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多元审美理念影响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育从传统单一、范式化理念向多元审美方向转型。为此,要合理转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融入农业生态环境特征,积极推动该专业课程教学向质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本文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一书,系统化分析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综合农业生态环境特征,探索基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为当前改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由郑曙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以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基础、空间尺度、空间形态、空间组织和处理手法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处理手法。该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渊源进行了全面论述,通过对不同文化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进行具体分析,为当前做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借鉴。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内容全面
该书研究结构清晰完善,全面、详细地论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体系,通过将全书划分为理论概论、空间形态、空间尺度和处理手法等6个部分,使全书框架清晰、全面呈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该书内容。当前,尽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有所改善,但其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缺乏持续有效创新。艺术设计对实践性、应用性要求极强,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和专业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时,存在重视理念教学、忽略实践应用的问题,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第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多数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乏有效融合,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与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目前多数艺术设计实践缺乏正确的教学导向,多数学校片面关注学生“模仿”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审美思维的有效培养,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缺乏充足、完善的教学资源支持。艺术设计实践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充足的实践资源,但目前多数学校未能将智能设计、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学生缺少充足、优质的艺术设计资源,影响了学生艺术设计水平和人文审美理念的持续提升。
二、论述完善,构思巧妙
该书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论述了生态环境、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联,将空间形态的构成模式、基本要素和基本构成等内容巧妙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活动。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可以借鉴该书论述观点,集中探索新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坚持正确的教学导向,积极构建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核心,以研究总结为方向的综合化教学模式。要重视完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考核模式,院系要结合学生艺术设计能力培养要求,围绕农业绿色生态环境特征,为学生制定实践性强、针对性突出的教学考核方案。其次,要依托农业生态环境,探索新的设计实践教学导向。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将校内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教学、校外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考评机制和师资建设体系,为学生营造感知和了解农业生态环境的创作氛围,助力学生艺术设计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最后,要充分结合艺术设计实践需要,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在全新农业生态审美理念指引下,做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考虑该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通过精准研判市场需求,综合学科发展建设方向,合理选择农业生态环境,丰富学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合理认识。
三、立足发展,指导实践
该书侧重实践应用,全面论述了环境艺术的各项细节,尤其从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实际等角度提出了做好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尤其是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各项要素进行详细论述,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艺术设计理念引导环境艺术发展,良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在保障教学内容专业性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和艺术水准的全面提升。在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时,要积极融入生态环境,关注生态绿色,综合专业特点和教学经验,探索基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书不仅阐释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理论、要素和内容,还对不同文化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要求进行了全面论述,有利于当前做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在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下,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时,要注重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增强学生的绿色设计意识,改善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创造性理解,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分析》来源:《热带作物学报》,作者: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