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畜禽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但是有些地区的农村生猪散养的模式比重依然很大,给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散养模式下猪疫病的防治现状,同时论述了如何提高猪疫病的防治对策,希望为相关的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散养猪; 疫病防治; 现状; 对策分析;
1 、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现状
1.1、 农村中专业的防疫工作人员短缺
对农村地区的养猪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有些地区的农村都没有配置专门的生猪防疫人员,有的地区甚至养殖户自己治疗,不利于疫病的治疗和防控。其次,为了提高防御的效果。农村中的养殖户需要成立专门的防疫小组,但是因为受到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导致许多的设想都没有付诸实践。最后,虽然有些农村已经建立了防疫小组,但是还存在着防疫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防疫的效果。
1.2、 疫苗管理存在问题
为了有效的防止疫病的发生,可以采取疫苗防治的方法,而疫苗的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疫苗是否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在农村地区存在着疫苗管理不当的问题,因为农村地区的兽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需要负责多个村子的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很难对疫苗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疫苗失去效果。
1.3、疫苗注射操作流程不当
在农村猪散养模式下,农民需要自行购买疫苗进行疫病的防治。在具体的防疫过程中,许多农民都是凭借经验来完成免疫工作,很容易导致注射操作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疫苗效果的发挥。
1.4、 不能科学的处理病死动物
农村散养猪模式下,生猪经常会出现病死的现象,需要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措施。经过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养殖户不重视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到河流当中或者荒山野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2 、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对策探讨
2.1、 健全农村生猪防疫体系
建立农村生猪防疫体系对疫病的防控非常的重要。首先,应该加强对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其次,在基层兽医聘用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选拔和招聘,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最后,重视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薪资和待遇,留住更多优秀的防疫人员,为农村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 加强对防疫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农村疫病防治的过程中,防疫工作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防疫的效果。为此,应该定期对防疫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防疫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认识到农村散养猪模式下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定期培训能够让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和理念,在具体防疫的过程中能够将其应用和推广。
2.3 、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
当前农村散养猪主要采取粗放化的养殖方式,加之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生猪的生长缓慢,也经常出现疫病。在此背景下,应该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为生猪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首先,重视对养殖条件的改善,每天清理舍圈内的粪便,保证圈舍的干净和卫生。其次,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避免病原菌的滋生,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为猪只提供充足的健康饮水,保证饮食的干净和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2.4 、建立农村散养猪疫病工作医疗体系
在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控的过程中,应该要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控的原则,加强对疫病工作医疗体系的建设,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农村疫病防控工作一线。将散养猪发病的概率降到最低,推进农村散养猪模式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应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疫病防治工作医疗网,对每个养殖户猪只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监督疫苗接种情况,保证疫苗防治的手段能够全面的落实。
2.5 、重视对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农村地区的养殖者因为受到知识能力水平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重视疫病的防治工作。为此,上级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控重要性的宣传,让更多的养殖者认识到散养猪模式下的疫病防控更加重要,才能积极有效的配合防疫工作人员的防疫工作,提高防疫的效果,减少猪只患病的可能性。
3、 结束语
现阶段,农村地区散养猪的模式比较粗放,管理不科学,加之受到环境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只的生长比较缓慢。在此背景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村生猪散养模式,重视对养殖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还应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散养注意病的防治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任样英.散养猪疫病防治在农村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农技服务,2017(6):138.
《农村散养猪疫病的防治》来源:《兽医导刊》,作者:陈恒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