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过往,国产动画有着骄人的成绩,自万氏兄弟 1926年以无声动画《大闹画室》开创“国产动画”始,经由数代中国动画人的努力,国产动画在 20世纪已经形成了一套既有西方动画基础风格又兼具本民族特色的叙事语言和审美风格。从早期的《骆驼献舞》《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到 20世纪 80年代后的《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动画作品,都表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不仅奠定了中国动漫工业的根基,还衍生出蜚声国内外的“中国学派”。汲取了剪纸、刺绣和壁画、山水墨画等民间美术精髓的创作风格并坚持以思想教化为导向的“中国学派”动画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与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学派”一同被看作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流派。(1)
但随着 20世纪 90年代以动画剧、漫画作品相合的日本和美国动漫为代表的西方动漫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动画受到巨大冲击。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动画发展缓慢。虽然也产生了诸如《魔比斯环》《熊出没》等利用三维技术创造的动画影视作品,但在制作精度和故事内容上都仍然较为粗糙且低龄化倾向明显。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产动画在效仿西方动漫的道路上愈行愈远,以致完全失去了“中国学派”动画那种以民族化为核心的文化辨识度,最终患上了“失语症”和“失忆症”。(2)中国动漫在工业水准精湛、叙事内容丰富的日美动漫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年轻一代普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国产动画不以为然。从深层次来说,这反映出民族文化话语权在大众文化中的式微,正如金民卿所言:“米老鼠、灌篮高手影响着青少年的言行,当青少年均沉迷于外来动漫时,这种来自青少年的心理愿望在我国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特别是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产生自下而上的冲击力,有可能造成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意识形态的危机。”(3)值得欣慰的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革新的一个导火索,其后随着《大护法》《小门神》《白蛇:缘起》等一批优秀国产动画的面世,国产动画在叙事和审美语言上都有所创新,在商业和艺术的平衡性探索上取得了成功。这批国产动画就是如今被市场定义并推崇的“新国风”动画。
一、“新国风”审美潮流下的国产动画创新
动画作为一种建立在不同艺术风格基础之上的文化商业产品,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地域和主体特点。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将文化的一重含义归纳为知性和艺术活动的作品和实践,反映着人类的整体生活方式,(5)而动画作为一种依托现代媒介技术所实现的大众文化,也是对不同地区、民族日常实践模式的艺术表征。正因如此,从美国迪斯尼的公主到日本万代的高达等动漫形象,自诞生时起便具有了浓厚的主体色彩和辨识度,这种能将自我与他者区分开来的特质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动画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中国学派”动画之所以能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尚不强势的国际语境下受到肯定,靠的就是鲜明的民族风格呈现。但“新国风”审美潮流下的国产动画并不是对过去“中国学派”民族化成功之道的生搬硬套,相反,“新国风”动画对“中国学派”动画经验的吸收是建立在解构基础之上的后民族化。
二、“新国风”动画的文化功能
“新国风”动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衍生出来的文化类型,依托于深厚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国产动画在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挖掘、民族精神的提炼及民族审美的复归中实现了动画在艺术品格上的升华。在中国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以传统故事为叙事内核、民族精神为价值引领和民族审美为艺术指向的“新国风” 动画,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强调,更在社会实践层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美学教育功能;同时,数千年积淀而来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新国风” 动画中也成为市场文化经济的又一个“风口”,文化元素也正逐渐外向衍生为各类文创产品,极大地赋能了中国文创产业、文化经济的长足发展,而文创产业天然的市场性也使大众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进一步接触到传统文化,强化了文化的教育属性。
(一)重新发现传统文化,实现文化教育的“寓教于乐” 纵观国产动画的发展史,从“中国学派”动画到“新国风”动画,立足在中国文化根基上的国产动画始终有着独特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源于浩瀚无垠的中国古典文明海洋,是国产动画对内争取国人认同,对外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中国学派”动画是 20世纪对中国文化进行民族性表达和国际性输出的典范,其对西方动画工业的影响甚至延绵至今。但客观而言,由“中国学派” 动画输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阐释、改编的话语权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西方所把持,从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首部以中国英雄人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并大获成功之后,又分别在 2004年和 2008年推出同系列的《花木兰 2》和《功夫熊猫》系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花木兰”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却是在美国动画人的手上完成了跨文化传播,迪斯尼在 2020年甚至为此拍摄了真人版《花木兰》,尽管这部电影争议颇多,但中国的女将“花木兰”却依旧成为了美国迪斯尼的“公主”。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理应是好事一桩,但当本土文化成为他国借以包装西方价值的东方符号时,则需引起我们的反省。
(二)传统文化元素向外延伸,文创及文教相辅相成 21世纪是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将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是由动漫所衍生的文化经济即为动漫的文化价值在现实转化层面的直观体现。《2020 年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泛二次元用户将突破 4亿,而随着国产动画电影迎来爆发期和在线动漫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动漫产业经济的前景依旧向好。(11)这意味着“新国风”动画仍然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三、“新国风”动画的美学价值
动画和文学、音乐一样同属于艺术表征的一种形式,不同的动画风格在为市场大众接受的背后隐含着受众对动漫所承载的情感内容及审美旨趣的认同。在“新国风” 文化视域下诞生的国产动画即自觉地回归到民族性审美中,以缘起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术创新,重新绘就出国产动画独特的美学质感,在提升国产动画艺术高度的同时,带给国人迥异于西方文化的原生美学体验,并在中国审美的旗帜下引领国产动画向着更广阔的境界发展。
(一)复归民族审美,提升公众美学体验国产动画对美的追求是与中华民族的艺术品格紧密联系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所沉淀下来的艺术精粹宛如一座巨大的宝库,在历史的长河中维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因此,国产动画自滥觞之日起就把目光投射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通过汲取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历史更迭的元素,国产动画对民族审美风格的孜孜以求成就了辉煌一时的“中国学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动画采用了中国山水墨画的美术风格,以毛笔水墨的自然渲染绘就出了与二维技术动画截然不同的场景;而《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则吸收了民间剪纸、年画乃至传统戏剧等艺术精华,使得整部作品透露着浓郁的“中国味儿”,动画本身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言。这种建立在民间艺术传统之上的审美取向是“中国学派”动画能够蜚声国际的关键原因。
(二)构建中国动画美学体系,引领国产动画长足发展眼下“文化复兴”是大势所趋,中国动漫在市场和文化经济中的存在价值也将会逐渐提升。如何确保国产动画的发展能够沿着“新国风”动画的求新之路稳健走下去将是国产动画下一个十年所要面对的问题。现有的 “新国风”动画已经为国产动画产业提供了思路——构建中国动画的美学体系。
中国正在不断崛起,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富足的物质条件得以满足后,人们必然会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国产动画作为影视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有巨大的市场开拓空间。日本和美国等动漫大国已经透过构建庞大的动漫产业获得了全球性的文化影响力,“新国风”文化下的国产动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以“新国风” 动画为中心的中国动画美学体系也在逐渐成型。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下,“新国风”正方兴未艾,藉此文化潮流而生的“新国风”动画尽管仍是一个尚未完全定型的成熟概念,但在产业层面上,其正成为国产动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新国风”动画之“新”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同时对后现代大众文化兼收并蓄,由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利用,不仅打造了国产动画新的文化内核和美学程式,同时也强化了国产动画的文化传播、美学教育等社会教化功能。“新国风”动画继“中国学派”动画后再一次提振了国产动画产业的信心,并使得国产动画跨文化传播再次成为可能。“新国风”动画正以其日渐丰满、多元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推动“国产动画崛起”,成为国家提升全社会文化教育、美学教育,进而实现国家“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手。
(1)杨帆《“中国学派”动画艺术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 2页。
(2)徐金龙、黄永林《民间文学资源向动漫产业资本的创造性转化》,《民俗研究》2016年第 4期。
(3)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 13页。
《“新国风”视域下国产动画的文化及美学功能探析》来源:《当代动画》,作者:林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