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水彩画的“本土化”创作

所属栏目:美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1-08-27 09:23 热度:

   水彩画,通常简称为水彩,最初出现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颜料的透明性与水的流动性相互作用,在画面中形成一种酣畅淋漓、自然洒脱的意趣,一般来说,水彩画更适合于创作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

论中国水彩画的“本土化”创作

  中国的水彩画创作是伴随着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一个产物。在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等传教士携带着宗教绘画的《圣经》插图来到中国,这其中就有不少水彩画作品。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外国画家将水彩画带入宫廷,并且传播水彩画创作的技法以及观念,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中国水彩画的开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背景下,一股学习洋画的留学潮流逐渐兴起,一大批有志于艺术创作的学生远赴欧洲日本学习其他国家的艺术创作。尤其是从欧洲留学归来的学生,他们将西方绘画艺术的各种理念与思潮、风格与流派引入中国,为水彩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百余年漫长的历史时期,以及几代画家的耕耘与摸索,水彩画创作在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逐步实现了从“西方水彩”到“中国水彩”的蜕变。通常来说,中国水彩画的历史是指20世纪以来水彩艺术在中国的发生以及发展历程。尤其是在21世纪,中国的水彩画创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表现出一种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水彩画在中国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上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风韵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水彩画的写意之美

  传统的中国画最为讲究的是画作的神韵、趣味和气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一种最高的作画境界,画家通过创作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客观相统一的意境之美。中国的水墨画正是在这样一种美学指导的范畴内生生不息而流传至今。传统的西方水彩画,同样是用水分作为调节色彩浓淡的媒介,然而其技法上讲究以色彩为主,层层渲染,水分的效果并不特别明显。中国画家所创作的水彩画,受中国绘画理念的影响,水分成为绘画材料的一部分,和颜料一起被放置在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相比较原生态的西方水彩画,中国水彩画的画面更加具有节奏感,在酣畅淋漓之外更加具有表现性,颜料和水分的充分作用,更加能够表现画家的艺术感受和个性,可以说,中国水彩画中的水分具有一种语言表达的作用,因此中国水彩画更具有写意性和趣味性。

  在中国当代的水彩画家中王维新可以说是写意性特色十分突出的一位画家,他倡导一种“速写为表,写意为本”的绘画风格,融汇了东西方的文化精神内涵,在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中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王维新认为,水彩画正好处于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中间地带,他把西方传统绘画中的色彩造型与中国传统的写意水墨相糅合,画面呈现出一种色彩中荡漾着水墨笔意,而水墨中又蕴含着浓艳色彩的特殊美感,既有强烈的色彩冲击力,又有意境深远的意蕴。其作品《海风》,描画了一幅老渔民在海边休憩的情景。这是一群饱经风霜的老渔民,夕阳西下,他们正坐在海边的舢板上休息。画作的下半部分用墨深沉,突出斑迹累累,画面的上半部分明亮而凝重,两相形成强烈的对比。画家在创作中既表现出了水彩的轻快、舒畅、艳丽和透明,又借鉴了水墨画中的墨色变化与分层,仿佛使人呼吸到海面上吹来的夹杂着鱼腥味的潮湿海风。

  时至今日,“写意化”的水彩画已经形成多种多样的类型与风格,华纫秋将传统的笔墨技巧与现代的绘画肌理结合在一起;陈少平、张英洪等人着重于画作的精神气韵,追求的是一种空灵而虚静的情趣;雷洪的水彩画则将敦煌壁画、戏剧脸谱、年画、刺绣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出一种东方意象式的色彩处理。中国的水彩画家们以身体力行的创作,成功地实现了中西方绘画的融汇沟通,展现出当代中国水彩画创作的重要成果。

  二、中国水彩画的虚实之美

  虚与实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实”指的是实体,实事和实物;而“虚”指的是空灵、虚幻和空白,除此之外,实与虚还可以泛指隐与显、详与略、疏与密、藏与露等相反相成的两个概念。传统的中国画创作十分讲究虚与实的处理,画家在绘画时会运用各种法则,比如,淡者为虚,浓者为实;疏者为虚,密者为实;动者为虚,静者为实;少者为虚,多者为实;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等等。西方绘画虽然也同样讲究画面的虚实在空间表现中的作用,但其指导思想基本承袭“摹仿论”和“反映论”以及“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其水彩画创作缺少一种流动性和渗透性,在虚实的变奏中效果不佳。中国水彩画在创作中靠运笔使画面中的水色充分流动,又通过画纸的上下左右倾斜使水色在画面上流动,因此,中国的水彩画在表现虚实以及变奏方面兼容了中西方绘画之长,具有意境空灵、妙趣天成的视觉效果。

  中国水彩画的虚实之美,不只体现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通过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别,将纯度、色相和明度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其次还体现在空间的营造中,中国水彩画画家十分擅长通过留白与空白以衬托画面的中心主体,通过明与暗的转换、色彩与线条的位置等相互关系来把握水彩画的虚实。在齐白石先生的《十里蛙声》中,齐白石通过山间墨色的不同来表现远处和近处的山峦,这是实;而湍急的水流和顺流而下的蝌蚪则表现了十里蛙声这一意境,这是虚写。德籍中国水彩画家郑奋强的一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画面的一边是红霞似火,碧海连天,以及依稀可见的荷叶;而另一边则是风姿绰约、含苞待放的荷花,两边红绿交辉,虚实对比强烈,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张力。既有西方绘画系统中的“抽象”“色彩”“结性”等,也有中国文化系统的“意象”“禅意”“笔墨韵味”等因素。再如于宝俭的《春雪》,画面在明暗布局上十分讲究,雪地、小船与河水形成明显的反差。画面中的景物不多,也没有人,但是格外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这源于画家恰到好处的水分控制以及巧妙的空白运用,体现出画家空间运用中的虚实转化。

  三、中国水彩画的创新与探求

  中国当代的水墨画创作正在进入一种转型期,画家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拓展与运用,尤其是现代新媒介和创作技法的运用,提高了画面色彩的表现力,水彩画的表现领域也更加宽广,表现样式更加丰富。比如有人将油画棒和水以及松节油结合在一起,利用水油互不相容的特性,产生一种绚丽而斑斓的肌理效果;有的画家还尝试在画布上作画,或者运用水彩颜料与其他颜料相混合,利用水迹、皴擦、刮刀等技法进行创作。新时期的中国水彩画创作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多样性。例如,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写作者持有毛笔,在写字的时候讲究一笔一画、章法布局、间架结构和脉络气韵。中国的水彩画画家们在创作的时候吸收了书法艺术的运笔方式,更加恣意奔放,有的画家直接用毛笔作画,强调手随心至,提揉按压,体现出中国书法的力量感和写意效果。黄增炎的水彩画创作充满了探索性和创新性,他常用油画刷子替代水彩笔,还会在创作中使用各种胶纸作底,以控制纸张的吸水量;他还喜欢在绘画时加入特殊的媒介,使其与水彩颜料产生反应,其代表作品《同心协力》《雕塑家与模特儿》,简练而含蓄、概括而厚重,色彩细腻,变化微妙,颇具力量感和视觉冲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彩画家们通过吸收、借鉴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养分,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语言体系,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精神,逐步登上国际舞台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创新与传统,如何去探索水彩画更多的艺术语言,仍然是我们水彩画家们需要去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洪亮水彩人物画创作谈[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1).

  [2]刘瑶.水彩艺术的美学价值挖掘[J]美术教育研究, 2018 (3) .

  [3]陈骏洪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对水彩艺术的启利J]美与时代(中),2016(5).

  《论中国水彩画的“本土化”创作》来源:《名作欣赏》,作者:王国林

文章标题:论中国水彩画的“本土化”创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shu/4655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