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不仅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全球其他产棉大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棉花消费量占据全球总额的1/4。由于我国气候与生态类型差异明显,导致棉花种植区域范围广。近年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递减现象十分严重,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长速度非常快。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发展棉花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1]。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种植基地,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均连续多年位居各个棉花种植省份首位,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找出并分析这些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因素及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能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本文归纳和查阅棉花生产相关文献资料,运用统计法,归纳、分析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为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产量与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新疆棉花生产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综合国力较弱,经济发展缓慢,由于科研人员少,棉花栽培技术措施落后,导致棉花种植抵抗恶劣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的风险力很低,使得棉花种植面积小、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提出,政府部门扶持、相关项目的立项、各种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科研的积极性。科技的不断投入、栽培措施的不断改进、棉花种植成本的降低、抵抗恶劣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风险力大大提高,使得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推动了棉花种植业飞速发展。新疆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具有棉花生长发育的最佳的自然资源条件。由于科技力量的投入,栽培技术措施不断得到优化,使得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由于新疆气候及生态环境差异较大,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偏低,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这些因素成为影响新疆棉花生产快速发展的障碍。但近年来随着棉花栽培技术措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的引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显著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区。197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0%;198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3%;199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2000、201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5.2%、34.7%,种植面积在稳步增加;近年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超过所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和[2-5]。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从1970年的1.50×105hm2增加至2010年的1.67×106hm2,年平均递增7.1%,201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占全国的45.1%和53.3%,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增加最快、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最快的棉花种植区[5,6]。
2新疆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棉花品种多、杂、乱
影响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品种多、杂、乱,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新疆棉花品种混乱的局面。其原因主要如下:①棉种加工企业不愿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只是单纯从事棉花收购,导致棉花品种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下降;②新疆棉种企业普遍规模小、农化服务水平低下,棉种企业经营过程中只抓经济效益,在棉花品种引入、培育、推广等环节不注重增加投入,导致新疆棉花品种混乱;③新品种引进、登记制度不完善,导致未审定的棉花品种在市场上流通,从而给标准化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带来较大压力。
2.2棉花生产成本投入较高
棉花种植投入成本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及机械采收几大部分。第一,随着栽培技术及精量播种技术的发展,667m2用种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有所减少,但是种子单价反而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第二,种植户为了追求高产棉,增加经济效益,不按照科学测土配肥来施用肥料,而呈现出肥料和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现象,造成了肥料和农药利用率不高,导致棉花生产成本有所提高;第三,田管棉花打顶环节的人工劳务成本有所增加,由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劳动力从田管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致使在打顶环节人工紧张,导致田管成本有所提高。因此,在当前棉花种植过程中成本呈现增加趋势,收益有所减少。
3新疆棉花生产发展对策
3.1加大棉花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合理安排棉花生产布局
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因地制宜地做好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而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地做好棉花纤维品质区划试验,为今后生产出最佳的棉花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按照不同区域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分别做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和品质适应性试验,对不同棉区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生产因素和生态因子做深入研究,为棉花品种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结合资源配置优化原则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将棉花生产向宜棉高产区集中,凭借高产优质抵御市场风险,提高棉花产品市场占有率。
3.2加大人员科技培训力度和机械化投入,降低成本投入
首先,加强农技人才引进、棉花栽培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鼓励发展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种植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开展技术服务合作,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其次,减肥减药降成本,实行精准施肥及用药,形成统一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后,种子科研机构和制种企业对适宜的机采棉品种应加大研发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培育出衣分高、棉纤维长、成熟性较一致的机采品种,加快机采棉棉种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以此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3引进优质品种,提升棉花品级
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水资源特征种植优良品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药剂种类,严格控制药剂用量,准确把握喷药时间等;采摘收获时,应在棉株叶片基本处于干枯脱落时进行机械采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延长棉花采摘期,而且可以保证棉花的品质。
3.4严格遵循“单品、单收、单储、单轧”的收购原则
首先,对加入社企联盟的合作社棉花由联盟的棉花加工企业优先收购,严格执行单品、单收、单储、单轧,保证加工的皮棉的纤维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品质的一致性。其次,在籽棉收购过程中单品、单种、单收的合作社的籽棉价格高于普通种植户种植的棉花籽0.2元/kg。最后,要不断改进棉花企业籽棉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水平,提升皮棉品质,从而达到纺织企业的用棉标准。
3.5创建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当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需要创建“移动互联网+农技服务”等开放的大数据农业互联网服务。为全国农业服务机构及专家提供服务平台,为农业种植者提供农资销售、农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特色开发、大型机械采收、棉花收购和加工销售等线上线下最快捷、最有效的农业互联网技术服务,为农业产业链相关者提供合作纽带,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加力.政府政策与新疆棉花生产发展[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曾玉珊.冯泽芳与中国现代棉业改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3]李辉.中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4]苏荟.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5]王其猛.新疆棉花生产布局优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6]马丽娜.棉花期货在新疆棉产业中应用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07.
《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来源:《乡村科技》,作者:闫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