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仅居于山西、河南之后的全国第三文物大省,河北的燕赵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尚不为人熟知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一些典型村镇保存完好,具备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蔚县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中,蔚县的宋家庄村作为蔚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典型代表,有着极具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村庄格局、历史建筑、民俗民风均具备一定的研究与旅游开发价值,对其历史文化资源的考察、研究与保护,在河北省当代文化发展历程中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宋家庄村基本概况
宋家庄村现位于蔚县城南3.5公里处,隶属于宋家庄镇,是宋家庄镇政府所在地。宋家庄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隋唐以后已建成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村镇格局。明朝以前,宋家庄村址位于宋家庄村堡东约1公里、县城至岔道公路路东处。该村堡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2年),方圆不足千米,由宋姓人家始建,故名“宋家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其村堡在蔚县境内八百村堡中属于典型古堡建筑,具有代表性意义。现村中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和谷黍,养殖业以家禽为主。尚无其他特色产业,其旅游资源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2.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2.1空间格局分析
宋家庄古堡又称“昌明堡”,因其堡门上刻有“昌明”二字而得名。古堡占地面积3.52公顷,除堡墙仅残存外,其中90%以上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古堡基本格局清晰,街巷完整,整体风貌可识别性强,具备整体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
据村民介绍和相关资料记载,宋家庄堡内街道和建筑物布局是以文字造型的象征手法构筑的。从堡门魁星楼向北俯瞰,三横一坚的街道和正北的真武庙形成一个“主”字。与堡门相对应的堡内北端的真武庙,是“主”字的点;真武庙前、堡中,以及堡门内的三条东西贯通的横街形成“主”字的的三横,正对堡门、南北走向的大街直贯三条横街,是“主”字的竖向笔画。从魁星楼向南俯瞰,堡门外正南约5米处与堡门洞相对应的是关帝庙,围绕关帝庙叉开左右两条大街恰好是呈现出“人”字的一撇一捺,整体造型呈现出“主人”的意向,其寓意已不可考。以文字象形来构思村堡整体格局的手法在同类型村堡设计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典型的设计方式,例如平遥梁村的南乾堡以“玉”字形布局,天顺堡以“王”字形布局等等。从这一点来看,宋家庄村堡作为北方古村堡景观具备典型意义,具备较高的历史保护与研究价值。(图1)
2.2建筑特色分析
宋家庄村的古民居大部分为明、清时代所建,村堡内典型古建筑类型包括穿心戏楼、祠堂、堡门及民居,建筑多为青砖灰瓦、起脊安兽、木雕砖刻、油饰彩绘。木制的小窗、隔扇、门楣雕有花鸟鱼虫和琴棋书画;堡门、街门楼、门楼内影壁、房屋后檐及左右侧临街外檐均有砖雕,图案有飞禽走兽和瓜果花卉。这些木雕和砖雕做工十分精细,图案惟妙惟肖,极具观赏价值。
1)村堡堡门
宋家庄昌明堡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作为宋家庄村堡,有着防御、居住、村民公共活动等多重功能。该堡坐北朝南,开南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1206厘米,东西长16600厘米。堡墙黄土夯筑,城墙下宽4.5米,上宽1米,残高5米。南门下部设横形券门,向上收分,南侧门券上方左右两处分别嵌有砖雕两块,中间置大板门,券门高3.2米,上设单檐硬山布瓦顶门楼一座,为魁星阁,修建者希望借“魁星点状元”的神话传说,为村堡造福,为子孙添禄。魁星楼为三架梁,前后各出单步廊,中置通天柱,中柱高3.3米,檐柱高2.2米,金柱高2.6米,女儿墙高0.7米。堡门基座与其上的魁星阁整体比例协调,即高大雄伟,又细腻秀丽,充分发挥并结合了砖石与木材两种材料的工艺水平,艺术价颇高。堡门上刻“昌明”字样,所以人们又称宋家庄为“昌明堡”,“昌明”是指政治、文化的兴盛,旨在希望村堡内多出文臣武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振兴家园。
2)穿心戏楼
宋家庄穿心戏楼位于宋家庄村堡内,村堡从南到北为一条主街,正南为堡门,堡门北约5米处坐南朝北建穿心戏楼,与真武庙遥相呼应。蔚县现存戏楼300余座,穿心戏楼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戏楼建筑形式。建造者在村堡内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将戏楼置于堡门内主街路口之上,戏楼台基中部留有走道,平时是村堡出入的主要通道,能够过车走人,唱戏时走道上木板相盖,上面就成为戏剧舞台,舞台前主街道变成看戏的会场。因而称之为“穿心戏楼”。这种设计不仅节约用地,还提高了古堡中街道的使用率。按当时的设计思想,戏楼是为满足庙宇定期酬神的要求而建造,以求得真武大帝的保佑,使堡内人民安居乐业,世代康宁,村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期唱戏、赶庙会。宗教意义的庙会和唱戏己演化为当地群众进行物质交流、寻求精神享受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穿心戏楼因而也就成为村中居民重要的生活场所。“文革”前此戏楼正面檩头雕有狮子头和戏剧人物脸谱,正面前檩正中处浮雕有金龙五条,形态逼真,呼之欲出。戏楼前台内壁曾绘有彩色壁画,东壁原为《拜寿图》,西壁原为《绿牡丹》,后壁木制格扇上曾绘有《百古图》,从现存遗迹可见其图案精美,线条细腻。
宋家庄的穿心戏楼以巧妙构思解决了村中公共活动用地与交通用地的之间矛盾,并以其优美的造型与精湛工艺凸显了重要的设计价值与历史价值,体现了古代工匠杰出的建造水准,具有极高的历史保护价值与观赏、游览价值。
3)邹家大院
宋家庄的邹姓始祖邹铭,乃浙江省钱塘县人氏。曾为蔚县知州的师爷,后在蔚县安家,为人乐善好施,深得民心。邹铭死后,儿孙们将其安葬到城南宋家庄,其后代便在宋家庄村堡安居乐业。穿心戏楼西侧第一个四合院便是邹家故居。院内布局整齐,宽阔敞亮,古色古香(现正房已经改建)。东厢房曾建有二层小楼(现已毁),临街开窗专供家中女眷看戏所用,宛如城市旧戏园子中的包厢:可见当时的邹家生活起居十分讲究,他们的文明之举教化着族人,同时也为宋家庄村堡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不少儒雅之气。(图2)
2.3非物质文化
历史上的商贸大流通,促进了宋家庄镇一带经济文化的繁荣,给宋家庄镇留下了极具历史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孕育了诸如戏曲、剪纸、社火、秧歌等许多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宋家庄村的剪纸艺人与镇中其他村庄的同行一道,代代传承、革新剪纸艺术,带动了宋家庄镇的经济发展。2003年8月蔚县剪纸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历史文化保护建议
3.1重要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宋家庄镇作为历史古村镇,其价值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均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文化趋同现象是非欧美文化国家民族文明发展所必需面对的课题,历史文化的保护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对应措施之一。因而,宋家庄镇虽小,却是浩瀚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沧桑历史变迁的宝贵见证,抢救、保护这一地区的历史遗迹、有选择地利用开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之融入现代生活,达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目的,将会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对于地区文化的良性发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3.2保护现状综述
村堡典型代表性建筑中,穿心戏楼、堡门基本格局及建筑构架保存较为完好,建筑上彩画及壁画已毁;邹家大院正房南立面已改建,原东厢房二层已毁。其他民居大部分建筑构架保存完好,个别四合院房屋破败,亦有改建情况发生。堡内四合院民居内均有居民居住。村堡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已经得到关方面的重视,其中邹家大院、韩家镖局、苏家祠堂、韩家大院已经挂牌为宋家庄镇的镇级文物保护单位,穿心戏楼已经挂牌为蔚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古建则处于私人所有的自然状态,急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进一步关注,采取有效的保护举措。
3.3保护原则与建议
宋家庄村未来可能的旅游资源开发将以村堡、民俗民风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为前提。根据成功的历史保护与利用案例的经验,对宋家庄历史文化提出的保护性建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整体性保护、多元化保护原则。
1)整体性保护
根据《威尼斯宪章》:“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的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实践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因此,历史环境遗存的价值是以整体保护为基本前提的,只有进行完整的保护才能全面反映其历史风貌。在宋家庄的保护中,应将村堡的整体格局进行保护,保护规划首先应从保护其整体环境以及构成村堡环境的各个要素入手。
首先应界定其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的范围,即村堡的堡墙以及真武庙的外墙轮廓之内,约3.56公顷内严格控制建设,可适当调整除已有建筑之外的小规模用地功能(如路旁可加植绿化等),应严格按照原有建筑的型制进行改建、维护和重建。保护区外围40米为建设控制区,面积约为4.8公顷,可进行适当的控制性建设,对新建、改建建筑应严格控制高度,建筑的材料、色彩的选择应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因宋家庄村属于平原地带,周围无水系,绿化亦较少,因此环境协调区可适当放宽,不做硬性规定,可在今后的保护中加大绿化面积。其次,保护原有村堡中的自然空间形态与界面;保护传统建筑风格、体量、造型、层高、色彩、材料等要素等,以保证整个村堡“原汁原味”.
2)多元化保护
在当今经济与社会形式下,单一静态的保护已经被证明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历史文化的保护趋向多元化模式。在宋家庄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中,贯彻多元化的模式有益于保护的长期性实施。结合宋家庄的现状条件,可进行多元化分类保护:
原真性保护
对村堡中保存状况较好,或者保存状况较好的部分,遵循“维护保养,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保护,保存“原址、原状、原物”。如堡门的基座,穿心戏楼的基本格局等。
风貌性保护
对村堡中有一定传统特色基础,但已经遭到破坏的建筑,可结合传统建筑特色,发掘地方传统建筑内涵,根据类似建筑的型制,进行修补和小规模改建。如村堡中已经破败的四合院民居即可进行相应处理。
再生性修复。
现存风貌与历史上的原貌已经截然不同,衰败情况严重,甚至建筑完全消失,可充分发掘历史沿革,分析内在关联机制,进行复建。例如可在村堡中西北方向的牌楼原址上复建牌楼,完善整个村堡格局。
5.结语
宋家庄村历史文化资源现在尚处于“休眠”的状态。在河北燕赵大地上,这样的村庄为数众多,尚待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与规划。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对这些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将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对长远文化发展来说,则不啻为造福后代的善举。我们期待这这块宝藏及早实现其价值,成为居者与游人心目中的福地。
参考资料:
[1]世界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皖南黟县宏村为例,鲁政,周浩明,
规划师,2004年第四期第20卷
[2]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模式探索——以南京南捕厅街区为例,杨俊宴、吴明伟,规划师,2004年第四期第20卷
[3]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单霁翔,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民间文化之乡——宋家庄蔚县宋家庄镇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