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症在现代养猪业中比较常见,造成猪咬尾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还是因为营养不全面、管理不当造成的,本文针对猪咬尾症提出了几点治疗措施。
《中国猪业》创刊于2006年,系服务于猪产业的综合指导与技术相结合的期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期刊。《中国猪业》杂志是首家全国性为生猪产业服务的专业性期刊。《《中国猪业》杂志采用标准16开本,四封铜版纸彩色印刷,外观形象新颖、美观。
猪咬尾巴是舍饲猪的一种异常行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饲养环境的改变,猪咬尾巴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大型饲养场集约化规模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巴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势必影响其生长育肥,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更严重的发生感染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损失。
造成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饲料营养不全、环境恶劣、管理不当以及寄生虫疾病等几个方面,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
一是合理配制日粮,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料中营养元素搭配不平衡或饲料中原料质量差而造成饲料中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容易造成猪营养代谢紊乱,发生异食癖,导致相互之间的撕咬,诱发猪只咬尾症。因此,要消除“有啥喂啥”的陈旧观念,改善日粮配方,方能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1]。特别要满足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当发现咬尾现象时,及时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针对营养不足的部分尤其是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要及时补饲,以消除营养失衡诱发的咬尾症。
二是加强猪群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分群。一般每群饲养6~8头为宜。育肥猪可采取同窝组群或将体重、来源、体质、采食习惯和性情相同或相近的猪组群饲养。同窝组群就是从断奶开始,实行同窝转群培育,同窝转群育肥;相同体重组群是打破原窝和性别的界线,将体重、性情相近的猪放在一栏内饲养,合群并圈时宜在夜晚进行,组群时要给猪群用温水(冬季)洗澡,或在猪体表或鼻孔周围喷洒来苏儿药液,影响其嗅觉以达到防止争斗的目的;也可采用看护办法稳定猪群,以防咬斗造成损失。组群后要勤于观察,加强调教,对有咬斗现象的猪只应单圈饲养[2]。另外,为防止应激诱发猪咬尾症的发生,可通过饲料和饮水途径给予抗应激药物。其次,控制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猪只的采食、饮水,生产中,若不加注意,特别是拥挤圈养极易造成咬尾异常行为发生。因此,应控制每圈(栏)的饲养头数,保证每头猪有充足的采食、饮水和休息空间。一般体重小于25 kg的猪喂养4头/m2,体重在25~50 kg时喂养2头/m2,体重50 kg以上时喂养1头/m2,寒冷的冬季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第三,及时去势。一般而言,猪去势时间越早流血越少,应激也越小。用于育肥的杂交仔猪,应去势后再育肥,特别是公猪。猪去势后性情温顺,既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又可防止咬尾现象发生。第四,做好定期驱虫及防蚊蝇工作。特别是当猪只发生猪虱和猪疥螨病等体外寄生虫时,为了止痒而啃咬或摩擦,进而引起尾部出血,由此刺激其他猪发生撕咬,引发咬尾症。可使用精制敌百虫溶液涂擦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1周后重复注射1次预防。在蚊虫较多的季节,要定期施药杀灭,防止蚊蝇影响生猪安静休息。第五,采取断尾措施。因猪的视觉不发达,猪尾的摇动易给猪只造成视觉错误,引起争咬现象发生。因此,为防止猪群的咬尾恶癖,在不影响商品猪销售的情况下,可采取小猪断尾方法饲养。生后2日龄内的小猪,最好不超过7日龄,日龄越小,应激越小,用断尾钳在距尾根2.5 cm处,连续钳2钳子,2钳的距离为0.3~0.5 cm,经5~7 d尾骨组织由于被破坏停止生长而干掉脱落。
三是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首先,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根据猪的年龄和生产性能,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且要保证猪舍通风换气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正常,以使猪舍冬暖夏凉、清洁干燥,并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除。其次,做好生产区、圈栏和猪体表的消毒工作。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病猪的粪尿、排泄物及其分泌物,被病猪污染的土壤、用具、畜舍等要定期进行消毒[3]。消毒前要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才能使消毒更彻底、更有效。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来苏尔、过氧乙酸、菌毒敌、百毒杀等。各类消毒剂要有计划定期交替使用。建立日常消毒制度,是猪场最重要的防疫措施,场区每15 d消毒1次,圈栏每周消毒1次。最后,改变单调的生活环境。猪通常有探掘行为,当生活环境单调时,摆动着的猪尾巴会吸引其他猪的注意力。所以,应在圈舍挂铁链、铁环、绳子等供猪拱玩,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猪咬尾现象发生。
四是及时处理治疗。对具有咬斗攻击行为的猪,可肌肉注射氮哌酮注射液,该药作用快,可在2~3 d发挥药效。对被咬伤的猪及时隔离并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涂上碘酊,以防化脓感染;对咬伤严重的,还可用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有报道称,将煤酚皂液涂搽于被咬伤的猪尾上,可控制咬尾,而且不会发生感染。另外,用喷雾器将白酒向猪体全身和鼻端部位喷雾,3~5次/d,一般2 d即可控制猪咬尾症。
参考文献
[1] 袁巧灵,杜金娥.猪咬尾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套大学学报,2007(4):38-40.
[2] 袁巧灵,杜金娥.猪咬尾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5):66-67
[3] 刘培言,李玉宾,胡振梅.猪咬尾症的因素及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10(3):103.