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旦产生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巨大疫情。在平常工作中就需要重视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本文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措施。
《内陆水产》长期坚持“面向市场,传递信息”的办刊方针,以“服务企业,致富渔农”为宗旨,为企业、专家学者、经销商、养殖户、以及流通环节的人士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2008年,《内陆水产》通过版面和内容上的一系列改革,成功地完成了从学术性刊物到市场型刊物的转变。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得不到严格预防和控制就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能够满足实际要求,在工作中就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此控制预防。本文将重点探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如何实现综合预防。希望通过对此分析将能够使得人们对这些工作能够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1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造成巨大影响,在工作中就应该及时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够真正把疾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1建立隔离制度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旦产生之后就应该建立起隔离制度,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隔离制度。要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来避免疫情传播、蔓延。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害人害己,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已已发病的池塘和地区需要及时封闭,池内的养殖动物不能够在向去其他池塘或者地区转移。专业人员还应该及时清理发病死亡尸体、一旦发现之后就需要及时掩埋、销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产生更大危害。
1.2采取消毒措施
在工作中还需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苗种放养前就需要先行消毒,无论苗种是否健康都需要进行消毒。高锰酸钾、漂白粉是最常见的消毒药品,对于这些消毒药品应该是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灵活消毒。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工具进行消毒。水产养殖过程中是需要利用各种工具的,对于木制工具、塑料工具以及网具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
1.3具体隔离措施
对病原传播进行有效隔离是避免动物疾病造成巨大危害的必须措施。在实际隔离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养殖环境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病死或者已经无可救药的动物,此时就应该及时深埋或者销毁。为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就需要在远处销毁;对于那些带有病原的动物要及时发现,及时隔离,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防止传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于曾经使用的工具也需要进行消毒,病原也能够通过工具来进行传染。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造成传染,那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还可以设置专门工具。
2提高种群免疫力和抵抗力
为了保证安全,在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养殖种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工作中要加强健壮苗种的培育和放养工作。在苗种生产过程中要选择那些经过检疫之后不带传染病原的亲本。为了保证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还应该投喂优质饲料。饲料的选择对整个生产过程是会产生影响的。在平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坚持人工投喂饲料,这样做才能够满足养殖群体大量和全面的营养物质需要。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不同养殖对象和发育阶段来选择最佳饲料原料。这些饲料原料也应该进行合理调配、精细加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鱼、虾类等水产养殖动物都能够吃到营养全面的饲料。优质饲料对于提升水产养殖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与此同时在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降低应激反应。从以往经验来看,实际工作中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都是可以称之为应激原的。所谓应激反应主要指的是养殖动物对应激源的反应。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应激过于强烈就会使得养殖动物能量消耗过大,最终导致其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这样动物患病的机率就会增大。正因为如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就必须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来逐步降低应激原强度,这样做将能够有效维护和提升机体抗病力。
3重视养殖管理
为了提升实际工作水平,还应该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逐步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才能够实现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要从用水和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来采取措施。在用水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保证养殖过程中具有良好水质,有助于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受到原生物侵袭。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管理,这样有助于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水质动态变化情况,还能够及时纠正那些不利于养殖动物生长的因素。亚硝酸盐、溶解氧、水体透明度、非离子氧是最典型的指标,在用水管理中要高度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