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18 09:04 热度:

  摘要:本文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基本概念、城市滨水区性质及其景观特征谈起,探讨了中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希望为中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滨水区景观;概念;性质;特征;问题
  引言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加速,作为人类生活最早切入点的滨水区缺面临着衰退。水体污染、水岸自然景观的破坏、环境生态的失衡等都使得滨水与现代都市文明相背离。滨水景观也呈现出凌乱、拥塞的通病,人类最早的居住环境,日益变成现代都市的失落空间。已有的滨水区如何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提供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质量;新的城市滨水区建设如何避免先破坏后恢复的历史弯路,已成为现代滨水城市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基本概念
  1.1滨水区
  滨水区,就是“河流边缘、港湾等的土地”;另一种解释为“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美国传统解释为“靠近水边的地;城镇邻水的部分,常指船只停靠的码头区”。
  1.2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指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市滨水区的笼统概念就是城市中水域与陆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城市滨水区的概念,是相对于乡村滨水区、自然状态的滨水而言的,是人类社会城市化的产物,更多的具有人工性的特征。
  1.3景观与城市景观
  对于景观,学术上有多层面的解释,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涵义:视觉美学范畴,景观与风景近意—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范畴,景观与“地形”、“地貌”同义,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景观生态学范畴,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机构,不但要突出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变,更重要的是强调景观的功能。
  所谓城市景观,目前学术上广义的理解是:一个城市或城市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功能特征、文化特征、人都视觉感受形象及特质生活空间等。广义的城市景观,包括人本身的活动,即包括特有的动态的生活空间的概念。近年来,文化景观的研究,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狭义的城市景观,主要强调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城市风貌形象,强调视觉美学上的特征。
  2.城市滨水区性质及其景观特征
  2.1城市滨水区性质
  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生活最为密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这是与自然原始形态的滨水区最大的不同。城市滨水区有着水陆两大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这两大生态系统又相互交叉影响,复合成一个水陆交汇的生态系统。以最常见的城市滨水空间—城市滨河景观为例,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是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城市滨水区往往强烈地表现出自然与人工的交汇融合,这正是城市滨水区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之所在。
  作为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地,滨水地带涵盖很广。滨水地带人类活动,从现代及未来的发展推测,总是聚集和居住兼顾、旅游和定居并存;这同时也是界定了滨水区的功能与性质,所不同的是聚集和居住的结构关系、数量比例不同而已。
  从人类的活动看,数百万年人类生存的过程造就了人类选择居住地的一种天性,这就是对滨水地带的向往。就全球人类居住环境分析来看,整个世界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都集结居住在沿海滨水一带。所以,对于人类的居住活动行为,滨水地带具有潜在且持久的吸引力。
  2.2城市滨水区景观特征
  由于滨水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水密切联系的特有文化,使滨水区具有城市其他区域的景观特征。
  (1)自然生态性
  滨水生态系统由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层面叠合而成,自然生态性是城市滨水区最易为人们感知的特征。从城市滨水区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上来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所构成的生物圈以及栖息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构成的生物种群与群落。在城市滨水区,尽管人工的不断介入和破坏,水域仍是城市中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地段,其生态系统也较城市中其他地段更具自然性。
  (2)公共开放性
  从城市的构成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游憩、旅游资源,市民、游客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如游泳、划船、垂钓、冲浪等多种多样的水上活动。滨水绿带、水街、广场、沙滩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购物、散步、交谈的场所。滨水区已成为人们充分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最佳区域。
  (3)生态敏感性
  从生态学理论可知,两种或多种生态系统交汇的地带往往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物种丰富性。滨水区作为不同生态系统的交汇地,同样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滨水区自然生态的保护问题一直都是滨水区规划开发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文化性、历史性
  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在古代就有港湾设施的建造。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港口一直都是人口汇集和物质集散、交流的场所,不仅有运输、通商的功能,而且是信息和文化的交汇。在外来文化与本地固有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兼收并蓄、开放、自由的文化—港口文化,这也是港口城市独特的活性化的内在原因。在滨水区,很容易使人追思历史的足迹,感受时代的变迁。
  3.中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滨水区整体环境都比较差。近几年来个别经济发达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说来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滨水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艰巨的任务。
  3.1滨水区环境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由于城市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无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河道、湖泊等,造成许多水体水质恶化,无论生化指标还是视觉感受层面均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市民对于这种环境只能望而却步。再者由于人类过度采伐森林、围湖造田,使水域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系统失衡,许多城市面临着水灾、旱灾的危险。
  3.2滨水区开发的盲目性、掠夺性
  一些城市或以用地紧张、水体已经污染为由,或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将河道随意填埋或改成暗沟,使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非生态化的建设,使得滨水资源遭到掠夺性的破坏,引发出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短时间内看似环境整洁了,实际上现在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地表径流陡增、生态湿地被破坏、生态走廊被切断等。
  3.3滨水区开发方式单一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滨水区仍沿袭着西方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滨水开发方式单一,大部分滨水地带仍被传统性的产业或资源消费性的水域活动所占据,市民一般无法接近滨水环境,滨水区难以发挥全部发挥景观游憩功能。
  即使进行开发改造,往往只顾及排水、排污、清淤等工程方面的改造,而对于生态、环境、景观等方面重视不够,如:简单的截弯取直、修平加固,并利用混凝土、石砖堆砌岸壁,形成规整的人工沟渠形态。
  3.4滨水区开发管理的力度不够
  滨水区区域土地与管理权属复杂,往往涉及诸如规划、水利、环保、国土、园林等部门,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执行统一的建设与管理,在滨水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职责不明、监督不力等问题。
  总之,城市滨水区城市滨水区的概念、性质、景观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相信相应的概念会逐步改变。中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在出现新问题与解决旧问题之间相互转换。

文章标题:浅谈城市滨水区景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xue/126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