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舞蹈是其中的一种,具有深厚的地域色彩。民间舞蹈以其艺术性为区域工作和生活增添色彩,也是民间交流的工具。民间舞蹈在创造时是以民间的生活场景为依托,以交流为核心进行的,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多样,能增强各区域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依托地域文化进行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能突出民间舞蹈的本质,能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一、民间舞蹈起源及价值
民间舞蹈是民间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编自导的反映民族及区域文化及群众精神面貌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歌舞进行表演,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民间舞蹈多样、生动,既古老,又富有青春活力,展示的是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民间舞蹈形式和种类大概有100多种,如汉族“狮子舞”、蒙古族“安代舞”、鄂温克族“打猎舞”、壮族“火猫舞”、瑶族“黄泥鼓舞”、土家族“摆手舞”、苗族“木鼓舞”、傣族“孔雀舞”等都独具特色,或展示风俗,或表达愿望,都是区域内人们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痕迹。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无一不反映区域民族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精神追求等,是最为深沉的历史记录。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沉浮,却一直保持着完整的结构和体系。民间舞蹈以集体舞蹈形式为主,依托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集表演生活化、节奏化、综合化为一体,既抒情,又有仪式感,呈现着美学的最高思想。民间舞蹈具有舞蹈性与音乐性为一体,虚实结合、形神结合的特征。民间舞蹈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鲜明的音乐为依托实现水乳交融,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丰富性;民间舞蹈通过虚实的完美结合,实现形与神的契合,表达了真实的情感。民间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包含戏剧学、美术、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民间舞蹈是源于民间生活的积淀,表演讲究,艺术价值高,独具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和文化自觉;民间舞蹈影响范围广,是一种值得传承的艺术。
二、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实现民间舞蹈艺术的文化价值民间舞蹈的创作是依托民间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内涵进行的,是对民间数千年文化的继承。舞蹈对于民间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最开始的舞蹈不成体系,但是是依照传统的生活方式固定下来的,并随着时间的演变发展成体系化的舞蹈。可以说,民间舞蹈是区域生产、生活、习俗的写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舞蹈是区域大众观赏和娱乐的主要方式,因艺术功能催生了非常多的民间舞蹈艺术家,使民间舞蹈艺术的研究在深入的过程中被传承。
(二)实现民间舞蹈艺术的经济价值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民间舞蹈属于区域文化范畴,发展的好能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从教育层面来说,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能吸引和培养大批的民间舞蹈爱好者,能带动学校教育及培训机构的发展;从产业层面来说,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能带动服装、道具等产业的发展;从商业层面来说,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能创造更多的商业演出机会,能在增加舞蹈表演者收入的基础上满足大众的观赏和精神需求。
三、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舞蹈传承主体缺乏文化要实现发展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同文化形式经历不同的传承阶段,只有经久不衰才能历久弥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来说,传承是最关键的因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也为民间舞蹈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舞台。但在民间舞蹈交流过程中,存在传承主体欠缺的问题。第一,民间舞蹈存在后继无人的窘境,新时期的年轻人接触的娱乐方式更多,他们更愿意接受新奇的艺术,不愿意做民间舞蹈的传承者。第二,老一辈的民间舞蹈艺术家及传承人的离世,使民间舞蹈的精髓传承断层进而消亡,影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第三,民间舞蹈艺术的地域化特征被淡化。民间舞蹈是依托民间的生产、生活进行创作的,其动作、节奏等都代表了地域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些民间舞蹈表演者由于功利、浮躁心理,没有把握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使民间舞蹈的灵魂逐渐消失。
(二)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民间舞蹈艺术要被完整地传承下来,必须在适度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民间舞蹈是民间文化的表现载体,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才能突出其独特的价值,才能将民间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目前的情况是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力度不够,一些商业演出使民间舞蹈表演者浮躁,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舞蹈技能的练习,进而影响了民间舞蹈原有的纯粹性。相关调查显示,一些被大众熟知的云南傣族舞、新疆舞等被有效传承外,大部分区域的民间舞蹈面临消亡的境况。在文化产业商业化的时代,社会并没有给民间舞蹈生存的空间,民间舞蹈很难与现代舞蹈进行市场竞争。
(三)民间舞蹈文化教育能力不强舞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主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依托教育的力量,才得以数千年的传承和发扬。但对民间舞蹈教育来说,因起步晚,教育体系未形成,导致教育并不完善。因民间舞蹈师资问题,学校对民间舞蹈传承支持度不够,导致在教育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因就业问题,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民间舞蹈作为自己的专业,使得学校对民间舞蹈研究力度不足。学校民间舞蹈的教育过度强调评价,且受西方舞蹈艺术影响,强调规范性,不利于民间舞蹈的有效传承。
四、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体系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要依托文化体系进行,使民间舞蹈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传承。地方政府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文化体制创新,明确民间舞蹈艺术的产权归属,明确传承主体和责任人,进而依托健康的市场环境,打造民间舞蹈艺术场所,为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奠定基础。在文化传承体系的保障下,要打造民间舞蹈特色品牌,提高民间舞蹈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而实现民间舞蹈与地域文化的有效对接,共建区域舞蹈文化体系。在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时,要根据舞蹈艺术的种类进行选择,并不是所有民间舞蹈都适合打造品牌,对一些受众面小的民间舞蹈形式,要进行小范围传承,对适合形成产业的民间舞蹈形式要打造区域品牌,进而实现民间舞蹈文化产品的有效配送。
(二)传承区域内经典民间舞蹈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在依托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在加大经典舞蹈种类保护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元素,目的是使民间舞蹈的传承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传承。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民间舞蹈的经典性,并将区域文化内涵和意义融入舞蹈表演中,以实现对民间舞蹈的保护,进而使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民间舞蹈代表区域的文化,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民间文化和民间舞蹈艺术,就要依托地域文化促进民间舞蹈的传承。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将区域文化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同时使更多人依托的舞蹈表演了解区域文化,进而为区域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在抓经典舞蹈的基础上要打造文化金融,目的是解决民间舞蹈传承的资金难题。地方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可成立行业发展协会,通过多部门协作,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寻找更多契机。民间舞蹈产业要与社会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依托金融机构的资助,打造民间舞蹈发展服务超市,使民间舞蹈依托项目进行传承和发展。
(三)创新民间舞蹈传承方法民间舞蹈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依托精品项目在向产业化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民间舞蹈传承的宣传,积极引入传承人才,依托创新方法实现民间舞蹈的有效传承。人才是民间舞蹈传承过程中的实施者和开拓者,只有人才愿意加入到民间舞蹈传承项目中来,才能实现民间舞蹈的顺利传承。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要完善民间舞蹈传承的产业布局,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交流中心。针对区域内民间舞蹈的实际情况,要拓宽传承的宣传渠道,依托网络等使大众认识和了解民间舞蹈,通过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民间舞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实现民间舞蹈的顺利传承和稳定发展。总之,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是文化的表现载体。民间舞蹈与区域内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关,地域特色明显。基于地域文化进行民间舞蹈的传承能拓宽民间舞蹈发展的空间,能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依托民间经典舞蹈打造民间舞蹈艺术精品,并依托文化传承体系创新民间舞蹈传承方法,以为区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民间舞蹈传承与区域经济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响.基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民间舞蹈教学[J].艺术评鉴,2020,(12).
[2]王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参花,2020,(15).
[3]周玮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广场舞对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意义[J].神州,2020,(21).
[4]袁小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商情,2020,(13).
作者:崔姗
地域文化下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相关推荐论发扬民间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