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更是园林景物之一,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因此,园林建筑在艺术上的要求更高,不仅要具有观赏价值,还要富有诗情画意。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建筑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整体环境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园林建筑布局中的空间序列和组织观景路线非常重要。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此外,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自然要素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其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阁是古典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舫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则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含蓄的效果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意境的含蓄;其二,园林布局的的含蓄。在园林总布局中,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往往巧妙地通过虚实、藏露、曲直等对比的手法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曲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引人暇想,并引起欲观全景的兴趣。例:北京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障景(万寿山、昆明湖)的作用。通过大殿,豁然开朗,才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让人眼前一亮。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更加的生动有趣。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要宛如天成。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并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身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对秃顶环境与景物所表达的情意有所体现。事物本身的形象各自具有个性,人们将这种客观的特性与情意相结合就是“体物”。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少女、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营造景物。
“比、兴”的体现过程。“比、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北方园林如:洛阳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南方扬州园林为富商所建,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但同为南方园林的苏州园林为文人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这些都是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四、结论
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在于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园林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这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萧默编著《建筑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肖英编著《传统文化建筑》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8
[3]金学智编著《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李泽厚、刘纲纪编著《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