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生态的、整体的生产管理系统,强调人们在生产中不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如合成肥料、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防腐剂、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种子和品种,而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内的任何特定功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促进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质量,预防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主要包括4个层面的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栖息地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关系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至关重要,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对病虫害的自然调节和控制、昆虫对果实花朵的授粉、将有机物分解成腐殖土等。当今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倡导以生态为导向、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有机耕作方式。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显著的益处。本文在阅读大量有关有机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文献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论述了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
有机农业的四大原则是生态原则、健康原则、关怀原则、公平原则。这些原则是有机农业成长和发展的根基。
1.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将农业植根于生态系统之中,以生态过程和循环利用为基础。营养和福祉是通过特定的生产环境的生态运作来实现的。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于农作物来说,就是有生命的土壤;对动物来说,就是农场生态系统;对于鱼类和海洋生物来说,就是水生环境。有机耕作、有机畜牧应符合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和生态平衡。生态循环是普遍的,但其运作是因地制宜的。有机管理必须适应当地条件、生态、文化和规模。有机农业应通过物质和能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和有效管理来减少投入,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节约自然资源。有机农业应通过设计耕作系统、建立栖息地、保持基因和农业的多样性,来达到生态平衡。那些生产、加工、交易或消费有机产品的人,应保护并使包括景观、气候、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空气和水在内的共同环境受益。
1.2健康原则
健康体现在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有机农业应维持和加强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地球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健康。个人和社群的健康离不开生态系统的健康。健康的土壤产生健康的作物,进而促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保持身体、精神、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健康。免疫力、恢复力和再生力是健康的关键特征。有机农业无论是在种植、加工、销售还是消费方面,其作用都是维持和提高生态系统及其中的有机体的健康,这些有机体小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大到人类。有机农业旨在生产高质量、有营养的食物,增进人类福祉。鉴于此,有机农业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化肥、农药、动物药品、食品添加剂等。
1.3关怀原则
关怀原则强调,在有机农业的管理、发展和技术选择中,为了保护当代和后代的人和环境的健康和福祉,预防和责任是重要的关注点。有机农业从业者可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但不应以危害健康和福祉为代价,因此,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对现有方法进行认真审查。科学是确保有机农业健康、安全和生态良好的必要条件,然而,仅靠科学知识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智慧以及传统和本土知识提供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效解决方案。有机农业应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拒绝诸如基因工程等不可预测的技术来预防重大风险。
1.4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强调在共同体中应公平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原则认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自然和环境资源应以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的方式进行管理,并替子孙后代托管好这些资源;应为每一个参与有机农业系统的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确保各级和各方(农民、工人、加工者、分销商、贸易商和消费者)的公平,并为支持粮食主权和减少贫困作出贡献;应为动物提供符合其生理、自然行为和福祉的生活条件和机会。
2传统农业用地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现当代集约化和工业化农业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主因之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集约化农业是耕地中物种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1]。除集约化耕作之外,杀虫剂和化学氮肥的大量使用、土地的整理、栖息地的改变和破碎化、山区灌木丛被侵占、排水系统和重型机械的广泛使用、外来物种的引进等因素,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大幅下降。此外,气候变化也引起当地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3有机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具体益处
3.1有机农业有助于丰富动植物种类
与非有机农场相比,有机农场对动植物群体的生物多样性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机农场中有更多的动植物种类。大量关于传统耕作和有机耕作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有机耕作对野外和农场的动植物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3]。对66项科学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有机农场中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分别比非有机农场多30%和50%[1]。特别是鸟类、捕食性昆虫、蜘蛛、土壤生物、田间植物群,从有机农场管理中受益最大。在低地,耕地作物和园艺作物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尤其明显;在草原上看到的差异不太明显;山区的比较研究还很少。
3.2有机农业有助于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稀有和濒危物种,经常需要制定适应性的物种保护方案。典型的农田生态补偿方案是不够的。而有机农业与宝贵的半自然区域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增加物种数量[4]。如,濒临灭绝的蝴蝶物种从有机农业中受益;在集约化农业模式下,受到抑制的典型物种云雀,以及其它稀有的凤头麦鸡、鹧鸪、野翁等生物,在有机管理的农场中实现了较高的种群密度[5];农田中的稀有植物物种[6,7]和地鳖虫[4]也被证明在有机农场中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密度。
3.3有机农业有助于增加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有机农场中具有更多的半自然区域。除耕作密度外,半自然区域在农场中所占的比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核心因素。半自然区域,如树篱、结构丰富的草地和灌木丛等,是许多动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冬眠地和临时隐居地。瑞士[8]和英国[9]的研究共同表明,有机农场中半自然区域的比例高于传统农场。有机农场中的半自然栖息地比非有机农场多46%~72%[1]。瑞士各海拔区域的有机农场中的半自然农业区(生态补偿区)的比例高于非有机农场[10]。一项对瑞士所有农场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有机农场中有22%的半自然区域,而传统农场中仅有13%;2类农场中的半自然区域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有机农场中具有大面积的、但较少集中使用的草地、绿篱,以及位于低地和丘陵地区的果树[8]。较低的耕作密度和更高比例的半自然区域使当地典型的动植物物种能够在有机农场中可持续地生存,使农民能够从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受益。
3.4有机农业有助于改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
有机农场中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各种物种的更高的种群密度,是生态系统中许多关键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基础。有机农业能显著改善以下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促进授粉、减少耕地的土壤侵蚀、促进牧场中粪便的分解、自然减少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害虫。具体来说,由于有机农田中的次生植物群覆盖率和多样性更高,蜜蜂、野蜂、大黄蜂等访花昆虫能从中受益。有机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是传统农田的3倍,蜜蜂数量是传统农田的7倍[11]。随着有机农田面积的增加,周围农田和半自然区域中的野蜂、蜜蜂、大黄蜂的数量亦显著增加[12],进而提高了周边环境中开花植物的授粉率[7,13]。生物多样性可增强自然的自我调节机制。动植物多样性更高,促进了有益生物的生长,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害虫[14]。有机农业使有益昆虫的数量变得更加均衡,进而减少了虫害和马铃薯作物的产量损失[15]。有机牧场由于没有受到化学兽药的污染,使得粪便中存在的动物群比传统牧场更丰富[11]。粪便动物群大大增加了粪便的降解和循环利用[16],进而提高了饲料的质量。有机土壤中更加多样化的动植物群落,使土壤生命得以复苏、更加活跃[17]。有机土壤中具有更丰富的真菌群,使得有机土壤中的土壤害虫比传统土壤少得多[18]。有众多物种的栖息地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物种丰富的山地草原侵蚀较少[19],在干旱期产量也更稳定。有机农业促进土壤动物和植物群的生长,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创造了更稳定的系统。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对养分和水的保持能力得到加强。
4有机农业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有机农场所采用的各种有机管理做法和措施,已被证明对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机农场比传统农场多实施了2/3的有机管理措施[8]。有机农场通常采取的最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放弃使用除草剂;放弃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更少、更纯的有机肥料;每平方米的牲畜数量减少;更加多样化的轮作和间作,维持共生关系;保护性耕作,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半自然区域和生态区的比例较高;更加多样化的农场结构。这些因素不仅促进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促进了生态循环,提高了环保成效,进而增强了有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0]。
5结语
有机农业考虑了农业干预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中长期影响,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去应对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再去处理。有机农业在生产食物的同时着力建立生态平衡,防止土壤肥力下降和虫害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机农业比其它农业系统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在基因层面上,有机种子和品种因其对疾病和虫害的更强抵抗力和对气候变化的更强适应性而更受青睐。在物种层面,有机农田中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组合优化了农业生产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循环。在生态系统层面上,有机农田内部和周围的半自然区域的维持为野生动物创造了合适的栖息地。研究有机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既有益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带来有益启示。
《有机农业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积极影响综论》来源:《农业与技术》,作者:付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