义字以及作者自创词,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和主观意愿)。

  (4) 形容词用为名词

  a. 男女当丧服中百日,不衣美丽,不事梳洗。(“华文本”第69页)

  b. 其丧服之男女百日之内不着美服,不梳洗。(“陆军本”第一编第16页)

  以上两个例子加着重号处为特殊用法,第一句中的形容词“美丽”与动词“衣”搭配。在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不同,但细读文本以及与他本对比(“陆军本”),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美丽”在此被用作名词,指代华丽的服饰。

  (5)短语缩略为词

  a. 土人素重宗戒,无渔猎者云。(“华文本”第50页)

  土人最重宗戒,无有渔获之者。(“陆军本”第一编第9页)

  b. 达赖五世至死也。其第巴三节密之佛宣,欲自专国事。(“华文本”第316页 “陆军本”脱此二字)

  c. 其人实得禅定,慈忍渊默,虽据他心,宿命通而不自耀。(“华文本”第339页)

  其人实得禅定,慈忍渊默之旨,虽具他之心,宿命通不自炫耀。(“陆军本”第二编第12页)

  三个例子当中的加点词,其两个语素之间可以加入其他语素构成短语,如“宗戒”可扩充为“宗教戒规/宗教戒律”;“自耀”可扩充为“自我炫耀/夸耀”,这样以来,这些其实应该为一个短语,作者为了行文的凝练将它们缩略成了词。

  以上从五个方面说明了《西藏通览》这部书中新词的产生原因,还有一部分的词为历代典籍中出现过,如积衅、褒护、罔知等;其中也不乏作者的自创词,如培砌、第许、奏讽等。这些词《汉语大词典》都未曾收录,故应考证其含义,以便于对此书的阅读。   (6)复音词

  《西藏通览》中出现了许多复音词(尤其是“华文本”中),这些复音词中至少有一个相同语素,且这些词语均为同义或者近义关系,对于这类词的分析,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相同语素之外的区别语素的差异性,从而找出这组词语的细微差别。下举两例进行分析:

  无稽/难稽

  a.怒江源远难稽,江面宽约数里。(“华文本”第33页)

  b.彼以十种天宝,即金、银、铁、铅、铜及天之五宝石混合以铸此。虽传说无稽,然大约古代人民就其所知金属五种等量和以为此像。(“华文本”第89页)

  “无稽”与“难稽”从这两句话来看是一组同义词,其中的“稽”为考核、调查之意,故两者都表示“难以找寻到其源头,喻为某事物无法确定发祥地。”但这两个词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个差别便体现在“无”和“难”上。

山花杂志投稿

  无,《玉篇・亡部》:“无,不有也。”其含义为“没有”。

  a.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孙子・军争》)

  b.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其亦可作为代词,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相当于“没有那个,没有法子”。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梁惠王上》)

  b.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无远不到。(唐柳宗元《使得西山宴游记》)

  难,《玉篇・隹部》:“奴丹切。”

  a.《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

  b.叹人生里,难欢叙,易离别。(宋寇准《阳关引》)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得出,“无稽”表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找到的状态,一般为传说、神话等精神方面无法找到源头;而“难稽”一般是指找寻的事物真实存在的,由于水平所限无法找到其源头。

  在现代汉语我们常说“无稽之谈”,似此类具有同义性质的复音词还有“致渎”与“致干”、“恳挚”与“厚挚”、“积郁”、“繁郁”与“苍郁”、“坦坦如砥”与“坦荡如砥”等。

  以上从版本对比校勘、用字、用词三方面举例说明了此书的版本与语言学方面的价值,此处因篇幅所限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续的研究将以专题的形势逐次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山县初男.西藏通览[M].(清)光绪三十四年刊刻影印.台湾:华文书局,2003.

  [2]山县初男.西藏通览[M].民国二年本.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8.

  [4]罗竹风.汉语大字典[M].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13.

  相关期刊简介:《山花》自1950年创刊以来,经历了61年的沧桑岁月。坚持“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给中国文坛提供了独具个性的“文学精神与视觉人文”并重的双重文本。是国内唯一不追求发行量,标举影响力至上,独家向世界100所著名高等学府赠送的刊物,是以开放兼容、前卫为宗旨,最具先锋性的文学杂志;是文学精与视觉人文交相辉映的双重文本;是关于文学特点,推举文坛新锐的一大重镇。

文章标题:山花杂志投稿《西藏通览》整理与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930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