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个国家都存在一些经济上的往来和共同发展,当然,在一个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国家也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度过困境。中国也与很多国家有密切的往来关系,本文是一篇 搜论文知识网论文代理机构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对非洲援助的一些研究。
摘 要:中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友谊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在新时期,积极加强中非之间的联系,深化中非两国之间的友谊,对于更好地实现中非两国友谊的长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探讨了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非洲,援助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非两国彼此之间建立了牢固的情谊,彼此在文化、经济、教育等层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文化交流机制。本文就中国对非洲援助展开论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中国对非洲的援助
建国后,我国与非洲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逐步在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建立了相应的交流平台和联系机制,同时,我国对非洲展开了大量的援助活动,这些援助不仅帮助非洲人民解决了各种困境,提高了非洲的建设,也更加深化了中非双边的友谊。纵观中国对非洲援助。
1.经济援助
经济援助是直接依靠货币等形式进行的援助,这是中国对非洲援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坦赞铁路修建时,我国政府就提供无息贷款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相关不完全数据统计,截止2011年,中国已向非洲援助金额就达700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对非洲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
2.基础建设援助
非洲属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各种基础设施薄弱,这些是非洲大部分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交通不便、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基础建设差等。我国对非洲援助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基础建设援助。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我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援助项目就已多达2200多,这些基础设施援助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建设,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人力资源援助
非洲国家除去经济贫困、基础设施薄弱等情况外,还缺少科技、医疗等人力资源。多年来,我国通过培训、派遣等多形式展开对非洲国家的各种人力资源援助,已为非洲国家12万人次展开了专业技术培训,累计派出援外医务人员达了2万人次,志愿者人数达到500多人,同时,对非洲敞开大门,接受非洲国家人员来华培训,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4.其它途径
如:技术援助等。多年来,我国对非洲的援助,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发展,为非洲国家人民福祉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中国在非洲面临挑战和援助存在的问题
1.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中非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越来越深入,双方贸易额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随之而来的有些问题,也越来越要引起双方的重视,中国在非洲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对于中非双边的友谊进一步深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中非双边的友谊的常青。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生产,所引起的环境、工人工资、对非洲法律遵守等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引起了一些非洲当地居民的反感,一方面原因是中非双边的相互理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在非投资者公民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中国在非洲援助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在帮助非洲改善民生、加强基础建设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纵观中国第非洲的援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援助的形式依然是单向简单的形式较多。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主要还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这种援助方式较为简单,同时援助以“单向”的形式为主要,从援助的效果来看,未尽如意。
二是双边互助的活动较少。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双边互助形式和活动较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双边活动的进一步开拓,更不利于双边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是双边的科技、文化、人力资源交流仍需加强。目前,双边在科技、文化和人力等诸多领域已展开了一定的交流,但交流的层次和力度等还不足,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
三、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建议
纵观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非两国之间的友谊,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对非洲原有的援助方式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非两国发展的需求。因此,面对全球的巨大变化,我国必须要积极的调整对非的援助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符合双边人民共同的利益和价值。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1.改变传统的援助思维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要改变传统的援助思维和方式,以往单纯的只依靠经济援助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中非之间彼此的需求。因此,转向多维度的援助模式,寻求彼此之间的共同的利益点,寻求新时期中非双边的战略合作,这种战略合作应该是多维度的合作,如: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科技等。在双方共同利益价值的基础上,寻求新的以互惠共赢为根本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中,促进中非彼此的交流。
2.传承历史中的宝贵财富
中非双边在新时期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要继续秉承以往宝贵的优良做法和经验,如: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这样的传统做法之下,继续深化双边的友谊,这样才能真正让双边得到尊重和自信,才能更好地推动双边的关系。
3.探求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型援助
中非双边的合作在新形势下,应该是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非双边的合作应该注重技术、人才、文化、科技、医疗、建设等多维度。在实践过程中,中非双边应该搭建和充分利用好双边的各种平台,如:中非联盟、中非部长级会议等,通过这些平台和渠道,促进中非之间的共赢。
4.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援助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十分巨大,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过程中,应该强调这种文化软实力的援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中,中国应该加大对非洲的文化援助力度,拓展中非双边的人才交流平台和机制,积极搭建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互动联动机制,促进双边的互助合作。
四、结语
中非双边的友谊拥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是双边人民在长期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改变,中非双边的关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必须要发生变化和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新时期,人们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认知双边关系,促进双边的共同发展,增强双边友谊。
社会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大家》(Master)主办:云南人民出版社,周期:半月,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国际刊号ISSN1005-4553国内刊号cn53-1108/I,邮发代号:64-6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大家,曾用刊名-大家.,创刊时间:1994。
参考文献:
[1]赵燕.中国援非模式之我见[M].合肥大学,2014.
作者简介:唐颖(1984-),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