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投稿范文导致“扶不起的中国老人”问题的原因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9-12 11:24 热度: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如今,由于一些扶老奶奶过马路而被讹诈的事件屡有发生,很多年轻人也由于怕被讹诈而不敢去扶老人。针对扶不起的中国老人问题,很多社会学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教育界投稿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导致“扶不起的中国老人”问题的原因。

   摘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体现,可是当下各地看见老人跌倒不愿扶、不敢扶的现象层出不穷,引发了对“扶不起的中国老人”的热议与困惑。文章通过分析某网站关于“扶不扶跌倒老人”的调查结果,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进而阐述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国民自身、公众媒体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社会问题,道德建设,对策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人们感到助人为乐现象在各个社会活动领域不断减少,自彭宇案发生后,引起了社会上关于“扶不扶跌倒老人”的热议。老人倒地扶不扶,这也叫问题?可是遗憾的是,这在眼下的中国确实成了问题。“武汉88岁李大爷摔倒 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搀扶 导致李大爷窒息死亡”、“福州老人倒地 司机先找人作证再扶人”、“苏州老太被撞无人扶 惨遭四车连续碾压”,这层出不穷的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让人不经发问,人们是怎么了?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道德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社会的道德高度,他们的道德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道德方向,所以需要引起关注。

  一、关于对“扶不起的中国老人”这一社会问题的界定

  关于“社会问题”这一概念的定义,朱力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中将其定义为: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将“扶不起的中国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称作社会问题,第一是因为这种社会失调现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广大,在时间上已经持续了一定的时段。导致这一现象全面爆发是从“彭宇案”之后,接着类似“彭宇案”在全国各地依旧不断上演,使得人们在做好事的时候顾虑重重,甚至不少人选择袖手旁观、视而不见;第二是因为其在危害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社会中相当部分或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社会秩序。目前,据统计我国有4000万老人平均每年跌倒一次,跌倒已经成为65岁以上老人死亡的首因。这些老人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第三是因为社会上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现象有悖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网友认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44%的网友表示无论社会风气怎样,肯定会扶跌倒老人。关于福州一公交司机在发现老人倒地,先找人作证再扶人的做法,很多网友表示司机让人寒心,认为在生命面前有人居然先忙着撇清责任,天寒,心更寒。所以有必要将这一社会现象作为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来研究。

  二、出现“扶不起的中国老人”问题的原因

  扶助老人本是应当的,盖因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可是不少去扶倒地老人的好心人,最后给自己惹了一身麻烦。他们的遭遇让人同情,也更让人心寒,于是很多人就有了前车之鉴。尽管多数人承认“扶”是正义,但更多人遇到老人恐怕也会趋利避害。通过研究和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媒体过度的负面报道

  大多数人不敢扶起摔倒老人的原因是看到了很多负面报道,怕做了好事反而惹祸上身。近些年,由于对道德建设的强化机制不够重视,确实有道德行为没能获得社会的尊敬,甚至付出代价的事情发生,新闻媒体对个别典型案例的报道,强化了公众“做老实人要吃亏”的心理。另外,生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咨询的主要渠道,他们时常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媒体的报道。这样,自然而然,媒体上过多的关于扶起跌倒老人的负面报道让公众在做好事时产生了恐惧心理,怕做了好事反而惹祸上身。

  (二) 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

  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这一时期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价值目标日趋功利,价值追求从精神更多的转向物质,人们越来越看重对金钱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忽视,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缺乏信仰与诚信。

  一方面大众在面对“讹人”的现象时,存在着丧失理智和基本判断力的问题,潜意识中就是想寻找值得抨击的道德事件,为自己的自私和冷漠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另一方面,年轻者的功利价值观使他们道德沦丧,进而对自己的父母不恭不孝。长期处在缺乏关爱和照顾环境中的老人,在遭遇意外事故的时候,担心无人替他们做主,因而被迫违背良心诬陷好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敢扶,便出现了“扶不起的中国老人”这一问题。

  (三) 法律和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造成这个社会连老人都不敢扶的尴尬现象,主要是公众缺乏安全感,而这一安全感来自国家的法制保障。“彭宇案”中,彭宇究竟撞没有撞人,并不是关键所在,问题是出在法官的判决上,在彭宇是否与老太发生碰撞,这个核心事实不清楚的情况下,法官根据推理进行了宣判,且推理的逻辑是,“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扶?”法官的思维方式伤害了很多人,以至于民众对法律机构产生了信任危机,认为目前我国司法在审判摔倒老人相关事件中存在漏洞,这样加剧了人们扶摔倒老人的恐惧心理。同时,这也是社会救助不完善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后果。摔倒老人“讹”人,多数是因为自己跌倒难以承担高额的医药费。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统计,中国社会医疗总费用占GDP总量的5%,排名一百四十多位,属于医疗保障欠缺的国家。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老人做出为老不尊的事,同时在面对摔倒老人的公众,考虑到法制的漏洞,他们在伸手间产生了犹豫。

  三、解决这一尴尬问题的对策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让民众敢于、乐于扶起跌倒老人,让爱心和善举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 加强对舆论的监管

  现如今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对资讯比较敏感,但是多数人缺乏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消极的舆论导向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相关机构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为公众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要做好网上舆论工作,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从而通过网络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媒体自身也要加强自律,切莫为了吸引眼球而做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事情,应该认识到媒体的引导功能体现在,引导国民对善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作为公众,应该学着辩证的看待媒体的有关报道,通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不应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见,遇到跌倒老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 加强对公众诚信道德的建设

  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共同体成员的信任,就难以存在和运转,因此有了信任才可能促成合作。出现跌倒老人无人敢扶的事件皆源于人们彼此间失去了信任,跟究其因是某些人诚信道德的缺失。社会可以对社会成员进行诚信评价,主要结合业务、专业、道德和岗位职责进行考核评比,可以评比出诚信个人、诚信家庭、诚信社区。政府作为这个国家的执行者和法律的制定者,应该给予弘扬道德人一定的奖励,而且应该以身作则,让道德传播下去,真正地培育国民的精神,确立国家的价值导向。

  (三)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

  美国《管理学会评论》杂志认为: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因此第一信任者愿意处于一种脆弱状态。这种地位有可能导致被信任者伤害自己。而第二信任者对被信任者抱有正面的期待,认为被信任者不会伤害自己。而制度是人类信任的基础,它降低了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使人们产生对稳定秩序的心理预期。通过法律规范处理这一社会问题,规定什么行为不能做,做了以后要承担什么惩罚后果,处理时应按什么程序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处理这一问题的效率。首先,立法机关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对助人为乐现象给予支持,避免好人做好事反被诬陷的现象发生;其次,政府要加强对道德建设机制的重视,改进“道德回报”观念,强化“行德必有所得”的意识,推动道德成本补偿机制。

  创造使民众安心“扶老人”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愿不愿意在当今时代还葆有一份爱心,仍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积极成为传递与人为善精神的自觉参与者,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罗哲宇.伦理重建于当代中国新闻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云立新.冲突与和谐――透视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冲突问题[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 ,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该期刊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素质教育专业性教育学术理论期刊。

文章标题:教育界投稿范文导致“扶不起的中国老人”问题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80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