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分析门源县种子工作“十二五”期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促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强种子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作物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 抓好种子 “三率”,推进种子事业产业化进程; 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等发展思路。
关键词: 门源县; 种子工作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1 门源县种子工作现状
1. 1 引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根据全县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从省农科院、海南等地引进推广了粮油农作物新品种十余种。引进青稞新品种,分别为北青 9 号、柴青 1 号,昆仑 14 号、昆仑 15 号,推广面积达 2333hm2 ,占全县青稞播种面积 30%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北青柴青 1 号和昆仑 14 号,提高了我县青稞产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柴 青 1 号 增 产 312kg /hm2 ,昆仑 14 号增产 347. 5kg /hm2 ,引进青杂 4 号、青杂 7 号 2 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甘蓝型油菜种植地域由原来的珠固、仙米扩大到东川、泉口、阴田一带,高产甘蓝型油菜面积逐年扩大,品种在增产增收中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甘蓝型油菜青杂 4 号、青杂 7 号品种的引进使我县油菜单产提高到 1740kg /hm2 ,比原生产上应用的浩油 11 号增产 15%; “十二五”期间引进青油 21 号白菜型油菜,经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试验,青油 21 号油菜在门源地区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抗逆性较强,各方面性状均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浩油 11 号,表现出良好的增产势头,产量高,品质好,比浩油 11 号平均增幅 21. 3% ,深受广大农户喜爱,可代替浩油 11 号 油菜作为当家品种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1. 2 良种基地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累计建立青稞良种繁种生产基地 1600hm2 ,产量达 3763. 8kghm - 2 ,提供良种 6022t,大幅度提高青稞产量和良种普及率; 累计建立杂交油菜制种基地 112. 7hm2 ,户 均 增 收 1535. 27 元,成为经济的第一新增长点; 累计建立青油 14 号、青油 19 号、浩油 11 号油菜繁种基地 1000hm2 ,平 均 产 量 达 1950kg /hm2 ,提 供 良 种 1950t,通过示范达到了油菜高产栽培示范的预定指标,取得了作物结构调整较大的突破,改变了传统观念与习惯,使传统耕作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为油菜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操作经验。
1. 3 良种经营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良种收购中,认真贯彻种子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协调种粮矛盾,良种收购进度快、质量高,“十二五”期间全县累积完成粮油统一供种 2590t,良种覆盖面积达 10400hm2 。
1. 4 种子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保证“种子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加大种子管理力度,首先,加强了种子质量监督,培训了检验人员,完善规章制度,购置检验设备,加大种子检验力度,对种子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检验把关,实行质量监控,做到了不检验的种子不收购,检验不合格的种子不入库。确保了种子质量。其次,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认真学习《种子法》。会同工商部门开展种子质量检查工作,进一步净化了种子市场,十二五期间,无一例种子案件发生。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县良种推广事业不断发展,新品种和引进态势良好,但完成各项任务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 1 选育、引育种工作滞后,缺乏一批质优、多抗、增产幅度大,能够推动我县农业发展的突破性后备品种纵观门源县种子发展史,在中部浅川粮油集中产区目前种植油菜品种依旧是七、八十年代选育的浩油 5 号、浩油 11 号,多少年来,一直没有新品种替换。引进的青杂 4 号、青杂 7 号品种虽产量高,但种植区域有限,不能大面积推广; 2014 年引进的青油 21 号品种的稳定性还有待观察。
2. 2 良种生产基地规模不大、基地分散且不稳定种子生产还没有进入产业化、标准化阶段,供种能力低,全县年需种量 2300t,但统一供种 220t,统供率只有 10% 左右。
2. 3 防杂保纯措施不完善,种性下降,品种退化快对适合我县气候条件已推广的新品种,群众只用现成的,不进行提纯复壮,经过一段时间,品种退化变劣,如 80 年代推广的“门农号”、“北青号”青稞已经混杂退化,在生产上不能发挥应有的增产潜力。
3 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3. 1 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促进我县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据我县农作物品种资源、品种分布现状和全县气候特点,“以引为主,引育结合”的方针,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早熟、抗旱、耐寒、丰产性能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各类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品种不断得到更新换代。我县当前种植的 “北青”系列、“浩油”系列,互麦 14 号、民和 853、乐麦 5 号、青油 241、青油 14 号、青杂 3 号、青杂 7号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优良性状,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省内外客户的青睐。在抓好十个种子村的同时,加大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力度,特别加大在脑山地区的良种技术推广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措施,改变以粮代种的现象。从2016 年开始至 2020 年每年要引进试点 2—3 个新品种,以点带面,适应之后,大面积推广,争取每 5 年更新更换一批新的优良品种,使良种增产率保持在 30% —35% 提高到 40% ,增产率提高 5 个百分点。从 2016 年开始与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合作进行白菜型小油菜的品种改良,到2020 年选育出比“浩油 11 号”生育期长,比青杂 3 号生育期短的油菜新品种 1—2 个。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到 2020 年选育出替代北青 8 号、北青 6 号的新的青稞品种。
3. 2 加强种子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是种子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种子工作的核心,加强和巩固现有十个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到2016 年粮油特约基地面积达到 666. 6hm2 ,其中: 青稞面积 533hm2 ,油菜面积 133. 3hm2 ,年提供纯度在 90% 以上的常规良种 600t,占全县总需求量的 30% ,良种覆盖面每年增加 1 个百分点; 在珠固、仙米两乡建立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洋芋繁种基地。
3. 3 加强农作物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在抓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同时,还要重点抓好常规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投资少、见效快的办法是扎扎实实地抓好种子的粒选工作,计划从 2016 年开始,每年抓好十个种子村 66. 6hm2 粒选种子田,年提供纯度在 98% 以上的常规良种 100t,2020 年达到 300t, 2025 年达到 1000t。
3.4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不断改善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针对种子部门业务人员少,自身素质差的情况,强化自身建设,“十三五”期间,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至二次业务知识和科技管理知识培训,以适应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其振,我国种子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1997,( 2) : 5 - 6.
〔2〕刘建权,常守仁. 玉门市种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 甘肃农业科技,2006,( 7) : 42 - 44.
《门源县种子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来源:《青海农林科技》,作者:马生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