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问题分析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日期:2021-11-16 10:31 热度:

   基层文化馆是服务群众的文化机构,有提升群众文化修养水平等责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需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舞蹈编排创作问题提出有效措施整改,促使舞蹈活动顺利展开。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问题分析

  一、基层群众舞蹈概述

  1.内涵

  在艺术性方面,群众文化舞蹈无法与专业舞蹈媲美,但群众舞蹈的随意性与娱乐性等特征优势,也是专业舞蹈不能比拟的。群众舞蹈的编排不能主观随意,需本着合理性与人文性等原则进行合理编排,促使舞蹈艺术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任何舞蹈的艺术都是由群众搭建的,虽然群众舞蹈的艺术性不足,但舞蹈的多层次性与多元化的综合艺术体现,在欣赏价值等方面,都是专业舞蹈无法比较的。基层舞蹈分为娱乐型舞蹈与表演型舞蹈,娱乐型舞蹈包括广场舞与交谊舞及集体舞等,舞蹈以健身与娱乐等活动目的为主。表演型舞蹈比娱乐型舞蹈,更具备艺术性与专业性的特征,但比专业舞蹈相对业余。表演型舞蹈主要在舞台表演中娱乐群众的身心,但并不是以自娱自乐为主要活动目的。任何舞蹈形式都是基层群众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基层群众对舞蹈娱乐活动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更高。

  2.特征

  基层群众舞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会性。社会基层是基层群众舞蹈发展的根基,促使群众舞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任何行业与经济水平的群众,都能够从基层群众舞蹈中找到乐趣,从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基层群众舞蹈的存在,与专业的艺术舞蹈明显不同,主要是为了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其情感需要。二是业余性。基层群众舞蹈的成员,并不是来自专业的舞蹈领域,而是来自社会基层的各行业的群众,促使基层群众舞蹈具备明显的业余性特征。基层群众舞蹈活动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及其业余生活的感情需求,也是基层群众放松身心的业余爱好活动。三是地域性。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促使文化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各地区的基层群众舞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地域性等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不同,导致基础群众舞蹈的风格等方面也多有不同。

  二、基层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中的问题

  1.参与者的基本功不高

  基层群众是群众文化舞蹈的参与者与表演者,但表演者的基本功严重不足,尤其是中老年人,尚未接受系统性的表演训练,促使其在掌握与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等特征,直接对群众文化舞蹈的指导与创新带来了难度。

  2.对编排创作不重视

  舞蹈活动展开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中,需要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塑造舞蹈的形象,从而充分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舞蹈的编排创作离不开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支撑。由于舞蹈的编排创作在幕后,群众看不到舞蹈编排创作的全程,导致对舞蹈编排创作的认识片面与关注度低。

  3.舞蹈表现力不足

  群众文化舞蹈能够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可以创造群众的精神共鸣,也是舞蹈受群众喜爱的真正原因。但从实际入手分析,群众文化舞蹈主要以健身娱乐的活动目的为主,将目的转化为习惯,也是群众文化舞蹈的独特魅力。随着群众文化舞蹈的深入发展,粗放混乱问题越发普及,大量的群众文化舞蹈,相对于注入实质性的灵魂,更注重肢体动作的编排,促使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性不足,直接影响中国群众文化舞蹈的现代化发展。

  三、完善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编排创作的措施

  1.合理选择音乐作品

  影响群众舞蹈编排创作成效的因素较多,舞蹈与音乐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基层文化馆的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群众舞蹈音乐选择的重视,提高音乐作品与舞蹈内涵的匹配度。由于基层群众舞蹈的表演中通常以基层群众为主,舞蹈知识技能的专业水平低,选择简明易懂的音乐作品搭配群众舞蹈,会不断提高大众对群众舞蹈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文化馆的群众舞蹈编排创作人员需注重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合理分析群众的喜好与特长,将基层群众的需求等实际情况融入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中来。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始终不能脱离基层群众,需做到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使其充分保持对群众舞蹈的热爱程度。除此之外,文化馆的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人员需加强对当地文化特色的研究,加强群众舞蹈编排创作工作与当地文化特色的整合,从群众的需求与喜好入手,不断提高群众舞蹈与音乐作品的匹配度,促使群众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使其在参与群众舞蹈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当基层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中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会逐步提高。由此可见,音乐作品对合理展开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工作尤为重要,这也是文化馆的编排创作人员应当重视的问题[1]。

  2.合理使用道具

  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过程复杂烦琐,直接受舞蹈人员专业素养与音乐作品配合及舞蹈相关道具等要素的影响。合理使用相关道具,利于达到理想的舞蹈表演效果,促使群众舞蹈更加丰富性,从而突出舞蹈表达的主题内涵与思想情感。作为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人员,需加强对相关道具的合理利用,注重道具与舞蹈表演的结合,以达到理想的群众舞蹈表演效果。

  3.加强动作设计

  群众文化舞蹈是需要依靠肢体动作来完成表演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群众舞蹈活动中,涉及舞蹈动作的编排等艺术活动。肢体动作是表达舞蹈的主题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载体,要求文化馆的编排创作人员,加强对群众舞蹈动作设计与编排的重视。但舞蹈动作的编排创作不能一蹴而就,需注重与舞蹈表演者功底及舞蹈主题的整合,确保舞蹈表演者能够顺利完成动作的学习,充分了解舞蹈的主题思想,使其在舞蹈排练中,能够始终维持高涨的热情,对群众文化舞蹈的积极推进有着现实意义。

  4.丰富创作内容

  基层群众舞蹈来源于基层并服务于基层,但基层群众舞蹈创作内容缺乏创新等问题不能忽视。在基层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基层群众舞蹈的创作内容创新的关注。利用新颖的舞蹈作品创作内容,激发群众舞蹈表演者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舞蹈活动效果。在舞蹈的编排创作中,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文化与地域及时代等特点的整合,摆脱陈旧的思想观念,推动基层群众舞蹈创作内容多维度的展开创新。加强实践经验总结,走融合发展之路,借鉴其他优秀舞蹈作品的精华,在取长补短中推动舞蹈作品不断创新。

  5.突出文学性

  群众舞蹈的表演人员通常为非专业人士,但不代表其可以忽视些舞蹈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同时艺术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馆工作人员在基层舞蹈的编排创作中,适当加入文学因素,可突出舞蹈作品的文学性,间接带动基层舞蹈表演者的文学素养与个人素质水平的提升。

  四、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思路

  1.选材

  群众文化舞蹈的选材不能主观随意,需成分遵循群众文化舞蹈的特征,将与群众生活习惯及审美水平的素材,合理的融入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中。基层群众在闲余时间,对家庭与职场和婚姻等话题的关注度更高,这些题材贴近计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在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选材工作中,需将能够体现出群众情感与生活的素材当作舞蹈创作的核心,基层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舞蹈的活动中找到共鸣,更能提升群众的参与感与表现欲等。群众文化舞蹈的选材方面,需注重舞蹈地域性特征的整合,根据当地的民族风俗与文化特征等,选择适合该地区群众文化舞动的题材,从地域层面构思舞蹈,从而编排出更符合基层群众的舞蹈作品[2]。

  2.形象塑造

  基层群众是群众文化舞蹈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因此,在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中,不仅要加强对选材的重视,还需注重舞蹈形象的塑造。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且艺术修养水平相对较低,在群众文化舞动的编排创作中,需遵循通俗易懂等原则,合理塑造群众文化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传统的群众文化舞蹈编排,普遍存在忽视舞蹈形象塑造与重视内涵编排等问题,导致基层群众对舞蹈表达的意义理解片面,不利于群众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激发。而群众文化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需遵循贴近生活与贴近群众等原则。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不仅需从群众关心的选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等题材入手,还需注重贴地气形象的塑造,以创作出受到群众好评的舞蹈作品。

  3.结构组织

  舞蹈的编排工作复杂烦琐,需注重题材与人物形象及表达结构组织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基层群众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一点就是基层群众自身的文化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由于基层群众其自身的学历、工作经历等均不同,在进行舞蹈的组织过程,要求所有的舞蹈表达是非常清晰且直观地,能够让群众在看到这一舞蹈时充分的了解到舞蹈文化缩阐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在群众舞蹈文化编排的过程中,确定本次舞蹈编排的主题是什么,依据舞蹈的主题进行人物形象的选择,并且合理的规划出整个舞蹈的大致轮廓,其目的是确保群众文化舞蹈艺术在进行表达过程中,基调更加明确。在组织规划舞蹈的表达结构方面,编排人员需加强对作品表现内容与舞蹈表达方式及表达意义等方面的关注,确保群众文化舞蹈的各艺术构成要素齐全。如《做军鞋》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作品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利用舞蹈动作等要素,生动的塑造出妇女等人物形象,从一人做军鞋,到多人做军鞋的叙述顺序,利用清晰的故事结构,深刻打动着基层群众的内心。

  4.动作编排

  肢体动作的编排也直接影响到了后续舞蹈进行整体展现时的效果。由于群众文化舞蹈相比于专业舞蹈进行比较时,其差距较大,这是由于基层群众自身存在着艺术功底,相对于薄弱的问题。群众文化舞蹈再进行编排时,其动作形态十分的简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让所有的群众接受并且认可、理解以及掌握。群众文化舞蹈动作的编排大多数都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动作来反映出舞蹈动作的内涵,并塑造一个独特的舞蹈人物形象。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通过节奏、力度、幅度的改变,能够将生活动作进行深化,促使舞蹈的思想情感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动作的编排,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动作简单重复。为突出群众文化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还需注重动作与人物外表与表情等元素的整合,更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五、群众舞蹈编排的创新

  1.结合生活实际

  展现舞蹈作品中平凡素材的独特之处,是群众文化舞蹈编排创作中的难点。舞蹈等艺术作品的创作,不能忽视生活化特征的呈现,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也同样如此。群众文化舞蹈的参与者与表演者是基层群众。因此,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也应当遵循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要求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需注重大量生后素材的收集,通过筛选生活素材,在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中,实现可利用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3]。

  2.结合时代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前进,当前群众文化在进行建设时,已经成了我国社会文化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基层文化馆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对于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工作展开,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体现出时代的变化,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加强转变,在结构组织与动作编排和选材等方面,积极融入时代精神。

  3.创新编排思维

  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理念不能固化,需融入国际化等发展理念,推动基层群众的创新意识在舞蹈中发展。在舞蹈的编排创作中,引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取其精华与去其糟迫等原则,以不断提升群众舞蹈的表现魅力。

  六、总结

  群众文化舞蹈是当下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精神需求与娱乐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创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要想推动群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基层文化馆在展开群众舞蹈活动时,需舞蹈编排创作思路与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创作出流行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深入发挥舞蹈在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艳湖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浅谈[J]中文信息。2019(8):283.

  [2]李霞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探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6):254.

  [3]颜庭梅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浅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4):155-156.

  《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问题分析》来源:《大众文艺》,作者:王淳

文章标题: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问题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biaoyan/471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