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常见的病害之一,病情严重的会使水稻大幅度减产,给农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就分析了稻瘟病的种类与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与方法。
《北方水稻》是我国唯一一本以报道粳稻产业发展为主的科技期刊,办刊过程中,始终围绕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办刊宗旨,立足我国北方稻区,面向全国,汇集先进的水稻科研成果、最新的生产技术,整合品种、农资、粮机等资源,完美诠释粳稻产业,全方位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信息,深受广大读者青睐。
稻瘟病是五华县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水稻受稻瘟病危害后一般减产10%~30%,高的可减产50%以上甚至失收[1-2]。了解稻瘟的病症、发生流行条件及传播、防治技术,对水稻生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病症种类与识别
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1.1苗瘟
发生在谷粒萌发后的鞘叶期或转青期,当叶片伸长1~2 cm时感病,一般不形成明显的病斑,病苗变黄褐色或灰褐色而枯死。
1.2叶瘟
(1)慢性型病斑。褐色,纺锤型。病斑外围黄色,中层红褐色,中央灰白色,上下两端有沿叶脉发展的褐色线条。病斑大小不一,但形状基本一致。
(2)急性型病斑。椭圆型,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层,传染快,在环境改变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1.3节瘟
节瘟多数发生在抽穗前后,以离地不远位置的发生较多,有时2~3节同时发病,伸离叶鞘后的茎节部感病后,初期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点,褐点扩大后变黑色,并常围绕节部发展,节部组织糜烂断折,植株倒伏枯死,有的节部病斑还可向节间伸延,甚至造成茎秆弯曲。
1.4穗颈瘟
又称吊颈瘟,在穗基部节上发病,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充实,发病早时,形成白穗或谷穗包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病损失则较轻。
1.5谷粒瘟
颖花在开花前最易感病,病斑大,黑褐色或灰黑色,可蔓延至整个谷粒,米粒变黑,不充实。谷粒在后期发病,病斑呈椭圆形,褐色,米粒较充实。
2危害特点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在秧苗期危害,造成缺秧死苗;在分蘖期至抽穗期危害,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造成枯萎,不长新叶或枯死;在抽穗期危害造成白穗、半白穗或造成谷穗包不抽穗;在抽穗期至黄熟期危害水稻的结实和千粒重,不能充实,米质下降等。
3流行条件
稻瘟病发生流行的程度,与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田间菌源、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3.1品种抗病性
一般杂交稻比常规稻易感病,如天优998、秋优998;米质优良、不耐肥的品种易感病,如糯稻最易感病。而茎秆坚硬,株型集散适中,叶片大小适中,则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苗期以四叶期发病较重,二叶期发病较轻;本田以分蘖至拨节期发病较重,拨节以后发病较轻;穗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其组织最薄,抽穗后7 d抗病性逐渐提高。
3.2气候条件
影响稻瘟病发生流行的气候因素主要是湿度[3]。而温度一般均适合稻瘟病的发生流行,温度超过32 ℃时,才能起到抑制作用。地处粤东的五华,早造育秧后期和大田分蘖期间,阴雨天气较多,叶瘟常会发生,6月龙舟水正值早稻抽穗扬花,气温高,雨水充沛,经常出现闷热天气,最易引起严重的节瘟和穗颈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晚造水稻进入抽穗期,此时雨量虽少,但露水多,晨雾重,穗颈瘟和节瘟也会发生流行。
3.3栽培条件
(1)施肥。对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极大。氮肥施用过多过迟,使叶色浓绿,如晚造烤烟迹地,残肥量大,又增施大量氮,会促使稻瘟病严重发生,施肥不均或过肥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无机肥比有机肥施用的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容易发病。
(2)排灌水。长期深灌的稻田和蓄水不良的沙质田,稻株抗病力降低,容易发病。因此,适时排灌水有利于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3)合理密植。抛植的密度大,造成通风透气不良,不利于水稻光合作用,而增加田间湿度,容易发生稻瘟。
4传播途径
当环境条件不适合时,稻瘟病菌暂时潜伏起来;环境条件适宜时,表现出病症,并且可以重复多次,从而导致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流行成灾。
稻瘟病菌在病谷、带病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稻草。播种带菌种子易引起苗瘟和叶瘟。在露天稻田边缘未腐烂的带病稻草遇雨便迅速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由水源、气流传播到稻田,在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稻株引起发病。病菌在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其他稻株上,引起再次侵染。在有利病苗的条件下重复侵染可以进行多次,本田由早造稻传到晚造稻,不断危害。晚稻收割后,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带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5防治方法
5.1选用抗病品种
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4]。
5.2消灭初侵染源
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
5.3加强肥水管理
抓好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是防治稻瘟的重要环节。施肥必须根据水稻品种的耐能性、土壤的种类和当时的气候情况,做到适时适量和均匀施肥。氮、磷、钾相结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和健身栽培,以提高水稻的抗病力。
5.4药剂防治
根据田间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在分蘖期开始施药1~2次,在水稻破口期施药尤为重要,齐穗期再补施1次药,即能控制稻瘟病的危害。用药应选用高效对口的20%三环唑1 500 g/hm2、稻瘟灵1 500 g/hm2、50%瘟克星900 g/hm2,或康稻夫,或进口富士一号等,防治效果很好。
6参考文献
[1] 张欣.水稻稻瘟病危害与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2):33.
[2] 张志,李桂华,辛亚丽,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7,169.
[3] 邓珍,郭水连.水稻稻瘟病与气候条件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2):135-136.
[4] 王国筱,刘光胜.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汉中科技,2009(5):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