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为例,采用互联网实证文献资源调研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理论月刊杂志社,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献,开放获取,山东省
作者简介:姜璐(1981―),山东省图书馆馆员。1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化
1.1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强烈的民族历史积淀,传承3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一个世纪,且要求谱系清楚和明确,作为该区域具有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和社会特性组成部分的团体或个人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人类智力活动成果[1]。随着人类群体或个人在所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以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的动态变化,也使得这种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可持续性传承和创新。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内容分为10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级别分为5级,分别是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自从2003年我国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目前已走过了10余年历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彰显了我国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珍视[2]。2013年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两周年,2013年6月14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纪念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健康发展。
1.2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
由于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就是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各种不同文献类型或文献格式类型的方式加以呈现、收藏、保存和保护,以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除了采用传统的口授、身传、授课等方式外,由于文献是保存、记录、讲授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适用范围最广和稳定性最好的传播途径,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论是采用身传和口授,还是学校授课的方式,都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强力支持[3]。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靠活态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需要靠文献记载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需要从历史、文化、科学、经济、文献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充分的研究,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研究价值和实用效果。目前最为主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方式是采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各类数字化文献的方式加以保存和保护。由于数字化文献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相比优势明显,因此可以更好地实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2公共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中的作用
2.1公共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中的作用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具有承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教育的职能,其中,图书馆中的公共图书馆就更是如此[4]。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将数字化文献和开放获取文献这两种元素同时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中,从而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渠道,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服务的新途径,实现在资源广泛共享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利用新目标。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主动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纳入到自己的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中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也纳入到地方文献服务体系[5],并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为核心内容开展新的服务项目。因此,公共图书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播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尤其是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也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地方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类型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更应该成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文献。
2.2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类型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化工作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6],要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这一系统工程的特点。一方面需要为用户提供具有泛在化特点的图书馆服务,包括为用户提供具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用户和多种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为用户提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类型的多元化服务。其中,不仅要有电子图书,还要有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文献载体。这些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载体可以有多种类型,如按采用文献的格式划分有文字、图片、照片、图文、音频、视频、动漫、三维虚拟、摄像头、多媒体等;按采用文献的类型划分有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讲座、地方志、家谱等。同时,要为用户提供具有学术性质的免费全文开放获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开放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文献的形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最为便利和有效的条件。
3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国家博览会
3.1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姜璐: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姜璐: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山东省是孔孟的故乡,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蕴含着民族富强、爱国、自由、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经过4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山东省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普查工作,共普查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6万条,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万多项,并从普查项目中选出了历史文化价值高、生存状况濒危、传承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先列入名录体系。截至2014年6月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目前共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692项,形成了类型齐全的5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体系。其中,民间美术类的烟台剪纸、滨州剪纸、高密剪纸、莒县过门笺,民间音乐类的诸城派古琴,传统戏剧类的济南皮影戏、泰安皮影戏、定陶皮影戏共8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山东省是项目居于第二多的省份,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5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5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19项,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7]。山东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山东省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体系及其相关数据库和网站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源基础。 3.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举办
山东省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为止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连续举办过全部3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省份。2010年10月15―18日,主题为“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以适合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和销售为重点内容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同时,位于济南市西郊槐荫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也在博览会期间奠基开始建设。2012年9月6―10日,第2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举办,主题为“促进非遗保护,共建精神家园”,旨在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市场的建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2014年10月11―14日,第3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共有700多个项目参展。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交易,创意衍生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成果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展现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8]。此外,山东省为庆祝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于2014年6月14日在济南举办了“美丽非遗・文化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2014年9月17日,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2014年10月底,台儿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正式落户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山东省的蓬勃开展,为山东省地方公共图书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服务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地缘环境和地方文献资源条件。4公共图书馆可提供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实证文献资源4.1按文献格式划分的开放获取实证文献资源
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数据库及其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类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9]。例如,可提供按文献格式划分的文字类资源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网站的民间舞蹈类项目――山东省级的《鲁南花鼓》,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潍坊市级的《潍坊潍城小磨香油工艺》和梁山县级的《李文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图片类资源如通过“FOTOE图片网站”可检索到涉及“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的图片文献资源,如《章丘麦秸画》、阳谷木雕《孔子》、济南皮影《大明湖――荷花仙女》、济南面塑《钟馗嫁妹》、胶东栖霞彩塑《天师辟邪》以及台儿庄展区的《谭氏蚕丝制作技艺》;图文类资源如国家级威海荣成市的民俗类项目《荣成国际渔民节》,潍坊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视频类资源如通过“优酷”视频网站展示和介绍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资源,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烟台剪纸音像集》《滨州剪纸》《济南皮影戏创意节目―济南影子舞―济南人体影子舞》《茅毅先生潍坊音乐会:诸城派古琴》《定陶皮影戏――菏泽》《日照莒县过门笺新春祈福》以及其他视频资源如省级的《杨家埠木版年画》。
4.2按文献类型划分的开放获取实证文献资源
山东省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建设的各种文献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及其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文献类型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文献资源[10]。例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获取论文类资源,如《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的专题研究论文《分析濒临失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学位论文类资源,如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201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山东传统武术研究》,青岛科技大学民间美术专业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民间美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民间技艺研究》,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半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讲座类资源,如《古筝流派大讲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筝乐》。2014年11月25日,在“11.26”习近平同志视察山东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齐鲁非遗大讲堂》首期在济南开讲。山东省将从2014年11月开始每月一次,利用一年的时间举办《齐鲁非遗大讲堂》专题培训讲座,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抢救性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等;地方志类资源,如《山东省情网・山东省省情资料库》收录有7,000余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文文献,如《迷人的东方芭蕾――济阳鼓子秧歌》《新一轮修志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录》;网站类资源,如“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网站[11],设置有新闻资讯、政策法规、中心介绍、遗产名录、老字号名录、申报指南、专家论坛等栏目,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老字号传统技艺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研究3个研究方向的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孙沁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民族地区图书馆职责与实践: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97-100.
[2]蔡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特征与保护原则[J].理论与改革,2014(5):125-127.
[3]周梅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整理[J].浙江档案,2011(11):43-44.
[4]闫媛.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的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103-104.
[5]姜璐.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71-73.
[6]陶琳.公共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杭州图书馆对“西湖传说”的保护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6):103-107.
[7]山东健全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国家级项目达153项[EB/OL].[2014-11-30].http://news.sdchina.com/show/3085486.html.
[8]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10月亮相济南[EB/OL].[2014-11-30].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9-24/6627044.shtml.
[9]刘爱华.从“传承”的角度看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1):126-128.
[10]于新国.基于开放获取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以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为例[J].文献信息论坛,2014(1):15-18.
[11]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EB/OL].[2014-11-30].http://www.sdich.com/index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