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是定西市安定区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7万hm2左右[1]。但在马铃薯种植中,重茬现象普遍存在,少则连作1年,多则连作4~5年,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合理,造成连作障碍,以疮痂病、黑痣病等为主的土传病害不断发生,产量降低[2-4]。为此,本试验采用不同微生物菌剂和化学药剂对马铃薯进行拌种处理,以诱导马铃薯生根、壮根,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抑制病害发生[5],探索其对干旱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病害防治的影响,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葛家岔镇北坪村一农户的梯田地中,试验地为黑麻垆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马铃薯。试验地海拔2150m,年平均降雨350mm,平均气温6.3℃,≥10℃有效积温2239.1℃。耕层土壤(0~20cm)含有机质10.59g/kg、速效氮143mg/kg、速效磷9.65g/kg、速效钾327mg/kg。
1.2试验材料
供试拌种剂为3种微生物菌剂和1种化学药剂。其中,微生物菌剂拌种剂为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由山东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多马道黑拌种剂,由好田美生态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新根肽拌种剂,由北京蒙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化学药剂是适乐时拌种剂,由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陇薯10号原种,由定西鑫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
1.3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分别为:土豆拌种专用菌剂拌种、多马道黑拌种、新根肽拌种、适乐时拌种、清水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8m2(8m×6m)。播种密度52500株/hm2。试验于2019年5月14日播种,10月20日收获。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各处理采用覆膜起垄栽培方式,基肥施用量一致。每一小区种植5垄,选取2垄进行田间调查,实际计产面积28.8m2(8.0m×3.6m),各拌种剂拌种时,用种量按1875kg/hm2计算,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拌种。
1.4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生育期调查。调查马铃薯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1.4.2田间性状调查。调查马铃薯出苗率、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大中薯率。薯块分级标准:大薯为单薯重100g以上,中薯为单薯重50~100g,小薯为单薯重50g以下。1.4.3主要病害调查。调查马铃薯疮痂病和黑痣病发病率、病情指数,马铃薯苗期进行第1次调查,开花期和成熟期再调查2次。记录各级病株数,计算防效。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1%~5%;2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6%~15%;3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16%~30%;4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31%~45%;5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46%~60%;6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61%~75%;7级,病斑面积占薯块总面积的75%以上。病指和防效计算公式:发病率(%)=(发病块茎数/调查总块茎数)×100;病情指数=[∑(各病级块茎数×该病级代表值)/(调查总块茎数×最高级代表值)]×100;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马铃薯生育期以多马道黑拌种处理最长,为128d,较清水对照(CK)长5d;其次是适乐时拌种处理,生育期为125d,较清水对照(CK)长2d;土豆拌种专用菌剂拌种处理和新根肽拌种处理马铃薯生育期均为123d,与清水对照(CK)一致。
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出苗率最高的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为98.5%,较清水对照(CK)高2.8个百分点;株高最高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为76.8cm,较清水对照(CK)高6.4cm;单株薯块重最重的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为0.68kg,较清水对照(CK)高0.11kg;大中薯率最高的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为68.5%,较清水对照(CK)高9.2个百分点。
2.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拌种处理对马铃薯的产量有明显影响,产量最高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达到38506.9kg/hm2,较清水对照(CK)高7881.9kg/hm2,增产率达25.7%;其次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产量是37048.6kg/hm2,较清水对照(CK)高6423.6kg/hm2,增产率21.0%;产量较低的是新根肽拌种处理,为34340.3kg/hm2,较清水对照(CK)高3715.3kg/hm2,增产率12.1%。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病害发生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各药剂拌种处理中,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新根肽拌种处理,达到9.8%,较清水对照(CK)低3.8个百分点;其次是土豆拌种专用菌剂拌种处理,达到8.5%,较清水对照(CK)低5.1个百分点;发病率最低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为5.1%,较清水对照(CK)低8.5个百分点。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防效达到49.4%;其次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防效达到41.4%;最差的是新根肽拌种处理,防效为21.0%。各药剂拌种处理中,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新根肽拌种处理,达到11.9%,较清水对照(CK)低4.5个百分点;其次是土豆拌种专用菌剂拌种处理,发病率为10.7%,较清水对照(CK)低5.7个百分点;最低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发病率为5.5%,较清水对照(CK)低10.9个百分点。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适乐时拌种处理,防效达到57.9%;其次是多马道黑拌种处理,防效达到39.6%;最差的是新根肽拌种处理,防效仅为27.4%。可见,采用适乐时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效果较其他处理好。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在马铃薯种植生产中,拌种处理作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受到普遍重视[6]。常用的拌种剂以杀菌剂为主,如甲基托布津、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等,以微生物菌剂为主的拌种剂在生产上使用较少。该试验引进3种微生物菌剂拌种剂与化学药剂拌种进行对比,研究微生物菌剂拌种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效预防黑痣病、疮痂病等,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采用适乐时拌种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防病效果最好,产量达到38506.9kg/hm2,较清水对照高7881.9kg/hm2,增产率达到25.7%,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4%和57.9%;在该试验中,微生物菌剂拌种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的产量表现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虽不及化学药剂拌种处理,但也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和防治效果,如多马道黑拌种处理,产量达到37048.6kg/hm2,较清水对照高6423.6kg/hm2,增产率达21.0%,对黑痣病、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41.4%和39.6%。因此,在今后的生产中,应继续加大对微生物菌剂拌种剂的引进和试验示范,以进一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旱作区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石娟娟.浅谈如何让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精准脱贫中更好发挥作用[J].甘肃农业,2020(1):75-78.
[2]杨莹.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99.
[3]王丙锋,钱华.拌种剂防治马铃薯连作障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2):74-76.
[4]齐志国.定西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5]陈书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5-6.
[6]马振奇.马铃薯种薯的选择与处理[J].现代畜牧科技,2019(7):43-44.
《拌种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防治的影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作者:席金凤 李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