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是仅次于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民群众的重要主食之一,在我国农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然而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给小麦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阻碍了小麦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为了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影响,保证小麦种植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1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小麦生长所需的条件
影响小麦种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种植条件,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需要掌握和了解小麦的种植条件。小麦种植所需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对土地有较高的要求。土地是小麦种植的重要载体,小麦对土地的要求是确保水土肥沃,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为小麦提供足够的养分,确保小麦能够健康生长。②种植时间。种植时间对小麦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选择在最佳的时间进行种植,并选择优质的麦苗,避免小麦出现倒伏、落穗等情况。③病虫害的影响。在小麦种植期间,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所以需要科学管理小麦的种植和生长,对病虫害进行合理防治[1]。
1.2小麦种植要点
1.2.1合理选种为了保证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需要做好小麦的选种工作,选择优良品种,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从市场上的小麦品种来看,小麦的品种种类和数量比较多,所以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结合陕西省蓝田县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同时,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加强宣传,让种植户能够提高对市面上小麦品种的认识和了解,做好科学选种[2]。
1.2.2优化耕作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小麦种植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种植效率,还能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若是在这一区域常年种植小麦,则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情况的发生,导致小麦所需的养分不足,从而影响了小麦自身的抗病能力,甚至还会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轮作的方式,在小麦种植完成后,可以种植其他作物,来提升土壤的肥力。
1.2.3苗间距的控制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小麦的苗间距,这就需要结合小麦的生长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强对小麦生长环境指标的研究,并结合所使用的栽培技术,明确合理地控制相关的参数,保证小麦能够健康生长。
1.2.4科学施肥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养分,也就是说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保证可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样才能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而在小麦种植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返青、拔节、抽穗3个时期的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施肥期间需要合理控制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并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施肥方法,更好地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
1.2.5合理灌溉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灌溉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小麦对水分需求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严格落实和实施科学的灌溉原则。其中,拔节期和灌溉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必须要保证小麦在这两个时期能够有足够的水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在返青期也需要合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而出现徒长的情况。冬至前后需要合理灌溉,提升土壤的墒情,保证小麦能够安全越冬[3]。
1.2.6灾害监测做好灾害监测也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在小麦种植期间,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自然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麦田中的害虫会快速繁殖,尤其在高温以及高湿地区,很容易造成害虫增多的情况,破坏小麦的根系,通过腐蚀根系影响小麦的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在病虫害的高发区,由于过多使用病虫害防治剂,这些寄生虫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会影响小麦的生长。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麦田管理以及治理方面,其中部分地区依旧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导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可控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和治理方法。
2.3常见的病虫害
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纹枯病、麦芽虫等,其中白粉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具体症状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圆形病斑,后期会发展成为浅褐色。纹枯病有可能在各个时期出现,初期会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点状病斑,严重期麦叶中间会呈现灰白色或者黄色。麦蚜虫是十分常见的害虫,一般出现在叶片、茎秆以及麦穗等部位,该病会造成养分流失,严重时叶片会变黑,从而引起枯萎、死亡[4]。
3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3.1基础防治措施
基础防治措施简单来说就是指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就是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需要使用轮作的方式来种植大豆、油菜等植物,及时清除麦田中的杂草,排除麦田中的积水,并合理规划和控制小麦播种密度。此外,可以引入瓢虫等昆虫防治麦蚜虫[5]。
3.2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也是一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药剂拌种的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很多农户广泛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播种小麦前,可以严格按照比例将麦种与药剂进行混合,将其共同埋进土壤,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土壤的肥力,还能增强麦种的抗病能力。这种防治方法在防治病虫害传播方面有明显作用,但是在拌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小麦品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标准进行调配,保证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基础上防治病虫害。
3.3返青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是返青期,而这一时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所以必须要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其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纹枯病。为了能够有效防治纹枯病,可以合理应用纹枯净、禾果利以及三唑酮乳油等药剂,进行合理调配,并定期喷洒。此外,也可以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壤混合的方式来防治吸浆虫[6]。
3.4抽穗期病虫害防治
抽穗期阶段,小麦极易受到白粉病以及锈病的影响。为了避免遭受小麦这两种病害的影响,还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将三唑酮乳油与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混合,并按比例喷洒。
3.5灌浆期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是小麦受病虫害影响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容易出现锈病、麦穗蚜、白粉病等病虫害,种植人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利用辉丰菊酯乳油、灵乳油来防治麦穗蚜,还可以使用快杀灵乳油等进行防治。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重视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小麦健康生长,从而促进小麦质量和产量提升,更好地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会.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38.
[2]孟自力,闫向泉,朱倩,等.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5):50-51.
[3]柳保贞.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4):94-95.
[4]徐雷.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07-208.
[5]张桂兰.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家参谋,2018(3):56.
[6]郭书旭,张世杰,张冬冬,等.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家致富顾问,2018(18):8.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来源:《种子科技》,作者:惠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