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7-06 14:11 热度: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几年,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文章介绍了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原因,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由吉林省科技厅主管,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合办,着重报道有玉米科学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及有关其他生物、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等科技文章。

  1发生症状

  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一是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二是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平均温度在30 ℃左右,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即开始发病,32 ℃左右时发病最快。地势低洼,排水不好,栽培技术不当,如过度密植,施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的各种损伤均会加重发病[2]。三是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2发病原因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 ℃,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 ℃,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3]。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这是因为土壤中适宜的温湿度病菌孢子易萌发,与玉米的适宜生育期相吻合,导致发病率增高。一般平地发病较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沙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上中旬。究其原因,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玉米生长中期,生长迅速,组织柔嫩,茎基部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大,最易感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染病心叶失绿萎蔫,引起腐烂,易被拔出。接种试验表明:接种禾谷镰刀菌高湿、中湿2个处理发病率均为35.71%,低湿发病率21.43%:串珠镰刀菌处理的中湿、低湿发病率均为14.28%,高湿处理发病率为0,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因此,土壤湿度是影响病原菌致病性的主要因子。品种间对茎基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一般株型平展的比紧凑的发病重。

  3综合防治措施

  一是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比较相对有抗病的品种,筛选出来,逐年比较不断更新,因地制宜年年选拔。二是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合理灌溉。发现玉米植株田间发病时及时将发病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注意低洼地雨季排除积水。初发病期,剥除叶鞘,在茎病部涂刷石灰水(热石灰500 g加水5~10 kg)。轻病株可用刀轻轻割去病斑。茎基部发现有病症时,可将四周土扒开,以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将发病盛期过后培土。三是轮作。实行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4]。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四是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150 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 kg/hm2。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施硫酸锌22.5~30.0 kg/hm2、尿素225 kg/hm2、三元复合肥225 kg/hm2,可增产8.4%~10.2%。五是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1 g风干土中接种100万个哈茨木霉或绿色木霉的孢子悬浮液,对镰刀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在土壤中接种木霉菌并加入微量的三唑酮4~6 mg/g土,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更显著。同时,在种子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拌种,或用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等对玉米茎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王晓鸣,戴发超.1998年玉米茎基腐研究总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0.

  [2] 徐作埏,张传模.山东玉米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5,15(2):103-108.

  [3] 郎剑锋,杨蕊,赵荣艳.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10(5):2419-2420,2426.

  [4] 谢富欣,黄秋平,赵花周,等.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5(3):93-94.

文章标题: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214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