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消长规律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7-27 13:54 热度:

   纹枯病是由角担菌属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阶段为禾谷丝核菌。主要寄生在小麦、大麦、谷子、高粱等禾本科植物上。文章介绍了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消长规律,分析总结了其发生原因及发病症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新疆农垦科技

  《新疆农垦科技》农业科技杂志,创刊于1978年,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主办。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作物栽培技术、园林技术、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技术、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育种技术、科学施肥、农副产品加工利用、新品种介绍、新技术应用、科技论坛、科技工作者建议、国外科技考察、科技新成果、科技大世界、信息选萃、开发指南、试试看等二十多个栏目。内容丰富,版面新颖,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视野广阔。读者对象为各级农业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垦职工及广大农民朋友。

  近几年,淮北地区小麦种植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纹枯病逐年加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几年研究,初步摸清了其发病规律,明确了综合防治技术,现综述如下。

  1田间消长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秋播后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和茎秆,田间发病过程分为5个时期。一是冬前发病期(秋播—越冬期)。三叶期前后始见病斑,后有扩展,但病株率低,严重度低。二是越冬静止期。在越冬期,当气温低于10 ℃不利于核谷丝核菌活动,病菌停止生长,病害停止扩展,病情稳定。三是早春发病期(返青期—拔节期)。小麦返青后病害在株间水平扩展,病株率增加,至拔节期,严重田块病株率达100%。四是发病高峰期(拔节期—抽穗期)。小麦拔节后,病斑向上扩展,严重度增加,造成实质性危害,严重田块出现枯孕穗。五是停止发展期(抽穗后)。茎秆变硬,阻止病菌扩展,病情稳定,小麦生长中后期,病部产生菌核。

  2发生原因

  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发生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年度间发病主要受天气条件控制,地区间发病差异受生态类型和人为因素影响。

  2.1菌源基数

  菌源在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危害,菌源基数越大,病情发生就越早越重,所以土壤中的菌丝和和菌核是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2.2气候条件

  淮北地区近几年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病菌侵染,延长了冬前发病期,因而发病重;小麦在春季如遭受冻害,抗病力就会降低,发病也重;在生长中后期,雨水过多,田间湿度大也会导致该病害严重发生。

  2.3农业技术措施

  (1)肥料运筹。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量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田间发病程度呈上升趋势;随着钾肥的增加,田间发病程度呈下降趋势;磷肥的施用量对发病程度无明显影响。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对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氮>钾>磷,最高茎蘖数与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二者之间呈正直线回归关系:随着最高茎蘖数的增大,田间发病程度呈上升趋势,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千粒重二者之间呈负直线回归关系:随病情指数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因此,为控制小麦纹枯病,达到增产目的,应控氮、保磷、增钾,同时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控制最高茎蘖数,在小麦孕穗、抽穗期应减少氮肥的施用。

  (2)品种。据2003—2005年调查,不同品种感病力不同,而濉溪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大都中感或轻感纹枯病。抗纹枯病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滞后于实际生产的需要,这是纹枯病发生重、危害损失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土壤。通过调查试验发现,沙土重于两合土,其次是砂姜黑土,淤土地发病最轻。

  (4)栽培技术。播种过早、播量大,田间发病就重,千粒重明显降低。另外,草害较重,光照不足,也会造成发病严重。

  3发病症状

  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呈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的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

  4综合防治技术

  从实际出发,根据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影响发病因素,分析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总体思路,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建身重病田栽培为目标,种子处理为重点,早春辅以重病田喷施药剂。但当前对小麦纹枯病仍然存在重治轻防现象,导致投入大,效果差。因此,加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规律的研究,提高隔年长期预报及中、短期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科学地指导用药,做到防治并重,十分重要。

  4.1农业防治措施

  (1)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目前生产上虽无高抗纹枯病的品种,但选用当地丰产性能较好、抗病性较强的轻感病品种,在同等条件下,可降低病情20%~30%。

  (2)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性[1]。

  (3)适时进行排水降渍。促进小麦根系发育,适时用药除草,对防效失时的田块,进行人工拔除[2]。

  (4)合理轮作,对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注意多施有机肥,施肥时注意控氮、保磷、增钾,在小麦孕穗、抽穗期减少氮肥的施用[3]。

  4.2化学防治

  首先要抓住各个生产环节的主要病虫害,因时因地制宜,把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与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协调起来,实施科学、简便、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秋播时,采用25%粉锈宁,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量的0.2%。起身期如田间病株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2~3级,应加以防治,可用5%井冈霉素150 g/hm2,对水750~900 kg/hm2,喷麦苗基部,7 d后再喷1次。孕穗期用25%粉锈宁750 g/hm2,对水1 500~1 800 kg/hm2进行喷施。如病虫同时发生,可采用与杀虫剂混用,达到兼治的目的。另外,中后期喷药防治时应轮换用药,以免纹枯病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效。沙土地、二合土务必要进行化学防治,而且要早防,以防2遍为好,粘土地可视发生早晚及轻重防1~2遍[4]。

  5参考文献

  [1] 李耀武,李焕应,张邦寒,等.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6.

  [2] 王志顺,陈桥生,张道荣,等.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145-146.

  [3] 赵干青,王欣,刘涛,等.小麦纹枯病严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8(9):33-34.

  [4]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85-88.

文章标题:小麦纹枯病消长规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255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