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极具研究意义的文化资源宝库。河北省正定古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燕赵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厚重的燕赵文化与人文风情。溯源千年,曾与北京、保定两地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孕育出三国名将赵云、南岳武王赵佗、大文豪范仲淹、元曲作家白朴等历史名人;还存留下隆兴寺、临济寺、赵云庙等大量古迹建筑和文化遗产。通过对正定古城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可以发现现阶段正定古城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游客构成主要为正定周边县市群众为主,其中石家庄市区、新乐、藁城等区县游客占比集中,跨省游客或外籍游客较少,造成了游客流失较为严重,无法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关联的经济收益,如餐饮、酒店客房等;二是游客主要集中在南城门、南门广场、广惠寺华塔等几个外围景点,对正定古城深度游览的参与度较低,这就导致了千年古城虽名声在外,但其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却始终不高;三是正定古城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虽然丰富,如各类古建、历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等,但总体缺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吸引大量流量的优质文化IP作为古城的文化视觉形象。综合以上3点原因,导致了正定古城在区域文化影响力方面还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和经济带动效应。为了实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久留存和创新发展,本文研究在当今社会发展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发掘具有地域性特色和差异化的文化艺术资源,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在原有保护基础下的创新性发展,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燕赵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1解析典型文化资源,提炼精品文化IP
正定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历经近两千年的历史积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建筑文化遗产,正定历来就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说法,这里的古建筑“九朝不断代”,更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古建艺术宝库”。隆兴寺、天宁寺、临济寺、开元寺等,尽显古代匠人的高超建造技艺。在周长12km的古城内,密集分布着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8个朝代别具特色、形态各异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八处之多。置身这里,古色古香、灵动秀美,给人一种时空穿越之感,正定古城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也成为正定文化对外宣传最富有特色的一张名片。围绕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展开创新性开发,打造精品IP文化概念,开发具备高亲和度、高延展性的文化艺术IP,强化受众的峰值体验,为其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是当前我国古城古镇文化开发的重要理念,也是本文的创新策略之一。从极具地域特色的正定文化中提取相应元素,如历史人物、民俗活动等,赋予其更为符合现代受众审美情趣和设计感的艺术特征,将正定古城的人文、历史、风貌等演变为高度可视化的形象信息,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打造属于正定的精品文化IP。一方面使受众易于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制作生产相关文创商品,带动当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维度宣传古城文化,使正定文化的变现能力进一步加强。
2强调差异化表现方式,增强正定古城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我国文化艺术行业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本文在深入发掘正定古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差异化的艺术表现模式,以增强当地文化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的创新策略之二,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4个部分。
2.1创新技术打造古城文化圈
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涉及大量文物并且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它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反映。为了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长久留存,在当今社会发展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创新发展与当下高新技术相结合,以信息化时代的思维模式将古城文化立体化地展现出来。比如:可以在古城文化展览区融入数字虚拟技术,灵活运用多维景观展示技术,增强传统文化资源互动性,让古建“动起来”,甚至“开口说话”。同时,拓宽古城文化内容和地域范围,挖掘古城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催生其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增长。
2.2文创特展展现古城历史风貌
文化创意特展作为当前最为新颖的展览形式,凭借独特的“设计+”模式迅速走红,并带动广大相关行业如:零售业、时尚产业、文创产业等迅速发展,互利共赢。文创特展借助场地和各类高新技术及设备为人们呈现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综合展现的感官体验,能够给人“高沉浸感、高体验感、高记忆度”的独特感受。文创特展的核心是优秀的文化IP,国内最早的文创特展如“棉花糖和白日梦”“光影梵高”等均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度,凭借当前高效的网络平台传播,如今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高流量网红文化IP,具有极高的市场号召力和变现能力。正定古城坐拥大量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和北方特色民俗资源,其中大量文化古迹具有极强的史诗性、故事性和艺术性,如正定隆兴寺的历史发展和古代寺庙及佛教造像修建技术等,都非常适合以文创特展的形式进行艺术化提炼和设计,以文旅热点为契机,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形式,开发具备高体验感、高沉浸度的文创特展,多维度展现古城历史风貌。
2.3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增添古城魅力
正定古城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除了常规的舞龙狮、高跷、新春花会之外,还有河北特色节庆活动“高照”“跑竹马”等,更有极具代表正定古城韵味的“常山战鼓”。常山战鼓早在战国时期便初具雏形,兴盛于明代,与开封盘鼓、兰州太平鼓、山西威风锣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表演时气势雄浑,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彰显常山后人的慷慨激昂。中国文化自古强调民俗艺术的影响力,利用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举办民间庙会、灯会等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正定古城特色民俗艺术表演,辐射周边城市和乡镇,为正定古城增添文化艺术魅力和影响力。
2.4文创品牌开发强化古城形象
各地方文创产品开发形式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大众个性化的审美需求,竞争力逐步弱化。开发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爆款效应,强化品牌意识以增强用户的文化认同感是发展当地文化特色的核心理念。例如:日本熊本县吉祥物、优质文化IP——熊本熊的塑造与营销案例便极具代表性,当地政府通过免费授权的方式鼓励当地企业对熊本熊相关衍生品进行生产销售,既带动了当地企业发展,又为熊本熊的形象进行了有效宣传,使其成为带有超级流量的优质文化IP。就正定古城而言,可供择取的文化形象资源丰富,例如三国历史人物——赵云,精美佛教造像——隆兴寺倒坐观音等典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具备高知名度、高流量特点,围绕此类形象进行文创形象延展设计,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用以诠释正定古城全新形象和面貌。图3为正定隆兴寺倒座观音像及艺术化形象设计利用VR技术对正定古城建筑、历史及发展进行高仿真度演示和展现,对接国际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古城添加现代化元素;通过提取正定古城文化艺术元素,塑造高知名度、高流量文化IP,利用文化创意特展多维度展示古城文化艺术底蕴;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弘扬和普及的形式提升古城影响力辐射范围;深入解析正定古城的精神核心和文化底蕴,设计新颖而全面的古城视觉形象,将相关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品牌化、艺术化包装和推广营销,提升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以上4个举措,可以对正定古城各类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差异化发展,以此提升古城核心竞争力。
3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提升古城知名度
本文在研究正定古城文化多维价值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的营销策略,是本文创新策略之三。结合文章前两个方面,将文化资源、旅游以及数字化特展结合起来,打造古城宣传新手段。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江山如此多娇——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光影艺术特展”在法国一经展出便获得了高度认可。历史文化名区将优秀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公司、展览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如颐和园、圆明园、永乐宫等均采用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各类线下活动宣传的基础上,基于网络媒体互动平台建立官方账号,拍摄高质量视频内容,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进行古城文化宣传,投入小,收效快,可以高效率地提升正定古城知名度和美誉度;另外,在线下进行各类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开设线上直播,以网络互动的形式扩大辐射面,立体化展现古城风貌;最后,在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开设文创产品商店,对正定特色产品进行网络销售,为相关文化古迹建立网络参观平台等,都可以极大促进正定古城文化艺术资源的推广效率,提升优质资源的变现能力。
4结论与展望
本文顺应文化强国战略,通过对正定古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紧跟时代要求,同时尊重历史,注重文化价值的全方位开发。以传统文化大发展为契机,以塑造本地优质文化IP为核心,以5G网络发展为平台,通过新颖的展现和表达模式,以文化创意形象、文化创意衍生产品、线上展示和线下文创特展多线路打造正定古城立体化新风貌,唤醒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开拓更为广阔的古城发展前景。正定古城历史悠久,优质文化艺术资源有待深入发掘和整理,通过新颖的创意和设计对古城资源进行整体包装和推广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广泛传播。另外,建立古城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对于国家未来文化发展战略布局也具备重要意义。在我国文化强国的方针指导下,正定古城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必将步入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齐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开发及策略[J].黔东南地区研究,2012(9):154-158.
[2]秦兆祥.内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81-184.
[3]邵雅楠,贾卫,王梦.古城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以正定为例[J].艺术家,2021(03):53-54.
[4]童广路,刘庆广.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4):175-178.
[5]莫利民.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52-53.
《正定古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来源:《大众标准化》,作者:王磊 王艳贞 王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