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表演方式改革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日期:2018-08-08 14:33 热度:

   舞蹈教学表演发展与表演意识中的各项措施,以及对于表演方面的各个策略运用都是值得大家要考虑的信息。

音乐与表演杂志征收表演类论文

  摘要:对于舞蹈,舞者的演绎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不仅要有完美的舞蹈功底,也要有纯熟的舞台经验,更需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本文就表演意识这个重点,简单分析了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演意识,表演类论文

  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学科已经普遍被大家认可并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在校本课程中开设舞蹈课程。舞蹈课程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老师在教授学生舞蹈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舞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应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表演意识。那么,什么是表演意识?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其表演范畴意会和认识的能动程度,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是要通过多方面的训练以及学生对于舞蹈与艺术本身的一种理解的,所以,在这里笔者通过以下几点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一是让学生明白各类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舞者习惯;三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所演绎的舞蹈作品的含义;四是让学生去进行舞蹈艺术实践,提高心理素质。如此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才能在舞蹈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

  推荐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一、舞蹈各类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舞蹈中也分了很多课程,例如:基训课、民舞课、剧目课、毯技课、编舞技法课等,这些课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目的性。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和练习的目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笔者挑选三门认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三门课程来做简要的分析。

  (一)基训课

  基训课是基础训练课的简称,它是一门开发学生肢体的重要课程,基训课的练习可以培养身体的协调能力。在基训课中,学生训练的包括身体素质、肌肉力量、柔韧训练、稳定训练还有一些弹跳、旋转、翻转等技术训练。在受过专业的基训课训练后,舞者做出的舞蹈动作是规范且优美的,身体素质的加强也可以使舞者做出更多行云流水、脚下轻稳的舞蹈动作。这是一个舞者在舞台上可以自信满满地去完成一个作品的首要前提,而只有在充满自信的情况下,舞者才能对舞蹈作品进行表演和演绎。所以,培养学生们表演意识的第一步,把握好舞蹈基训课是基础。

  (二)民舞课

  笔者认为表演是分类别的,这个类别包括了情感、地域、性格等。那么,一个优秀的舞者的表演意识也不是单一的,而民舞课的练习正是帮助学生们培养这种风格性表演意识重要方法。

  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简称民舞课,是具有强烈的风格性和民族特色的。它区分了地域间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宗教文化等因素,从而形成了从韵律、节奏以及内容形式都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例如汉族舞蹈中的东北秧歌具有哏俏脆幽、热情爽朗的舞蹈风格;藏族舞蹈具有颤膝、松胯动作的特点;蒙族舞蹈则具有节奏明快、刚劲有力的特点;维族舞蹈则是自然潇洒、柔和优美、热情诙谐等特征等。学习任何一种民族舞蹈,体会其特色和风格比简单的学习动作更加重要,将不同的舞蹈风格表现出来,呈现它的根本,就要将各个民族的舞蹈特点熟记在心并练习的熟练自然。

  介于宗教文化的因素,孔雀一直是傣族象征团结和幸福的神鸟,所以傣族舞中常见孔雀的身影和形态。经典的傣族舞蹈《雀之灵》这个舞蹈中,杨丽萍老师用傣族最基本的孔雀舞手型以及傣族的三道湾形态模仿出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孔雀,更是演绎出了一个精灵般、高洁的生命意向,“雀”和“灵”通过她的表演完美的合二为一。

  杨丽萍老师的这种表演意识就具有浓厚的风格性,当然也具有很完美的舞台二次创作,这暂不成为我们本文章的重点分析论点,我们的重点还是在于前者——具有浓厚风格性的表演意识。

  (三)剧目课

  剧目课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成品舞蹈,比起上面的基训课和民舞课,剧目课更像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学生学到的基本功和风格都运用到完整的舞蹈作品中去,让演绎出来的舞蹈作品更有意义和价值。

  学生在选择一个剧目学习之前,要先了解这个剧目所表达的含义,并且细细琢磨剧目的类型以及剧目中出现的短句和主题是哪些,在表演时演员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等一系列的情况。随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用心去体会该剧目所表达的一眼一眸,并用自己的体会去慢慢消化和吸收,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才能呈现出良好的剧目作品。

  所以,剧目课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是培养学生们有表演意识的一到前菜,通过剧目课上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离舞台的表演更近一步。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舞者习惯

  我们常常说,作为一名舞者要做到“心中有舞台,哪里就是舞台”。诚然,作为一名舞蹈老师,在课堂上,笔者常常在练习的时候就告诉学生们要全力以赴,要把每一次练习当成每一次在舞台上的表演,这样,在真正上了舞台后才能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到百分之百。所以,一种良好的舞者习惯是培养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意识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上老师就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舞蹈是一门肢体表演艺术,课堂就等于舞台,无论是基训课练还是民族课,或者是舞段组合练习,只要穿上舞鞋,就是一名舞者,就要做到完美的表演,宛如身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时一样,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专业舞者的风范。例如:在基训课上练习古典舞身韵组合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眼随手动”“形神兼备”“提沉呼吸”等规范的动作要领,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融入感情,使舞出的身韵组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指一足都充满了生命。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学生不论是上场或是下场,不论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要按照舞台表演要求规范自己做到尽善尽美,认真用心去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舞者习惯,表演意识就会随之加强。

  三、深入理解的舞蹈作品的含义

  很多舞蹈作品的题材都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或者是文学中的经典等,那么,想要在演绎一个舞蹈作品时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必须要对该舞蹈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想象,有了理解和想象就能更完整地诠释整个舞蹈。所以,让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含义也是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重点之一。

  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含义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循序渐进。第一,在学生在学习舞蹈作品之前,老师要把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人物、故事情节等完整地告诉学生,当然,让学生通过平时知识的积累去了解就更好了。在清楚了作品所讲述的情节后才能设定出在舞蹈中学生需要演绎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需要投入怎样的情感。第二,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在学生将舞蹈动作都融会贯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音乐、通过想象、通过模拟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并且夸张作品中的所有表现。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所以,我们需要用舞台夸张的手法来把舞蹈表演得更深刻形象。让学生的表演融入舞蹈作品中,感同身受般地将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在舞台上吸引观众、感动观众。

  例如男子古典舞《孔乙己》,舞者在舞台上用幽默诙谐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表现了孔乙己在酒馆中与人猜拳、写“茴”字、脚背蹭痒等经典场景等,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贫穷却清高、困窘却有尊严的人物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了舞台上。舞者一直将自己融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一穷二白、自欺欺人的孔乙己,用夸张的舞蹈形式去演绎了孔乙己这个角色。据舞编胡岩老师自己述说,为了激发当时扮演角色的小演员孙科的情绪,让他体会孔乙己在剧情中因为偷书被打断腿的悲伤心情。除了叫学生看鲁迅的书、看话剧《孔乙己》等,还结合该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通过讲述他父母为把他送到舞蹈学院历经千辛万苦的事情来激发他类似的情绪。小演员的父亲已经下岗,母亲是一个扫路工,支持他上学很不容易,讲到这些情形小演员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为以后小演员在表演角色“孔乙己”被打断腿的悲伤情绪提供了良好的情绪记忆。

  四、尝试舞台实践,提高心理素质

  什么是心理素质呢?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简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在台下准备得特别充分,可上了台却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这就属于心理素质欠缺的表现。而舞台上的表演意识与心理素质是分不开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练习得再好,在舞台上都有可能不尽人意……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去多尝试舞台实践,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艺术实践是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舞台表演一定不同于课堂练习,在舞台上学生的表演欲望能被充分提升。作为一名舞蹈老师,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在舞台上磨练,学生的表演意识上才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成熟。很多时候心理素质欠缺会让人变得容易紧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多练习,多经历,学生(舞者)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临上场前调整好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排除杂念,缓解紧张心理,使情绪得到稳定,自信心得到加强,这样集中精力,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舞蹈中去。在舞台上,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舞蹈的美,也更容易学会如何掌握舞蹈形象和舞台感觉,更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艺术,靠的是肢体语言的释放和舞蹈演员个人的情绪感染来实现与观众的沟通,所以,培养学生(舞者)的表演意识是舞蹈教学中一门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通过以上四点的分析,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项学生舞蹈基本功底和舞台表演能力的综合展现。为了让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完美的展现出这个综合能力,作为舞蹈老师的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任何一点细枝末节都是我们追求的重点。从每一门舞蹈课的单一练习到舞者习惯的培养到理解舞蹈作品的含义再到舞台实践心理素质的提高,每一项都是关键,每一项都是重点。只有扎实的舞蹈技术和扎实的舞蹈素养并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成为舞台上闪耀的新星。

文章标题:舞蹈教学表演方式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biaoyan/3896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