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笔墨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创新研究

所属栏目:美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1-02-22 09:38 热度:

   中国绘画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对环境的心灵感悟。水墨画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杰出的贡献之一,这一独特的笔墨文化艺术形式,穿越时空,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传统笔墨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创新研究

  一、笔墨的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的笔墨技艺伴随着中国的毛笔和造纸技术而发展。东汉许慎《说文》中云:“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墨,书墨也。从土,从黑。”明确指出笔和墨是写字和绘画的两种工具材料。造纸术诞生于西汉,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成为书画的物质载体,隋唐时期研制的宣纸真正提供了水墨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条件。相传毛笔流传已逾两千年,自汉代竹简中已可查看到毛笔书写的印迹。独创于世的毛笔与宣纸融合,即成为文化创造工具并为绘画艺术提供绚丽多彩的创造可能。数千年来的历史沉淀,笔墨已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系统语言之主干,甚至成为画风的代称,同时也作为一种艺术修养,唯有经过严格训练方可领会其中妙悟。

  二、笔墨的特点

  笔墨构筑了崇高且深邃的艺术世界。龙红教授赞叹笔与墨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宇宙天地间“道”的精神的昭示,具有鲜活的生命能力。笔墨始于水墨画,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绘画艺术,它透过有形可睹的作品,成为抒情传神的艺术语言。笔墨的特征在历史各朝代皆有不同,存世可查最初的笔墨绘画呈现在原始彩陶纹案,主要是线条的重复应用。在秦汉的漆器中也保留有明显的承袭线条的传统样式。自东晋顾恺之至唐代吴道子,线条的“圆润挺秀”“满壁风动”,依然是有笔无墨,以线的勾勒顿挫变化为主。随着水墨山水画的兴起,墨的应用开始成为画家的探索所在,同时笔墨相融,也不可能再分,它既有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作用,同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马鸿曾指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客观事物之神、画家主观之神与笔墨形式之神达成了“传神”的三位一体。五代荆浩提出“笔墨并具”,把笔与墨提升为同等重要的国画要素,同时又提出“可忘笔墨,而有真景”的命题,从绘画美学的角度在理论上对笔墨技巧进行超越,强调了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的更高境界。在此阶段,关于笔墨的美学探讨也开始对后世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元代绘画遵循“骨法”“力遒”,在绘画的轮廓骨架之外着力用墨塑造物象的体积、空间及质感。两宋山水画则突出用笔,墨色趋于浓重黝黑。南宋梁楷的大笔泼墨技法开创出笔墨新天地,韩拙提出“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笔墨之意至此才开始体现出墨的价值,至此墨已不仅是协助用笔体现轮廓,而升至为造型、意境服务。唐代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正是笔墨审美的苏醒,清代布颜图《画学心法》中“吾以干、淡、白三采为正墨,湿、浓、黑三采为副墨。”笔墨艺术常态的特殊性和丰富性在画家笔下达到了美仑美奂的精彩境界。

  三、笔墨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

  优秀的画家在创新求变的艺术创作道路中,笔墨造型会以一种厚积薄发的积蓄呈现,笔墨语言的系统构建形成笔墨语言个性化、符号化与模式化。下面以吴冠中和林亮吟两位画家的笔墨创新进行研究。1.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画学结构创新吴冠中先生是时代的艺术英雄,他说:“我深信自己的作品将会在世界各地唤起共鸣,有生之年我要唱出心底的最强音……”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冠中先生一篇《笔墨等于零》的文章石破天惊,引发了十数年关于笔墨的争论。正如吴冠中所感慨,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过全文,仅凭文章标题就对中国画展开辩争。文章第一句话“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已经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对画面形式和整体感的尊重,对千百年来画家们推崇“笔墨”的观点进行否定。笔墨与西方绘画的色彩一样,均为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被独立成为品评作品的标准。吴冠中服务于画面的笔墨观,与傅抱石提倡笔墨依据时代和主题内容而变化的思想有着一致性,都是画家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待传统笔墨新形式和新技法的态度。张仃对吴冠中的油画和水墨作品中保留的笔墨进行了肯定,从中看出很强的意趣,笔墨也有着强烈的精神象征需要。笔墨之争,也是对中国画长期发展形成的审美习惯的一次反思,他艺术宗旨的“风筝不断线”也正是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的水墨作品重审了勾、勒、皴、点等笔法,烘、染、破、积等墨法融入绘画的神韵价值。吴冠中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也非常重视从生活中收集的素材和感受,借助方、圆、曲、直、点、线、灰、白等现代造型元素,重构笔墨的民族情感形象,提炼的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审美经验的时代性与创新性。他总结出中国绘画的点和线经由西方绘画的构成渲染,可以产生极强的立体与空间感,并为墨点注入新的特质,显示笔墨附着造型功能的精神体现。在他的《汉柏》(1983年)中,汁液苍茂,点与线交叉集中,色彩浓淡相宜,线条刚柔并济,浓墨、灰墨缠绵搏斗,画面的质感和量感撞击撕扯,传达出一种隐忍现实的生命力。《忆江南》(1996年)以几何的抽象之美用小墨块与大空白形成量感与虚实的对比,于无笔墨处呈画意,引领人们走向更为深远的空灵世界。 2.林亮吟的笔墨绘画探索笔墨语言的时代性是画家的责任,理念由时代而生,艺术创作的时代性在现代化语境下可以展示画家的心境。台湾画家林亮吟在水墨绘画的探索中,也对笔墨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突破。他钟情于云南元阳县哈尼梯田,醉心于用笔墨表现美丽壮观、惊心动魄的梯田奇观,在他的元阳梯田系列作品中,丹青绘梯田美景成为他的创作代表作。水田梯田是画家喜爱绘制的一种自然景象,多位名家都有相关名作传世。是当代水墨画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既是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反映,也是人民艰苦奋斗克服大自然环境困难的精神体现。吴冠中作品《水田》用泼墨概括云彩和远山丛林,极简的线条只勾出水田的轮廓线,画面的笔墨功力收放随心。张仃的《广元梯田》则是焦墨绘制,用繁杂的景象与梯田的宁静形成对比。林亮吟的笔墨风格独树一帜,林亮吟笔下的大片梯田田梗的动线韵律节奏多变,给人以视觉的震撼。林亮吟赋予传统笔墨以新的时代精神。他对笔墨的“虚”与“实”有着深刻的理解。虚是体现在笔墨的文化感觉,如同一种在追寻又不可碰触的气息,是精神的愉悦。笔墨的实,则是各派绘画技法,用笔用墨的浓、淡、枯、湿、擦、染,以及对于积墨、破墨、焦墨等效果的应用。在他的绘画中,结合所绘制的内容,做好了运笔的控制及笔墨生动精神的运动起止。他感悟到梯田如人生,每一阶均需步步为营,打牢稳固基础,夯实厚实高山,不断以壮观高峰转化为内心的“相”。他梯田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运用了黄宾虹先生“平、留、圆、重、变”等笔法,在各色宣纸中疏密相间,融入西方绘画的透视与光影,运实于虚,实景清空,画处皆成妙境(如图1)。

  结语

  笔墨作为中国绘画的精粹和重要标志,务求在文化认同及民族情感的归属方面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坚守笔墨语言风格的民族绘画民族的属性。八大山人在笔墨中物像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人生际遇,林风眠东西绘画风格相结合的水墨仕女图,李可染雄奇深厚浓墨与留白,姜宝林泼墨与积墨相结合于有装饰趣味的几何线条白描山水,贾又福以新颖笔墨凸现山石厚重实在感,以及更多的艺术家对于笔墨深邃内涵的探索,都在继承和创新中用作品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体现。

  参考文献

  [1]龙红.冷月孤舟:中国书画艺术专题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12.

  [2]王洪伟.知识分子与民族情怀——吴冠中的艺术理想及境遇抉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6.

  [3]张坤.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样式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04).

  [4]唐霞.吴冠中水墨画的现代性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06).

  [5]林亮吟.视象•是相——云南元阳梯田之水墨创作与研究[J].书画艺术学刊,2010,(12).

  [6]唐凝.当代中国画转型期的笔墨语言[J].艺术教育,2019,(10).

  《传统笔墨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创新研究》来源:《中国包装》,作者:李洪贺 何敬刚

文章标题:传统笔墨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创新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meishu/4504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