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以儿童书籍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儿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分析儿童的思维模式、认知心理等特点,总结当下儿童书籍设计应遵循的设计规律和创新理念,进而更好地指导儿童书籍设计工作。
一、儿童书籍设计与设计心理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寻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社会愈发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进行儿童书籍设计成为书籍设计发展的新方向。研究设计心理学视域下的儿童书籍设计,使儿童书籍设计理念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对儿童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心理学[1]属于心理学门类派生到艺术设计的应用范畴,是一门有显著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设计心理学主要源于心理学科研究和设计师的设计实践经验,其理论涉及多门类学科,如艺术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信息科学等。这些学科交织联系,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设计心理学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在设计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理论脉络。设计心理学[2]是从应用心理学衍生而来的学科,作为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够解决人类在设计艺术领域的行动和意识相关的问题。唐纳德·A.诺曼[3]是最早提出将心理学引入设计领域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他撰写了《设计心理学》,在书中提出要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但不能只追求产品的功能性而失去其艺术美。他认为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应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统一,设计原则要讲求“以人为本”。诺曼的思想理念设计和原则引起了设计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开始在各自设计领域进行探讨。
二、书籍装帧设计的内涵与价值
装帧设计是指从书的原稿到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包括艺术性思考、创造性想法和技术性手法的系统设计,完成从平面化到三维立体书设计的过程[4]。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书籍的封面、字体、纸张材料、装订、印刷等多项环节。封面、插画设计和扉页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三大主体要素。从艺术角度看,装帧设计是对书籍整体的再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涵盖书籍内容,应该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度提取关键要素,进而实现形象化设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工。书籍装帧设计在展现书籍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呈现出更加新颖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书籍装帧设计应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在设计中可讲求部分留白,越隐蔽的表现手法越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从设计价值看,优秀的装帧设计提高了书籍的艺术价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审美水平也日益提高,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书籍设计。一本书给人的整体感受体现了设计者赋予它的独特的设计价值,这种附加值可以提高书籍的销量和影响力。设计价值需要与书籍本身内容相结合才能体现。市场使出版社更加关注书本的创新性问题。书籍的整体创新设计可以增强读者在阅读时的视觉冲击和内心感受。
三、设计心理学在儿童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儿童书籍设计要符合儿童的需求,从设计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进行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研究,包括空间结构、机关设计、插图设计、质感体现和色彩设计等方面。通过设计有趣的书籍形态,使书籍承载丰富的主体内容,可以使儿童从书中收获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空间结构
儿童书籍设计不断更新发展,立体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书籍设计形式,将二维的平面纸张转变成三维空间的形式,独具艺术魅力与特色。立体书的空间形态取决于书籍本身的内容和阅读对象。制作儿童书籍应该在讲求外在构造的同时注重对内在美的展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5]。当儿童第一次接触立体书时,他们往往首先会被书籍空间形态吸引,留下对书籍最初的情感印象。立体书设计者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应该考虑书籍是否符合当下儿童的心理特点,在体验过程中如何使书籍装帧设计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2.机关设计
儿童书籍不仅要设计空间形态,而且要融入折叠、翻转、弹跳、挖洞等机关设计,使书籍兼有绘本和玩具两种功能。儿童喜欢主动探索事物,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设计和制作儿童书籍的机关时,设计者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动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握儿童的阅读行为和心理动机,使儿童在阅读时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在立体书的机关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强化儿童的视觉感受,有趣的互动体验可以更好地启发儿童进行想象和创造。
3.插图设计
儿童的思维模式是具有跳跃性的,因此他们往往更善于理解图画内容。插图往往占据儿童绘本书籍的大部分,主要引导儿童在看图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其中的文字会引导儿童探索剧情。儿童书籍中图文并茂的形式较为常见。由于儿童还处在智力发育阶段,阅读能力不足,理解力和洞察力也有待提高,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儿童书籍时要从儿童的心理出发,设计出儿童更容易理解的书籍。如,美国童书作家莫里斯·桑达克创作的《野兽国》(图1)[6]。书籍第一页是布满彩色枫叶的图片,环衬相当于戏剧中开场的旋律,把读者渐渐带入想象的世界。图画书的文字很少,作者运用了很多话不说全的形式,以吸引读者主动翻页。书中的构图很巧妙,在读者不经意的翻转中,美妙的场景映入眼帘。作者用简单的具有诗意的文字配合图画设计,就吸引了儿童读者的注意力,令他们读完后回味无穷。
4.材料运用
铜版纸在目前的儿童书籍制作中运用较广泛。由于儿童书籍大多是图片搭配少量文字,铜版纸相对于其他纸张而言,色彩还原性较好,并且使用便捷,价格相对合理。但铜版纸密度较高,在印制后切割的纸张非常尖锐,儿童容易在翻阅时划破手指。为此,有设计者将书籍的边角改成弧形,减少了书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在纸张的选择上,也可以运用较厚的胶版纸。为了追求舒适美观的视觉艺术效果,设计者往往会选择特殊纸张作为封面,这使书籍的成本价格变高。如,立体书的制作工艺复杂烦琐、色彩质量高、包装精美,所以价格不菲。有些书籍封面采用塑料质地,塑料的特点是重量轻、耐磨并且柔韧性好,可以用彩墨印刷、烫电化铝等工艺手段印上不同的花纹、图案,艺术效果较强。儿童书籍装帧也常使用棉布,棉布的质地柔软、韧性强,可以避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被书页边缘划伤,书本也不易损坏。书本的包装可以运用很多材料,前提是考虑儿童使用时的安全性,再者是环保性和美观性。
5.色彩设计
儿童正处于辨色能力发展的阶段,因此儿童书籍设计也尤为重视对画面色彩的运用。带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形象更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但是,儿童书籍设计要注重儿童辨色能力的发展规律,合理设计色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颜色的搭配使用,不宜设置过多的亮色画面,否则会对儿童的视力造成危害,使儿童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儿童书籍设计要合理搭配色彩,将冷暖色相结合,可以采用高级灰的色调调和。这样,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色彩辨别能力和感知能力。如,韩国白希那的《澡堂里的仙女》[7]把传统的泥塑和现代摄影相结合,带领儿童读者自由穿梭于现实和想象的世界。书中夸张的人物造型和绚丽的色彩为儿童读者了一场看似普通实则异彩纷呈的奇趣体验。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强烈的冷暖色彩氛围,而且能懂得欣赏生活之美,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四、结语
儿童书籍在当今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启蒙教材。如今,人们愈发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因此,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设计者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状态,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读物,同时注意空间结构、机关设计、插图设计、质感体现、色彩设计等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儿童需求的教育读物。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
[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漆杰峰.书籍装帧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5]谢珂,李昌菊.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儿童书籍设计探讨[J].艺术教育,2015(6):310.
[6](美)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M].宋珮,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7](韩)白希那.澡堂里的仙女[M].明书,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12.
《设计心理学视域下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来源:《美术教育研究》,作者: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