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在甘薯的生长过程中,水分对植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土壤及环境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本文是一篇工程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盐碱地甘薯块根粉糊化特性研究。
摘要:在黄河三角洲砂壤土盐分平均含量为0.31%情况下甘薯能够正常生长,其土壤养分基本可以满足生长需要,而且种植甘薯有利于降低土壤耕作层的含盐量。同一生态环境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之间的黏度特征值差异很大,达到显著水平;供试11个品种在东营试验点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后黏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平均值均高于泰安试验点;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平均值低于泰安试验点。东营盐碱地甘薯块根粉糊化温度平均值为79.08℃,变异幅度为-3.52%~1.85%;泰安试验点糊化温度平均值为79.36℃,变异幅度为-3.80%~2.80%。不同类型间比较发现,以徐薯18和徐薯22为典型的淀粉型品种,糊化特征相对稳定,而食用型品种间差异比较大。
关键词:甘薯,盐碱地,块根粉,糊化特性
甘薯为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已广泛应用于轻工业,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1]。甘薯根系发达,茎蔓再生不定根的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可在贫瘠沙荒地和含盐量0.5%的盐渍地上栽植。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耐盐碱程度差别很大[2~4],其淀粉糊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5]。而关于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的块根粉性状差异情况,研究报道较少[6]。2011年我们在胜利油田孤东农场(东营黄河入海口处)和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对一组特定的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进行了试验,以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产的块根粉糊化特性。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当地生产上的主推品种,分别为:淀粉型甘薯品种徐薯18(K1)、徐薯22(K2)、泰中9号(K3)、阜徐34-20(K4)、商薯19(K5)、济薯23(K6)、徐25-2(K7)、济农2204(K8)、烟04187(K9);食用型品种:西农431(K10)、泰中6号(K11)。
1.2试验地点与设计
一组试验在胜利油田金润农业公司孤东农场(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仙河镇)进行,前茬为棉花。另外一组试验在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柴庄村(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能源型甘薯高效育种基地)进行,前茬为花生。6月4日栽插薯苗,9月25日收获。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5行区,行长5 m,行距80 cm,小区面积20 m2。收获时选取中等薯块测定分析。烘干方法:称取鲜薯样本300 g左右,在105℃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0.5 h,再在7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
1.3块根粉糊化特征值测定
将烘干薯片用微型植物粉碎机(型号FZ102)粉碎,筛孔直径0.5 mm。糊化特性RVA黏度采用澳大利亚新港公司生产的SUPER3型快速黏度仪测定,选用的模式标准是LS/T6101-2002,每个样品重复4次。糊化特性测定了高峰黏度(Peak Viscosity,PV)、低谷黏度(Trough Viscosity,TV)、稀懈值(Break Down,BD,即高峰黏度和低谷黏度之差)、最后黏度(Final Viscosity,FV)、反弹值(Seback,SB)、峰值时间(Peak Time,PT)、糊化温度(Pasting Tempeature, PTP)共7个参数。
1.4土样测定
薯苗栽插前,分别取耕层土样测定含盐量和速效氮磷钾情况。水溶性盐总量采用残渣烘干法测定,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1.5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分析,LSD-t法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含盐量和养分含量变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营试验点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31%,基本符合甘薯生长的条件;速效氮含量为37.03 mg/kg,比高产土壤含氮量稍低;速效磷含量比较适合甘薯生长;速效钾含量高,有利于甘薯创造高产。砂壤土透气性好,有利于甘薯生长,但黄河三角洲地势较低,土壤排水不畅,易发内涝,又不利于甘薯生长。甘薯收获后,土壤养分均有所下降,这符合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土壤盐分含量也降低,0~20 cm土层只有种植时的23.87%,其原因可能是:匍匐茎蔓覆盖地表后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盐分被淋溶于深层所致。
工程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季刊,ISSN1671-6523cn36-125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