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干热河谷区沃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2-04-02 10:25 热度:

   沃柑是“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的杂交品种,因其具有外观性好、晚熟、丰产和品质优良等特点,成为国内近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晚熟柑橘品种。2009-2012年开始在云南宾川、永胜等地区开始试种,试种成功后便揭开了云南沃柑产业发展的新序幕。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沃柑种植已遍布云南丽江、保山、玉溪、大理、楚雄、文山等州(市),已成为干热河谷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大产业[1-2]。目前,云南省沃柑种植面积超26.67万hm2,年产值3亿多元。在沃柑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因气候、温湿度等客观环境条件影响,沃柑病虫害防治压力较大,多数种植农户缺乏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基础设施薄弱,给沃柑病虫害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高果园经济效益迫在眉睫。通过区域沃柑果园调查,总结云南干热河谷区沃柑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为实现沃柑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云南干热河谷区沃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1主要病害[3-6]

  1.1炭疽病

  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常引起落叶、幼果腐烂,近成熟期引起枯萎而落果。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叶尖端或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发病。病状有叶枯型、叶斑型2种。叶枯型:病斑边缘模糊,病斑呈开水烫状,初暗绿色,渐变为黄褐色,叶卷曲,常造成脱落;叶斑型:病健交界清晰,干燥时病斑稍向下凹,中央灰白色,上有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水渍状暗绿至黄褐色斑,上有许多红色黏性小液点。幼果受害的病斑初期为暗绿色油渍状斑点,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出现红色小点,后变成黑色僵果,常不脱落;成熟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果实贮藏期病斑一般为深褐色,后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表面着生黑绿色小点。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膨大期前期是重点防治时期,干热河谷区一般发生在4-5月、7-8月。果园通风不佳,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较弱发病重;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病重。沃柑二次开花(夏季花,果实翌年6-7月成熟)果园较第1次开花果园炭疽病发病重。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做好排水等可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化学药剂防治主要选用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生产中常选择喷雾40%环丙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500~3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0~10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病害防控。

  1.2褐斑病

  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嫩叶、新梢和幼果,引起落叶、落果和枯梢。刚萌发的幼叶受害,病斑呈黑褐色油渍状,针头大小,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尚未革质化的展开叶片受害,病斑褐色,沿叶脉扩展,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初褐色近圆形,后病斑中央变灰白色,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新梢受害,初呈黑褐色凹陷小点,后期病斑近椭圆形或梭形,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在环绕一周后,病部之上新梢变黑褐色枯死。幼果发病,受害部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发病严重时可致落果。果实膨大和近成熟时受害,病斑近圆形,中部凹陷,灰白色,病健交界明显呈黄色晕圈,果实提前脱落。病害发病早、侵染时间长,以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发病最重。在年内各次新梢中,以春梢发病最重,秋梢次之,夏梢发病最轻。病害的发生与降雨有关,在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25~29℃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管理粗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树势弱挂果多,偏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果园发病较重。病害的防控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一是改进栽培措施,新建的果园应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的地块合理密植;在雨季湿度大的果园,应及时开深沟排水,减轻病害发生。二是加强树体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及中微量元素,并配合喷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增强树势,并促进新梢抽发整齐和快速成熟,缩短感病期。三是做好清园工作,采收结束后,于春梢萌芽前剪除病枝,将落叶、落果及枯枝移出果园集中烧毁。四是喷药预防,根据病害的发病规律使用化学药剂,在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抓准时机用药,其中以春梢3~5cm时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则根据情况用药1~2次。防控药剂与炭疽病防治用药相近(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杀菌剂等),使用中应注意药剂交替轮换,每类药剂每年使用不宜超过4次。

  1.3怕树脂病

  树脂病()属真菌性病害。根据病害症状和部位常分为流胶型、干枯型、黑点型、蒂腐型4类。①流胶型与干枯型:于枝干受害表现,在湿度较大时,干枯型可转化为流胶型。2种类型多发生在主干、主干分杈及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西南向或受过冻伤的枝干上。流胶型,病斑初呈暗褐色油渍状,随着病情加剧,病部皮层坏死渗出半透明黄褐色胶液并有流胶现象,病部皮层呈灰褐色,稍下陷,在高温干燥情况下病部树皮松裂、脱落。干枯型,受害部最初呈红褐色,稍下陷,皮层干枯,微有裂缝,病健交界处常有黄褐色或黄色带,流胶现象不明显,病斑扩展后绕树干一周并深入到木质部,但树皮不会立即脱落,为害严重时整个主枝甚至全株枯死。②黑点型:主要以叶片、青果受害为主。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水渍状小点,中央微凹陷,周围有透明的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表皮破裂流出胶状物,色泽逐渐变成红褐色至深褐色或黑色,后期病斑黄色晕圈消失,胶状物逐渐硬化、突起,触摸如砂纸一般,严重发病时,叶片变灰绿色,甚至发黄,扭曲畸形。新梢发病症状和叶片类似,发病严重时,枝梢扭曲畸形。果实受害,病部呈现红褐色至黑色针头状突起的小点,病害感染越早黑点越粗,突起越明显,发病严重时黑点成片分布,甚至呈条带状或泥块状,果皮粗糙,僵硬,凹凸不平,甚至开裂、畸形。黑点型症状常与高温干燥天气时使用铜制剂所带来的药害很难区别,与锈壁虱为害的区别是锈壁虱为害的果实表面光滑,而黑点病为害的果实表面粗糙。③蒂腐型:病害多从果蒂开始,初产生水渍状褐色斑,近圆形,随后病斑继续扩大,向脐部发展,边缘呈水波纹状,果心腐烂速度较果皮快,病害常发生在成熟果实上,以贮藏期较多。在干热河谷区一般在3-5月、9-11月发病较重。20℃左右条件下,区域内如果降雨多,植株伤口较多,发病严重,冬季低温和盛夏高温病情受到抑制。寒潮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不良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诱因之一,如果实采收后不及时施肥,或施肥量不足,土壤保水、排水性能差,虫害严重,冬季重剪等,均可导致树势衰弱,加剧病害的发生。病害防控中应注重加强栽培管理防病,例如,在果实采收后及时施有机肥、刷白树干、培土,尽快恢复树势,提高树体的防、抗冻能力;对修剪和高接换种留下的伤口,要用接蜡或保鲜膜包扎,以保护伤口;结合冬剪和清园及时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化学药剂防治应在落花坐果后幼果期立即进行第1次喷药,然后视天气情况,每隔20d喷药1次,直至雨季结束,一般喷药3~4次。防治常用药剂有:铜制剂类,如氢氧化铜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代森锰锌、代森锌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1.4溃疡病

  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叶片受害,初叶背面产生黄色或黄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叶两面隆起,病斑米黄色呈圆形,随病情加剧,病斑表皮破裂成海绵状,木栓化,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部中央凹陷呈火山口状裂开,周围有一圈黄晕。枝梢受害,症状与叶片上相似,但突起明显,成大而深的裂口,数个病斑常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周围无黄晕,边缘明显。果实受害,症状与叶片上相似,木栓化更严重,火山口状开裂更明显,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干热河谷区是典型的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每年6月上旬-10月上旬是持续高温和雨季,这一时期也刚好是夏梢抽梢的时候,病害在夏梢发病较重。果园管理粗放害虫密度大,特别是潜叶蛾为害重的果园发病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溃疡病菌一旦进入果园就很难根除。因此,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无病苗木的选择、种植至关重要。加强栽培管理也是病害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做好以下四方面措施:一是做好果园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沃柑叶片造成伤口的潜叶蛾、凤蝶等害虫;二是做好果园的肥水供给,增强树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三是采取果实套袋;四是于果园风口处以及周边种植防风林或设置防风网。目前,药剂防治仍是产区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方式,可选药剂主要有铜制剂、锌制剂、抗菌素类型。可于抽梢、开花和幼果期等药剂防治关键期喷2022年第7期现代园艺绿色植保雾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30%噻唑锌悬浮剂800~1000倍液、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000倍液等进行病害防治,生产季内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1.5黄龙病

  黄龙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叶、花、果,症状尤以夏、秋梢明显。发病初期,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常从顶端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经1~2年后全株发病。植株感病后,叶片黄色斑驳,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病树一般树冠稀疏,新长出的枝梢向上直立生长且呈现出簇生状态,花瓣较短小,肥厚,小枝花朵成团。病树结实少,果实小、着色不均,常畸形,无光泽。黄龙病在局部区域内果园偶有发生,果园内病害的发生常伴有柑橘木虱为害。在新建沃柑园及高接换种时,所选用的苗木及接穗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导致带有病原菌的苗木及接穗通过远距离调运进入果园,是导致区域内黄龙病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能够彻底防治,其防控措施以加强植物检疫、建立无病苗圃、加强柑橘木虱的防治、动态清除感病植株为重点。具体防控措施如下:①加强检疫,禁止病苗、病穗进入果园;②加强果园水肥管理,保持健壮树势,提高抗病性;③对每年春、夏、秋3个梢期,认真逐株检查,发现病株和可疑病株,立即挖除集中烧毁;④新梢抽长1~2cm时,全面喷洒1~2次杀虫剂,以加强柑橘木虱防治。

  1.6柑橘衰退病

  由柑橘衰退病毒()引起。病毒侵入植株后,先引起根部腐烂死亡,然后引起地上部发病。植株被病毒侵染后,常表现衰退型、茎陷点型和幼苗黄化型等症状。①衰退型。幼树期受害表现为突然凋萎,叶片干枯脱落,开花异常,果实干缩不脱落;结果初期树、盛果期树受害,新梢抽发少,叶片无光泽,结果多且小,树体逐渐凋萎。②茎陷点型。剥开主干或枝条的树皮,木质部有明显的凹陷条沟,枝条极易折断;树体表现矮化,果实偏小,叶片呈主脉黄化。③幼苗黄化型。受害幼龄苗植株矮化,枝梢短,新叶黄化,常与缺锰黄化相混淆。柑橘衰退病传播途径是通过带毒的苗木和嫁接传染,在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建园时定植带毒苗,果园蚜虫防控不及时、不到位,发病重。目前尚无针对柑橘衰退病的有效药剂,病害的防治主要通过苗木检疫、增强树势、阻断传播途径等手段来进行防控。例如,采购选苗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带病苗木进入果园;培育无病苗木,建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接穗。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等药剂灭杀果园蚜虫,切断蚜虫传毒途径。

  1.7日灼病

  病害发生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气候、土壤状况、树势、果实着生部位和发育期都是发生的重要因素。日灼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尚未成熟时受害,果顶黄褐色,发育停滞;果实成熟受害,受害部位果皮呈暗褐色,生长停滞,表面粗糙,形成坚硬干疤,果畸形。在干热河谷区,日灼普遍发生在炎热干燥的7-8月,以第2次花的果园受害较重。果实可溶性固性物、维生素C、钙等含量低的果实易发生日灼。为防止日灼的发生,可在果园行间间种高秆绿肥,或采用果园内生草法管理,以调节果园小气候;幼龄结果树在生理落果结束适当放梢,以梢遮果,减轻日灼程度;高温干旱时,利用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6月下旬-8月,喷施2~3次0.2%的磷酸二氢钾,在提高沃柑抗旱能力同时减少日灼的发生[7-9]。

  2主要害虫

  2.1潜叶蛾

  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潜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嫩梢和幼果。成虫多将卵产于叶背,幼虫孵出后咬破卵壳和叶片上表皮直接潜入嫩叶、嫩茎皮下组织取食前行,形成弯曲银白色潜斑或潜道,潜道内常有黑色虫粪。叶片受害组织不能正常生长而另一面叶组织则正常生长,致使叶片卷缩变硬,严重时造成提前落叶。幼果受害,多在果皮上留下潜道,形成伤迹。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潜叶蛾幼虫开始为害,8-10月为发生盛期。沃柑各次梢抽发期,即为潜叶蛾集中为害期,为害程度以秋梢为最重,夏梢次之,春梢较轻。高温、高湿是促进潜叶蛾发生的诱因,4月随着区域内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潜叶蛾数量增多,为害加剧。潜叶蛾虫体小,潜伏性强,初期为害状不易被发现,常致使错失防治良机。农业防治中抹芽、控梢可使梢抽发整齐,切断潜叶蛾食物来源,减少虫口数量;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合理施肥,促进枝梢的生长和缩短叶子幼嫩的时间,提高植株对潜叶蛾的抵抗能力。结合清园,及时剪除全部受病虫为害的枝梢,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虫源。虫卵刚孵化成幼虫是化学药剂防治的最佳阶段,此时幼虫对药剂的吸收敏感。可选用11%甲维氟铃脲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d喷1次,连续2~3次。

  2.2柑桔锈瘿螨

  柑桔锈瘿螨[]属于蜱螨亚纲瘿螨科。主要以成螨、若螨刺吸为害叶片、果实。叶片、果实受害后,叶背和果皮变成黑褐色,叶片灰白、变黄,果皮变麻,果小、皮厚,严重削弱树势。柑桔锈瘿螨全年均可发生,其中春梢及秋梢期是为害高峰,6-9月为发生盛期。在果园中一般是点片发生,高度密集后借风力、鸟雀等向四周扩散,遍及全园。长期干旱后降雨湿度增加,虫口剧增,常暴发成灾;果园土壤瘠薄,植株衰弱,为害加重。加强果园肥培管理,可有效提高植株对锈螨的抵抗力;喷洒化学药剂防治时,要先喷洒树冠内侧,再喷洒树冠外围,并注意喷洒叶片背面和果实暗面。常用的药剂有乙螨唑、乙唑螨腈、四螨嗪、螺螨酯、哒螨灵、喹螨醚、噻螨酮等。由于害螨易产生抗药性,须交替合理使用药剂,且每种杀螨剂每年使用最好不超过3次,防止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2.3柑桔小实蝇

  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其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孵化后幼虫潜居果内取食。为害初期在果实内部蛀食果肉,造成果局部变黄,后全果腐烂变臭;有的果实受害虽不腐烂,但刺伤处凝结着流胶,下陷,果皮硬实,常造成严重落果。受害果采收后贮存期间变软腐烂。干热河谷坝区沃柑园内桔小实蝇发生的高峰期是10月中旬-11月下旬,当果实积累有一定的糖分,随着果实甜度的增加,就会引来实蝇。桔小实蝇诱捕器诱捕实蝇数量从8月中旬开始逐渐增加,9月上旬-11月中旬虫口急剧上升,在11月中旬时达到峰值,12月份之后虫口数持续降低,至翌年4月虫口均处于较低水平。柑桔小实蝇世代重叠,年繁殖9~10代,且迁飞性强,喜出没在遮阴处或者日照少的沃柑果园。根据柑桔小实蝇的发生为害特点和发生消长规律,制定理化诱控为基础,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的统防统治策略。利用柑桔小实蝇成虫对颜色、气味的趋向性,在羽化阶段着重采用绿色和橙色诱球并结合添加乙酸乙酯的食诱剂对其进行诱捕;利用雌成虫对黄色具较强的产卵趋性,在产卵期增加黄色诱器并结合乙酸乙酯的食诱剂诱捕雌虫;选用甲基丁香酚+诱捕器诱捕雄虫。结合修剪及时拣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可有效减少果园虫源,适时果实套袋也是有效的防控手段。化学药剂防控宜在成虫产卵盛期,可选用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噻虫嗪、苦参碱、鱼藤酮、溴氰菊酯、吡虫啉等,每7d喷1次,连续2~3次。

  3结语

  云南干热河谷区发展沃柑种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沃柑病虫害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并根据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来有效控制病虫害[10]。生产中要注重建园、无病毒苗木培育、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土壤管理、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施肥、采果以及产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实施的可操作性,还要注重各技术组合应用的科学性。同时各级政府、植保部门高度重视,各种形式的无公害沃柑生产技术培训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云南干热河谷区沃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来源:《现代园艺》,作者:张锐 范泽富 张文贵 普华明 王田珍 杨春震 谭宽映 杨玲玲 杨子祥

文章标题:云南干热河谷区沃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81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