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是一种常见的作物病虫害,这种害虫抗药性比较强,难以防治,给农户带来困扰,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种农药对小菜蛾试验种群繁殖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
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试验种群净繁殖率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甘蓝品种喷施3次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小菜蛾试验种群的净繁殖率(R0)总体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茚虫威不同浓度处理下R0总体表现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以品种紫钻最为明显,药后15 d其40 mg/kg处理R0增至55.90%;小菜蛾试验种群成虫产卵量与农药的品种、浓度和药后时间有关。与各自对照相比,79.17%的处理药后4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下降,87.50%的处理药后15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上升,喷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后8 d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居多,而喷施茚虫威后则相反;单一多次施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可引起小菜蛾再猖獗,其机制可能与农药直接刺激小菜蛾生殖有关。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当年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快、抗药性强,已成为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茚虫威是恶二嗪类新型高效杀虫剂,两种农药都是目前蔬菜生产中防治小菜蛾的理想药剂[2-6],但不科学地使用会导致农药“3R”(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问题的产生。本研究针对实际生产中农户单一多次施药习惯,以小菜蛾喜寄生植物甘蓝为材料,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小菜蛾试验种群净繁殖率(R0)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探讨了这两种农药引起小菜蛾再猖獗的可能性,为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两种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4个品种甘蓝(Brassica oleracea)种子均为市售,为武汉市主栽品种,其中京丰一号(A)、夏致(C)为河北省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产品;双环王(B)为邢台双环种业有限公司产品;紫钻(D)为河北省邢台市邢研种业有限公司产品。
农药及用量: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以下简称“甲维盐”),河北润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施药浓度设2.5、5.0和10.0 mg/kg 3个梯度;2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以下简称“茚虫威”),北京华戎生物激素厂生产,施药浓度设10.0、20.0和40.0 mg/kg 3个梯度。
小菜蛾试验种群:2011年10月在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湖基地甘蓝菜地采集田间小菜蛾,在室内用未接触任何农药的甘蓝叶片连续饲养,作为室内供试种群。
1.2 试验方法
甘蓝苗于2012年4月10日定植于防虫网大棚(规格38 m×6 m×2.8 m)内,采用深沟高厢双行栽培,大行距0.9 m,小行距0.3 m,株距0.5 m。4个甘蓝品种、2种农药、3个浓度梯度,共24个处理,甘蓝随机区组排列,各品种以未施药甘蓝为对照。于甘蓝结球期5月11日第一次施药,后每 5 d追施1次(与农户田间防治习惯间隔期一致),连续追施2次。第三次施药后于药后4、8、15 d采集内叶,用打孔器打成直径9 cm的圆片后置于培养皿(直径9 cm)内,每皿2片,每皿放置小菜蛾2龄幼虫20头,重复3次(每处理60头)。小菜蛾2龄幼虫置于养虫室 [温度(24±1)℃、相对湿度为(70±10)%、光/暗=12h/12h]内持续用取样叶片饲养至蛹,计算化蛹率;蛹羽化后计算成虫羽化率和雌虫比例;羽化后随机挑选健康雌雄成虫1对配对交配产卵,每2 d收集1次卵块,直至雌虫全部死亡,计算单雌产卵量;取前2 d所产卵块观察卵孵化情况并计算卵的孵化率,随机挑选初孵幼虫20头至培养皿内,饲养至2龄,计算至2龄幼虫存活率,并计算每处理每次重复种群的净繁殖率(R0),R0=化蛹率×羽化率×雌蛾比例×单雌产卵量×孵化率×初孵幼虫至2龄幼虫存活率×100%。以对应的对照小区内采集叶片饲养幼虫为对照。试验数据采用SPSS 18.0中LSD分析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甲维盐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净繁殖率的变化情况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甲维盐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净繁殖率的变化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4个品种甘蓝喷施甲维盐3次后,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小菜蛾种群的净繁殖率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药后4 d比对照下降的处理居多(占58.33%),药后8 d回升(比对照上升的处理占66.7%),药后15 d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持续增至83.33%,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京丰一号甘蓝喷施甲维盐3次药后4 d 3个不同浓度处理的平均净繁殖率均低于对照,药后8、15 d则均高于对照,且药后15 d小菜蛾种群的净繁殖率随浓度的增加增殖加快,但9个处理与各自对照相比均无差异。对于双环王、夏致和紫钻这3个品种,净繁殖率随甲维盐浓度增加变化无规律。
2.2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茚虫威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净繁殖率的变化情况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茚虫威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净繁殖率的变化情况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茚虫威不同浓度处理下小菜蛾种群的净增值率总体表现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以品种紫钻最为明显,其40 mg/kg药后15 d处理R0增至最高为55.90%,为处理最高值。茚虫威处理双环王药后4、8和15 d,与各自对照相比,小菜蛾种群的净繁殖率均下降,且药后8 d,20、40 mg/kg浓度处理以及药后15 d 10 mg/kg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对于品种京丰一号、夏致和紫钻,除京丰一号喷施茚虫威40 mg/kg药后4 d、10 mg/kg药后8 d,夏致喷施茚虫威10 mg/kg药后8 d,紫钻喷施茚虫威40 mg/kg药后4 d、10和40 mg/kg药后8 d均低于各自对照外(均无差异),这3个甘蓝品种的其他处理净繁殖率均高于对照,且10 mg/kg处理京丰一号药后4 d,20 mg/kg处理夏致药后8和15 d,40 mg/kg处理紫钻药后15 d显著高于各自对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3.83、5.23、2.53和2.39倍。
2.3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农药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产卵情况
取食喷施不同浓度农药的甘蓝叶片后小菜蛾的产卵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农药对甘蓝小菜蛾成虫产卵量的影响因品种、处理浓度和药后时间不同而有所不同。与各自对照相比,79.17%的处理药后4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下降,降幅在0.69%~57.30%,其中京丰一号喷施甲维盐、夏致喷施茚虫威处理成虫产卵量全部显著低于对照;甘蓝紫钻喷施甲维盐5.0、10.0 mg/kg、茚虫威20、40 mg/kg后4 d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高于对照,其中甲维盐处理差异不显著,而茚虫威20 mg/kg处理高于对照50.92个百分点,差异显著。而药后15 d,87.50%的处理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高于各自对照,其中对于夏致,甲维盐5.0、10.0 mg/kg、茚虫威10.0 mg/kg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37.72、37.95、86.81个百分点;对于双环王,仅甲维盐5.0 mg/kg处理显著比对照多出51.44个百分点;对于京丰一号和紫钻品种,各处理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药后8 d,喷施甲维盐后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8个)多于比对照下降的处理数(4个),而喷施茚虫威后比对照上升的处理数(5个)少于比对照下降的处理数(7个);但药后8 d不管是喷施甲维盐还是茚虫威,处理双环王后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都下降,且喷施茚虫威3个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中,甲维盐和茚虫威处理甘蓝后,小菜蛾室内种群的净繁殖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管是先下降后上升还是逐渐递增,至药后15 d多数处理比其对照上升,这与其成虫单雌产卵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试验浓度下(低于田间推荐用量)单一多次使用甲维盐和茚虫威可以促进小菜蛾种群繁殖,这种增殖作用与刺激生殖相关,推测不合理地使用这两种农药可以刺激小菜蛾繁殖力增强而引起小菜蛾猖獗发生。前人的研究亦已证实农药可以直接刺激害虫生殖,例如,药剂使稻飞虱产卵量增多是溴氰菊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的原因之一[7],扑虱灵与吡虫啉也能刺激三化螟产卵[8],甲胺磷具有刺激褐飞虱种群增长的作用[9]。
引起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农药(如使用次数及浓度、施药方式及时间等)、寄主(如品种、种植时间等)、害虫(如抗药性、迁飞性等)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甲维盐和茚虫威对小菜蛾种群净繁殖率及生殖的影响因甘蓝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说明除了农药刺激害虫生殖的作用外,还存在其他的诱导机制,如喷施农药后改变甘蓝营养使之有利于小菜蛾取食等,还有待作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 夏,李振宇,吴青君,等. 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 应用昆虫学报,2011, 48(2): 247-253.
[2] 吴玉东,宁清丽,曹春梅,等. 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2013, 26(1): 16-17.
[3] 刘 佳,李易初.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药效试验报告[J]. 中国林副特产,2012(1): 28-29.
[4] 沈洪光,刘 琳.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J]. 上海蔬菜,2010(2): 76-77.
[5] 陆信仁,王世忠,何欢宇,等. 15%茚虫威乳油防治小菜蛾幼虫田间药效试验[J]. 上海蔬菜,2012(5): 46-47.
[6] 王士军,张树发,李文香,等. 张家口地区小菜蛾对5%茚虫威EC的毒力测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30-32.
[7] 王荫长,范加勤,田学志,等.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飞虱再猖獗问题的研究[J]. 昆虫知识,1994,31(5):257-262.
[8] 吴进才,王爱华,许俊峰,等.两种选择性农药的使用对刺激三化螟产卵及水稻生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0):1163-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