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环境不仅仅是气候和土壤环境,还有植物种植的密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植物密度和产量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快速发表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不同品种与密度对玉米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围绕户县表现好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开展中高水肥条件下的创高产合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陕单609和郑单958均适合在户县种植,在中高水肥条件下合理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2个品种适宜在户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中推广。
关键词 玉米,品种,密度,生育进程,产量
随着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户县粮食生产迈上了新台阶,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笔者于2014年对陕西省近年审定并适合户县种植的24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丰产性、抗逆性的综合性状的筛选鉴定,陕单609和郑单958表现突出。为了进一步探索这2个品种创高产的合理密度,研究不同密度的产量表现以及品种增产潜力,指导全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设立了此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户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千亩方涝店镇小坳河村,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土壤为�v土,前茬作物为小麦。前茬小麦成熟后期,对试验地地力进行了采土化验,土壤有机质18.9 g/kg,碱解氮70.5 mg/kg,速效磷20.6 mg/kg,速效钾154 mg/kg,pH值8.12。参试品种为陕单609、郑单958。按高产创建活动百亩方高产要求10.5 t/hm2制定了配方施肥比例,施纯N 214.5 kg/hm2、P2O5 75 kg/hm2、K2O 48 kg/hm2。
1.2 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处理,即陕单609、郑单958;密度为副处理,设置6个密度,分别为5.25万(大田种植密度)、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共12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1-3]。小区实行等行距种植,6行区,行长7 m,行距60 cm,小区面积25.2 m2,试验占地604.8 m2,东西垄向,试验地四周种植大田玉米。
1.3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玉米生长期间苗期高温干旱,发育受到影响,拔节后雨量充沛,生长正常,灌浆中后期阴雨过多,光照少,气温低,影响灌浆,成熟期推迟。
1.4 试验实施
小麦收获后及时旋耕灭茬,秸秆还田。6月13日人工拉犁开沟,人工点播,人工覆土,施底肥尿素135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种肥分开。播种后及时灌水,踏实土壤,保证全苗。6月20日出苗,6月26日化学除草,6月29日间苗,7月5日定苗,7月16日追施拔节肥尿素195 kg/hm2,7月29日大喇叭口期结合培土追施尿素195 kg/hm2 [4-6]。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玉米生育进程及其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2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不断提高。生育期2个品种较常年推迟3 d。空秆率和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病害由于品种和天气原因没有发生。
2.2 各处理玉米产量构成及产量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秃顶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均有所降低。产量以郑单958密度6.75万株/hm2最高,为9 166.7 kg/hm2,陕单609和郑单958密度6.00万株/hm2并列第2位,产量为8 968.3 kg/hm2。陕单609密度9.00万株/hm2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4 801.6 kg/hm2。从各品种表现来看,郑单958以6.75万株/hm2密度产量最高,陕单609以6.00万株/hm2产量表现最好。郑单958高密度情况下表现优于陕单609,陕单609低密度情况下表现优于郑单958。说明陕单609的单株潜力优于郑单958。从2个品种整体分析各密度产量表现,6.00万株/hm2密度产量最高,其次是6.75万株/hm2,9.00万株/hm2产量最低,超过6.75万株/hm2以上密度,随密度的增加产量降幅较大(表3)。
从表4可以看出,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误差较小,数据可靠。主处理品种间差异显著,副处理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需要进一步分析。通过进一步的测验分析,主处理2个品种间的处理差异值小于t0.05SD,说明从6个密度的整体处理表现来看,品种间处理差异不显著。副处理密度间除6.00万株/hm2与6.75万株/hm2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密度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5)。6.00万株/hm2与6.75万株/hm2 2个密度产量差异不显著,并非完全因密度原因所造成,而与2个品种表现差异有直接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并且品种不同,最佳密度不同。陕单609单株潜力较大,郑单958耐阴雨能力占优,陕单609在中低密度表现突出,即在户县现有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优于郑单958,郑单958在阴雨和高密度条件下优于陕单609。除6.00万株/hm2与6.75万株/hm2密度因品种表现不同造成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密度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试验设计中密度差异偏大,不能更准确地了解户县创高产的密度范围。灌浆中后期连续低温阴雨寡照,不能充分地反映出品种的增产潜力,以及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创高产密度,这些均有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探索研究。从试验中还可以看出,2个品种都是适合户县种植的优良品种,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为宜。因此,陕单609和郑单958均是适合户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大田生产推广的品种。
4 参考文献
[1] 杨艳,冷远康.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647-1649.
[2] 赵成昊,景希强,王孝杰,等.辽南地区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5):109-114.
[3] 冯尚宗,王世伟,彭美祥,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3):1-5.
[4] 侯月,王鹏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结构的差异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21(3):25-27.
[5] 黄安霞,覃嘉明,秦洪波,等.广西旱地玉米不同密度和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4):19-22.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推荐杂志《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