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新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07-28 09:20 热度: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玉米产量下降。为了提升玉米栽培质量,防止受到螟虫、蚜虫等病虫危害影响,需要增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可有效提升田间病虫害防治效率,增加玉米的总产量,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

  1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选取优良的玉米种子

  玉米品种选择,需考虑当地的土壤状况及季节气候等因素,以便栽种品种可以符合当地的季节气候,确保玉米栽培的高效性和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当地的栽种特点,积极开展相关的杂交种植技术,继而培育出抗旱、抗病且适应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继而可以加大玉米品种的推广范围。

  1.2深翻土地

  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土地处于平整状态。种植人员依据土地的实际状况进行翻耕,确保土壤的透气性。通过翻耕土地,可有效降低土块体积,确保玉米种植在种植之后,可以被土壤完全覆盖。除此之外,需要积极发展机械化工作,确保土地保持平整,提升翻耕种植效果,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优良的外界环境。

  1.3深松土壤,促进玉米

  对养分的吸收播种后进行科学护理,通过深松土壤将犁底层破坏,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种子对养分的充分吸收,确保玉米种子的健康成长。犁底层主要是由于长期耕种,土壤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影响,致使颗粒沉积形成结实的土壤层。通过分析耕作土壤,发现薄度较弱的犁地层,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养分和水分,但是犁底层过较厚且比较坚实,不利于能量的传递,不能保证农作物土壤的透气性。为了提升种植土壤的保墒蓄水性能,促使土壤的抗旱性能得以提升,农业种植人员需要提前安排土壤的深松工作,增强玉米肥料的使用效率。

  2玉米病虫害主要防治措施

  2.1药物防治

  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降低玉米产量,致使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有效降低,所以在种植玉米植株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现在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玉米斑病等。纹枯病会导致玉米秆出现腐烂,致使玉米植株彻底灭亡。防治应在玉米植株的发病初期喷洒药物,及时消灭病菌物质。黑粉病主要因玉米受到黑粉病菌感染,继而出现病变现象,具有较强的传染特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在玉米播种时,需要使用预防黑粉病的药物与种子进行混合,提升玉米种子抵抗病菌的能力。

  2.2切断病虫害传播方式

  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进行切断,增强玉米田间管理,对残留的玉米秆利用粉碎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病虫、细菌进行有效防治。除此之外,为了减少播种过程的病虫传播,需要将土壤深翻,清除土壤深处的病虫,防止对种子造成危害,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切断病虫传播途径,有效提升玉米的总产量。

  2.3选用适合的诱杀剂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玉米植株的影响,需要选取合适的诱杀剂。消灭害虫时,合理设置诱捕器的安装位置,把诱芯放在合适位置,防止诱芯对诱捕器产生巨大干扰。选取诱杀剂可以对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对玉米作物的质量影响,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来源:《新农业》,作者:黄霞

文章标题:玉米栽培新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63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